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张思楚 董 平 廖平绪 邓传铎)
2025年10月18日,革命老区湖北省恩施市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崔显琦一行,前往新塘乡就保水溪村马鹿口红军亭建设工程验收。此举标志著新塘乡马鹿口红军亭建成。
至此,该乡已初步打造成红军亭、红军桥、红军街系列红色文化景点,成为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军亭前留影(中为会长崔显琦)(唐启艳摄)
1933年7月,驻守在恩施双河一带的红三军七师所部和团长向国登率领游击队1000余人,决定在转移前对新塘团防傅卫风发起追击。傅卫风时任恩施县第二区(当时全县分东南西北4个区)区长兼团总,新塘系其老巢,手下团丁2000余名,称霸恩施东乡一带,专门与红军作对。红军游击队与傅卫风部在新塘街上激战数小时,红军游击队占领区公所和团防总部,傅部被打败,带领残部从下街马鹿口仓皇逃窜。马鹿口是从悬崖绝壁上开凿出来的一条羊肠小道,十分险要,红军紧追不舍,在马鹿口居高临下扫射,加上马鹿口路窄崖险,为夺路逃命,不少敌匪被挤摔下悬崖,傅部死伤无数。残存者作鸟兽散,一部分经大岩洞,从中间河过清江逃到沙地,一部分从东耳沟、河毛洞、过风(浑)水河逃往三岔、恩施。
马鹿口红军追击战遗址历为新塘经风水河至恩施城的要道。

会长崔显琦(左一)与项目分管领导黄四清(右一)了解建设情况(唐启艳供)
为配合新开发的恩施大清江红花峰林景区建设,2024年5月,新塘马鹿口红军追击战遗址被恩施市老区建设促进会授予全市老区精神教育基地。同年12月,恩施自治州老促会、恩施市老促会与新塘乡人民政府决定,投资10万元,在红花峰林景区另一入口处马鹿口小平台上修建红军亭、游步道及相应附属设施,红军亭呈六角形,假二层,高7.18米,为纯木质结构,正面刻有“一亭风月红旗展,万里江山赤子兴”楹联。并竖立纪念碑,撰刻《红军亭》记。

位于马鹿口山脚下恩施大清江红花峰林景区一角(唐启艳摄)
建立红军亭旨在晓谕民众:追忆英烈情节,缅怀革命先烈,找寻红色记忆,勿忘历史;赓续红色血脉,牢记初心使命,展望绿色愿景,振兴未来。
[湖北省恩施市老区建设促进会]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