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巴东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焦国斌 通讯员 邓传铎)
八月的巴山,层峦叠翠如诗如画,清风吹拂着每一寸土地,送来沁人心脾的凉爽。2025年8月17日清晨7时,海拔1100米的革命老区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集镇早已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随着一声清脆的发令枪响,2025巴东野三关半程马拉松正式拉开帷幕。来自国内外的5500名跑者如离弦之箭,踏上这条赛道,在22℃的清凉环境与天然氧吧中,用脚步丈量“华中凉都”的生态之美,开启一场与自然和运动的深度对话。
自2018年以来,巴东县野三关半程马拉松(简称“野马”)已举办五届。从最初的单纯竞技赛事,到如今成为巴东展示形象的“新名片”、拉动发展的“新引擎”、汇聚人气的“新磁场”,这条串联原始森林与美丽村落的清凉赛道,见证着巴东的蜕变。
赛事升级:从竞技舞台到城市名片的蜕变
“能站上家乡赛事奖台,还拿到恩施籍第一名,特别荣幸,希望家乡赛事越办越好。”当天,恩施籍选手刘军获得野三关半程马拉松男子组亚军,难掩激动心情。经过激烈角逐,肯尼亚选手詹姆斯以1小时16分14秒的成绩夺得半程马拉松男子组冠军,打破赛会纪录;广西选手韦洁婷则以1小时39分14秒的成绩斩获女子组冠军。
除专业竞技外,赛事更注重全民参与。本次赛事设置半程马拉松、健康跑、欢乐跑三大组别,吸引国内外选手参与,不同年龄、地域的跑者因“野马”结缘。“从欢乐跑、健康跑到半马,每一步都是成长。”20岁的郑宇将半马作为自己的生日礼。“这里空气好,跑起来特别舒服。”在野三关置业的徐煜忠已是“野马”常客。
赛道是赛事的“生命线”。从起点海拔1100米向终点海拔1700米延伸,“野马”赛道累计爬升600米,14公里后更是串联起原始森林与森林花海。“这个季节在这条赛道上跑步非常舒服,每一步都浸透着自然的诗意。”赛事总监殷正炎介绍,赛道不仅展现了野三关的生态禀赋,更暗藏对跑者的考验。半程马拉松女子组冠军韦洁婷直言“赛道比想象中虐,后半程9公里占总爬升量的一半”。而沿途观众的呐喊助威,成为跑者突破极限的重要动力。
为给跑者带来更好体验,巴东在赛道打造上不遗余力。早在半年前,便以“清洁家园”行动为抓手,打响赛道沿线环境整治攻坚战;依托“和美乡村”建设完善基础配套,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对赛道重要节点进行美化升级,让“最美赛道”步步皆景。
服务是赛事的“暖心剂”。500余名志愿者接受系统性专业培训,为跑者提供全流程支持;针对5000余名选手开展“一对一”回访,为特殊群体定制专属服务方案;免费接驳、24小时热线等便民举措,让跑友全程暖意融融。
殷正炎介绍,为提升服务质量,今年志愿者招募首次引入面试选拔,重点考察对赛事的了解、服务热情、耐力与爱心,确保服务队伍专业度。针对夏季可能出现的高温天气,组委会将赛道降温点位增至18个,全力保障赛事安全。
热度是赛事的“助推器”。线上挑战赛、线下打卡点吸引全民参与,湖北日报、恩施日报等主流媒体与抖音、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联动,通过摄影大赛、“童趣野马”等预热活动,搭配“夏夜流光”“夕阳醉了”等爆款视频,让赛事关注度与知名度持续攀升,成功营造出“沸腾赛事”场景。
产业赋能:体旅融合催生发展新动能
赛事背后,是巴东“体育+文旅”的深度融合。赛道沿途,巴东特色美食与非遗文化展示同步亮相,跑者在补给时可感受地域风情;赛前,组委会为每位跑者送上巴东八大景区免费旅游套票,打造“一人参赛、全家旅游,一天比赛、多天打卡”的体验模式。
殷正炎透露,相较往届,本届赛事增设破纪录奖与恩施籍市民奖,还在赛道沿途设置丰富补给,既激励高水平选手,也提升大众参与感。
历经五届成长,“野马”已成为巴东激活全域旅游的重要引擎。据介绍,赛事当天森林花海景区入园近3万人次,筹备期更是吸引近10万游客,直接带动40万人次来巴东避暑康养,民宿、餐饮、农产销售等周边产业综合收入达6000万元。
以赛聚势,激活生态资源潜能。依托“华中凉都”的气候优势与“世界硒都”的资源禀赋,巴东县借赛事流量窗口,大力培育富硒农产品深加工、高山避暑度假集群、中医康养基地等特色业态。通过赛事文创联名、直播带货等形式,巴东矿泉水、苞谷酒、富硒茶等特色产品加速品牌化塑造与市场化拓展,绿色产业附加值显著提升。
以赛赋能,释放乡村振兴动能。以赛道为轴线,巴东系统升级沿线健身步道、休憩驿站等基础设施,同步开展集镇环境整治与景观绿化提升,让“最美风景线”从赛道向全域延伸。土家文化、寇准文化等地域元素通过非遗展演、文化体验等形式活化,带动民宿经营、农产销售、文旅消费全面增长,赛事流量成功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经济增量。
民生改善:赛事红利普惠万千百姓
野马赛事的持续举办,为当地产业发展注入强劲活力。“赛事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回乡创业,民宿、物流、餐饮等行业里,本地大学生和返乡青年创业者占比越来越高。”野三关森林小镇总经理杨玉丽坦言,仅森林小镇及周边就累计提供近7000个就业岗位,近五年带动区域税收超7000万元。
赛事带来的知名度提升,更让野三关的康养避暑旅游“火”了起来。“以前很多人只知道野三关产酒,现在全国游客都来这儿避暑康养。”杨玉丽介绍,“野马”举办期间,野三关森林花海景区迎来河南、江苏、上海、湖南等地游客,不少人从游客变成业主。
当地特色产业也借势发展。野三关林海星梦木屋群线上运营负责人刘宇锋表示,木屋群依托1400米宜居海拔和独特硒矿带资源,配合野马赛事做了专项升级,目前9套民宿已接待游客近百人次,“我们要让游客在感受马拉松激情的同时,体验森林小镇的专业服务。”
为给赛事提供更好保障,野三关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上下足功夫。新建改造农村公路45公里、饮水管网5公里,实施污水治理3处,安装太阳能路灯1621盏,栽种苗木1万余株,打造微景观节点20余处。300户美丽庭院的建设,让“推门见绿、移步换景”成为现实。
这些改变不仅服务了赛事,更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建设。武汉木兰金秋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玉米塘村投资建设草莓基地,个人投资者在庙坪村投资建设的梦源民宿入选丙级旅游民宿。闲置资产也被盘活,铁厂荒社区闲置土屋、玉米塘村老信用社等被改造成特色民宿,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以前这儿只有半天游的花海,现在有了道子坪农业公园、新增木屋民宿,能留住游客深度体验了。”杨玉丽感慨,野马推动当地基础设施逐年完善,赛前训练道、沿途亮化工程、强电弱电入地美化工程持续推进,“我们还建了野三关镇电影院,以及乒乓球室、网球场、篮球场等,社区里健身房、舞蹈室、图书馆一应俱全,179个协会让居民生活更丰富。”
这些变化,武汉避暑游客王可感受深切:“野三关气候特别适合避暑,配套设施也越来越全,乒乓球室、电影院、儿童游乐场都很热闹。我2023年跑过一次野马,今年特意报名再来,不仅是为了挑战600米落差的赛道,也想享受这儿的康养生活。”十堰游客明翰青则直言,在山林间醒来满眼绿色,“洗去了工作疲惫,整个人特别放松舒心。”
更值得关注的是,赛事还吸引了大量“候鸟型人才”参与当地建设,不少人为巴东教育、医疗贡献力量,先后多次开展义诊服务,关注留守儿童教育。政企联合推动的配套升级,让“旅游”变“旅居”成为可能,使这里成为大家安放乡愁、享受宜居生活的地方。
如今,野马赛事已超越体育竞技本身,成为巴东县野三关镇高质量发展的“催化剂”。从一条赛道的蝶变,到一方百姓的增收,再到一座小镇的崛起,这场奔跑中的盛会,正以更强劲的动能,书写着“体育赋能发展”的巴东答卷,让“野马”的蹄声,在鄂西大地奏响高质量发展的新乐章。
“我们正以‘野马’赛事为牵引,串联湖北巴东·野三关绿葱坡湖北省级旅游度假区‘春赏花、夏避暑、秋民俗、冬滑雪’四季业态,推动区域旅游从‘景区游’向‘全域游’、从季节性繁荣向全年可持续繁荣升级。未来,我们将借赛事流量激活硒凉资源,提升赛道环境、融合地域文化,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巴东县委常委、野三关镇党委书记、巴东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贺申富表示。
(湖北省巴东县老区建设促进会)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