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行
蕲春县漕河镇老促会

字体:[] [] [] [打印] [关闭] 发表时间:2019-12-02 16:42:36.0  推荐人:常乐宝  推荐老区:北京市.市辖区.石景山区  来源:今日老区

有女没嫁七里冲,半夜夫妻半夜空。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流传在故乡的一句歌谣。那时,我才六七岁,第一次听到这句歌谣时不知是啥意思,便好奇地跑去问母亲,哪知,母亲黑着脸没好气地说,这是那些多嘴多舌的人没事做瞎编的。我听了,一头雾水。直到懂事时才知道,歌谣说的是我们村里穷,告诉外地人家不要把女儿嫁到七里冲去。

故乡七里冲,在蕲春漕河镇一个狭长的山冲里,也是著名的高山铺战役所在地,山冲两边高山,全长七里而得名。那年村里来了工作队,听到这歌谣,也不高兴,看到村里有三棵百年老枫树后,当即将村名改为大枫树。如今这名字也不实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村里建大礼堂和小学,无钱买桌椅,没办法,只有将三棵百年老枫树砍了做桌椅。村民靠种田为生,无奈大部分田为冷浸田,种粮产量低,大集体时年年吃返销粮。我家劳力少,挣工分少,分的粮食也少,常常是菜出来吃菜饭,苕出来吃苕饭……平时家里用的日用品等,全靠父亲和哥哥三天两头起五更挑柴去县城换,也就是歌谣说的上半夜在家睡觉,下半夜跳柴去县城。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农业学大寨年代,村里组织村民开沟、挖河、排水,改造冷浸田,田里的庄稼第一次丰收,村民第一次吃上了增产粮,人人脸上露出了少有的笑容。我家更是高兴得不得了,像过年似的,母亲让全家人整整吃了十天的大米饭。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农村实行责任制,田地分到户,大家比着干,争着干,日子才慢慢好起来。不再吃了上顿愁下顿,家家户户的坛坛罐罐瓮瓮第一次装满了稻谷,大伙儿脸上露出了笑容。

2015年,故乡被县里定为贫困村,有了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短短几年间,故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金秋时节,在村支书的陪同下,行走在故乡的旯旯旮旮,角角落落,山还是那个山,水还是那个水,却处处透着美。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绿树成荫,繁花似锦。塘清岸绿,垂柳依依,一群群鸭、鹅在池塘里嬉戏,不时地引吭高歌。门前枣树上挂满了果子,三五个小男孩拿着小竹竿敲打枣子,见了陌生人,丢下竹竿,跑得无影无踪。时值正午,走在宽阔的水泥路上,昨天下过雨,路面不见一点泥巴,两边安着太阳能路灯,一些不知名的花草怒放,在微风吹拂下,阵阵花香沁人心脾,令人陶醉。我们和村支书一路走一路聊,他告诉我,现在村里每个组每个塆通了水泥路,安装了路灯,出行非常方便,彻底改变了过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的泥巴路。家家户户饮上了清冽甘甜的自来水。“电呢?改没改?”我问了一句。村支书正要回答,见我满头大汗,忙把我带到路边高师傅家休息,高师傅见了我忙打开电扇,一会儿一身汗就干了。我笑着问他:“过去电灯红火(不亮),电扇像老爷(转得慢),现在正常不正常?”“前年村里进行了电改,现在电足得很,白天晚上电扇、空调、电视、冰箱、电灯都开着也没有问题。感谢党的好政策。”

回到村部,门前的文化广场上有篮球场、乒乓球场、休闲亭子。旁边的健身广场上布满了各种健身器材。村支书说,一到晚上,广场上灯火通明,音乐响起,来跳广场舞的、打篮球的……热闹非凡。这里已经成为山村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眼下正值秋天,故乡的山楂成熟了,那枣红色的果子在阳光照射下,煞是好看。山楂,一种药食两用的水果,故乡山上有野生的,春天开花,夏日挂果,秋天成熟。红通通的,酸甜甜的,惹人喜爱。回乡创业青年高为超正在基地上查看山楂果子,脸上露出了丰收的喜悦。

5年前,他回故乡流转山地500余亩种植山楂、金银花等中药材。吸纳贫困户20余人打工,每人年收入近万元,村集体可增收5万余元。他决定再用5年时间,把故乡建成鄂东南山楂、金银花第一村,带富村民,带富全村。

故乡的喜人变化,让我这个游子感慨万千,热血沸腾。有了精准扶贫好政策,这个让我日夜眷恋、育我成长的穷山村变美了。

看来,故乡的好日子真的来了。

(蕲春县漕河镇老促会会长 周永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