本网讯(通讯员 万晓丽 邓传铎)
金秋十月,在群山环抱的革命老区湖北省巴东县千年古镇野三关,一场民事法律实务培训活动如火如荼开展。外聘律师杨力用方言讲解民法典中买卖合同的内容,50多位村干部听得聚精会神。
这样的场景,是巴东县“律师进村”工作的一个缩影。在全县159个行政村,由39名律师组成的法律服务团队,日复一日行走在巴东县“三山两江”3352平方公里的土地,让法治种子在村民心中生根发芽,用责任与担当书写着新时代“法律摆渡人”的生动篇章。
在全面依法治国战略指引下,巴东县深入贯彻落实州司法局“法律三进”工作部署,将“律师进村”作为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的基础工程。通过建立县委政法委牵头、县司法局组织实施、乡镇人民政府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3年来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000余件,审核村级合同700余份,开展法治宣讲50余场,让“遇事找法”成为全县各族群众的新习惯。
深耕基层一一 精准施策化解治理难题
“纠缠了7年的疙瘩,在律师的帮助下终于解开了。”拿到补偿款的林某握着律师王联祚的手激动地说。这起涉及多方利益的信访积案,在王联祚律师驻村后,通过多轮调解,最终促成各方达成和解。
类似的成功案例在巴东并非个例。高文书律师运用专业能力,妥善处理了因意外死亡停放7个月未安葬的许某身后事纠纷。3年来,律师深入基层精准施策,深度介入各类复杂矛盾纠纷,为化解纷争作坚强的法律支撑。
除了解决矛盾,化解第一线疑难积案,在产业护航领域,巴东组建“产业链律师专班”,为重点项目和企业提供全流程法律支持。溪丘湾乡开发“神农溪”矿泉水项目,律师团队全程参与尽职调查,提出23条整改建议,助力项目3个月内投产,带动6个村集体增收,解决就业150人。巴东博宇工贸公司因供应商违约导致生产线停滞,律师通过非诉谈判追回货款80万元。公司负责人感慨:“律师不仅帮我们挽回损失,更教会我们如何防范风险。”
在民生权益保障上,针对弱势群体推出《防诈骗手册》《务工维权指南》等普法产品。东瀼口镇假种子维权案中,村民王某购买劣质种子导致绝收,律师通过“田间普法”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协助收集证据并提起诉讼,最终获赔2万元,查处违法商户8家,推动了全县农资打假专项行动,规范了农资市场秩序。
创新模式一一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
为破解山区法律服务资源分布不均难题,巴东县创新采用“镇聘村用+跨域调配”模式,不仅整合县域内律师资源,还从恩施引进3名资深律师,组建起39人的专业服务团队,实现“一村一法律顾问”全覆盖。
在金果坪司法所公示栏上,驻村律师王毅、王联祚的联系方式格外醒目。这个距离县城160公里的偏远乡镇,通过“定期坐班+灵活预约”机制,确保群众想见就能见到律师。县司法局还统一制作《公共法律服务指南》,在每个村(社区)设立律师信息公示牌,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法律帮手。
“没想到在外地打工,也能通过手机向家乡律师咨询。”水布垭镇外出务工人员刘某通过法律顾问微信群,在AI律师指引下收集证据,最终追回被拖欠的3万元工资。目前,巴东县司法局深入推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已建立159个法律顾问微信群,实现法律咨询24小时响应。针对偏远村通信信号弱的问题,布设“远程法律咨询终端”,对接恩施州公共法律服务平台。
此外,巴东县司法局注重“普遍宣讲+个案释法”结合,既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训、“模拟法庭进乡村”等普惠性活动,又针对婚姻家庭、土地流转等高频纠纷开展专题讲座。同时,着力解决群众个性化法律难题,对典型案件组织“案件复盘会”,或将相关法律知识改编成方言小品,通过“法治+文艺”的形式,让抽象的法律条文变成村民能懂、会用的生活指引。
双向奔赴一一凝聚法治建设强大合力
“律师进村”是为民办事的有效实践,也是对律师能力和责任的考验。这些考验不仅是距离上的,还有心灵上的。“村民需要的不只是开庭打官司,更多是日常的法律指引,他们的信任和认可让我舍不得离开。”杨力律师结束培训后说。
为让律师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巴东县司法局推出系列保障措施:完善绩效考核,建立“综治中心日常督查+群众评议”双线考核机制,将驻村频次、矛盾调处率等纳入乡镇法治建设考核;落实工作保障,对优秀律师予以通报表扬和绩效奖励;积极争取财政支持,落实法律顾问经费,并探索建立与服务质量挂钩的绩效激励;加强宣传引导,对“律师进村”服务内容、典型案例、创新做法进行宣传,调动各方参与积极性。
“我们邀请律师为村干部开展专题讲座,帮助他们提升依法办事能力。”野三关司法所副所长胡小燕介绍,通过法律知识专题讲座,充分发挥“一村一法律顾问”机制作用,法律服务资源触角深入到村寨的各个角落,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显著提升。
巴东县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余建军表示:“下一阶段,我们将坚持扩容提质、强化保障相结合,增加律师进偏远地区服务频次,建立‘律师进村’可持续机制,凝聚法治建设的强大合力。”
作为恩施州“法律三进”工作的生动实践典型,巴东县“律师进村”工作已实现159个村(社区)全覆盖。如今,走进巴东乡村,无论是村委会公示栏里的律师信息牌,还是村民手机里的法律顾问微信群,或是田间地头的普法宣传队,都在讲述着法治改变山乡的故事。
进村律师正以专业为笔、以奉献为墨,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着基层法治建设的巴东答卷。当法治信仰如种子般在泥土中生根发芽,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正在“三山两江”间徐徐展开,深山里的“法律摆渡人”仍在继续他们的使命,将法治的光芒洒向每一个需要的角落。
(湖北省巴东县老区建设促进会)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