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先辈、追忆历史。原中共灵山县委第一任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边纵队第4支队第12团政委陈铭金的儿子陈穗民与我们相约,同灵山县老促会一起寻访父辈的革命足迹。我们怀揣着对革命前辈的无尽敬仰与深切思念,各自从外地返回灵山县汇合,开始了寻访行程。我们期待在寻访行程中,领略革命前辈的光辉岁月。
当天下午我们从县城出发前往此行的第一个目的地——位于罗阳山下的平山镇灵家小学。1940年11月任中共合浦西场区委宣传委员的陈铭金老前辈,于1941年5月下旬奉调到灵山县工作,8月受中共灵山县特别支部委员会派遣到平山乡灵家村小学当教师,并在此期间建立中共灵家支部,担任支部书记。从那刻起,这里承载着陈铭金老前辈及其战友们浴血奋战的历程。灵家小学不仅仅是一所普通的山村小学,更是一段光辉历史的见证之处,是陈铭金老前辈在灵东南区播撒革命火种的起始点。对于陈穗民来说,这所学校既承载着他对父亲陈铭金的敬仰与怀念,更寄托着他传承与弘扬红色精神的期望。如今的灵家小学,已不再是当初那所默默无闻的小学,它已被钦州市列为第一批十间红色学校之一,这份荣誉既是对学校本身的肯定,更是对那段革命历史的铭记与传承。踏入校园,庄严而神圣的氛围扑面而来,让人不由自主地肃然起敬。我们走进了灵家小学少先队陈铭金中队,陈穗民深情地简介了灵山革命历史,激励同学们铭记革命先辈的事迹,继承革命先辈的遗志。陈穗民的话语中满是对革命先辈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第二天上午我们前往第二个目的地三海大塘村,在观瞻中共灵山县特别支部建立的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大塘支部旧址和灵山县抗日武装起义纪念亭后,我们一同前往该村的大塘小学,大塘小学也是钦州市第一批十间红色学校之一。1943年2月,担任灵西南、灵西北特派员的陈铭金在大塘小学工作过,大塘小学校门前的校友榜展示着陈铭金、莫平凡、黄丛祯、蒙环、许家骅、陈秉琨、岑嘉毅、何林、劳康祖、劳德先、江汉声、劳宁祖等革命先辈的简介,大塘小学承载着自1940年6月起中共灵山县特别支部的共产党人在大塘村开展工作厚重的革命历史记忆。
灵山县第一任县委书记陈铭金的儿子陈穗民,在革命老区大塘小学,为学生作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主题讲话。
劳康祖、劳宁祖俩位烈士祖屋是灵山抗日武装起义指挥部旧址。我们站在烽火硝烟的革命历史旧址前,仿佛能听到激昂的冲锋号声,感受到坚定的革命信念;漫步在大塘村平整的水泥路面村道上,村里的每一面墙、每一块砖、每一棵树,都在诉说着共产党人在大塘村革命活动的光辉历程;特别是彰显了中共灵山县党组织领导举行的灵山县人民抗日武装起义的革命斗争历史,担任中共灵山县党组织负责人、起义总指挥陈铭金率领中共南路特委命名的南路人民抗日游击队灵山大队剑指六峰山下,打响了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的战斗场景历历在目。让我们在感叹岁月变迁的同时,更加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
这幢劳氏祖宅是清未民初始建的,经过一百多年的风雨洗礼,祖宅破损严重,房屋结构腐朽塌陷,已经成危房。原来居住在这幢祖宅的劳氏后人,搬离了祖宅。
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斑驳的光影,我们驱车前往陆屋镇,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我们仔细品读着碑文,那一刻我们的心中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与怀念之情更加浓烈。
随后,我们站在平陆运河企石枢纽站瞭望台上,眼前的平陆运河宛如一条巨龙,蜿蜒曲折地蛰伏在灵山大地上,气势恢宏。心中不禁涌现无尽的感慨,祖国繁荣昌盛,建设日新月异,这条运河已然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重要桥梁纽带,也寄托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父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之奋斗的荣耀时刻,如今化作了这条运河闪耀的水流滔滔奔流不息。
在平陆运河陆屋企石核心枢纽段参观,眼前跨世纪工程让人震撼,建设者夜以继日地工作,移山劈岭,改弯取直,克服重重困难,重整山河。建成后将改变广西虽然临海,却没有江河入海的水运历史。
夕阳的余晖给大地染上了一层橘红色,我们来到了佛子镇芳兰村委白松坪村。这个隐匿于崇山峻岭之中的小村落,是大自然特意雕琢的一处秘境。这里崇山峻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正是大自然为革命先辈们提供的一处天然屏障。1947年8月,粤桂边区人民解放军第18团在这片土地上悄然成立,燃起武装斗争熊熊烈火。步入谢氏祖宅的团部旧址,我们瞻仰着老前辈们的战斗遗物,每一件都展现着那段峥嵘岁月。那些栩栩如生的画面,似乎让我们看到了当年战士们英勇无畏的身影,他们或持枪凛然,或秣马厉兵,透露出革命必胜的信念。乡亲们对我们的到来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他们的笑容如同春日里绽放的花朵般温暖而灿烂。这份热情,让我们感受到了当年战士们战斗归来时乡亲们由衷的喜悦与崇敬之情。
几位八十多岁的乡亲用质朴的语言讲述着那段历史,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对革命先辈的敬仰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这种透着泥土芬芳忠厚淳朴的乡情,正是中国共产党武装夺取政权的原动力。站在白松坪村的山坳上,我们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见证了革命先辈们的英勇无畏。
白松坪(谢氏老宅)成立粤桂边区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团的旧址,现在已经打造成灵山县革命传统教育、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接待来学习参观的人员几千人次。
在此次寻访活动里,我们目睹了这样令人动容的一幕:在灵山县抗日武装起义中英勇牺牲的共产党员、红楼突击队长劳康祖烈士的亲属,向灵山县革命斗争史展览馆捐赠了两件意义非凡的物品。那是一杆劳家五位革命前辈前赴后继使用过的花机关枪,这杆花机关枪负重致远,是大塘村劳家先辈们在枪林弹雨中的奋勇抗争;而另外一把椅子,那是陈铭金政委在大塘村共产党员劳康祖家坐镇策划指挥灵山县人民抗日武装起义时使用过的椅子,它静静地伫立在那里,默默诉说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枪与椅子,宛如历史的见证者,见证了革命先辈们波澜壮阔的战斗历程。
灵山县党史办主任陈南接收捐赠的花机关枪。
此次寻访父辈革命踪迹之旅,绝非一场简单的探寻之行,而是一场刻骨铭心的心灵洗礼。当我们沿着先辈们的足迹前行,触摸到那热血澎湃的革命岁月。革命前辈的革命精神深深感染着我们的内心,恰似激昂的号角,激励着我们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前行,无惧任何艰难险阻。
(刘格燕 劳兵)
赞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