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治淮精神 传承治淮文化
---访安徽凤台县治淮收藏爱好者郭毅挺先生

字体:[] [] [] [打印] [关闭] 发表时间:2022-05-29 16:43:35.0  推荐人:常乐宝  推荐老区:北京市.市辖区.石景山区  来源:今日老区

本网讯(通讯员 王玉进)淮河是条美丽古老的河流,早在殷商时期甲骨文里就有出现了“淮”字。大禹导淮,会诸侯于涂山。曾娶淮夷涂山美女为妻,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传为千古佳话。12世纪前淮河流域是物丰之地,之后因天时与人祸相加成了多灾之地。虽经数代统治者治理,可始终未能得以根治。新中国成立时,年轻的共和国领导者们高瞻远瞩,在百废待兴销烟还未散尽之际,就毅然决定根治淮河。1950年10月14日,政务院发布《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1950年11月6日,直属中央人民政府的治淮委员会成立。1951年5月,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还亲笔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据藏家郭毅挺讲,多年前他在一次收藏交流会上偶然发现一本《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电影连环画册,就毫不犹豫地收入囊中。画册是1953年1月初版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电影由中央电影局北京电影制片厂1952年出品,不仅年代久,品相好,而且又是以开国领袖亲笔题词为书名。封面彩色人物是闻名全国的治淮功臣李秀英、谢洪友、王长惠,背景是当时亚洲最大的水利工程治淮第一闸润河集闸,内容以画面详实记录了新中国治淮第一役。史料价值和文化价值较高,目前市场上已很难见到。

上世纪九十年代,到外地做事的皖北淮南市凤台人郭毅挺先生是受父辈们影响,业余兴趣喜爱上了新中国治淮物品的收藏。

他的二伯因年青力壮曾做为民工,参加了1950年和1954年凤台淮河防汛抗洪,亲眼目睹了淮河禹王坝被洪水冲破时终身难忘的一幕。他的姨伯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水利工程第一师的战士,随全师参加了治淮第一次高潮时的工程建设。特别是他的父亲郭文会前辈做为原淮委建工局的技工,不仅参加了治淮第一闸润河集闸坝工程修建,而且参加了佛子岭水库、梅山水库、响洪甸水库建设,还参加了安徽最大的水库陈村水电站的建设,以及黄山石门水库的建设。在郭毅挺小的时候,时常能听到大人们用亲身经历的事实所讲的那些治水趣事,这对他终身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夏季晒箱时,总能看到父亲的箱子底下有一打奖状、一摞奖(纪念)册、好多枚奖章和纪念章,这些珍藏让郭毅挺小时就对大人治淮产生了好奇感。在外谋生后有了条件,使他萌生了要研究当年参加治淮而已是农民的父亲人生经历,以及老一辈治淮人那段风华岁月的想法。从此便开启了他的治淮收藏漫漫之路,从未间断。

郭毅挺先生不是文史工作者,原在南方一家高科技企业做管理工作。为了丰富藏品,弄清新中国治淮藏品的来龙去脉,时常便不顾出差舟车劳顿,也不怕酷暑寒冷,每到一地方只要忙完工作,有空就去找文玩市场转,去寻找治淮的物品和资料。足迹曾踏过深圳、上海、北京、广州、南昌、合肥、西安、郑州、昆明等全国著名的古玩城,也逛过不少小地方卫生极差的收藏小地摊。更有为了一件藏品因囊中羞涩而躬下身来同人家讨价还价,不厌其烦的磨来绕去。平时每天晚上只要有闲时,也都要在网上搜寻治淮专题徽章和文献,直到深夜,春夏秋冬从不气馁。有一次,他为了收一枚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凤台县治淮总队部章,居然在网上追了十来个晚上。苦口婆心地同四个转手卖家一个接一个沟通,获取一人又一人的联系方式,从河南店主追到皖西卖家再到苏北,最终又说服了真正的南京藏家惠让方收入怀中。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通信条件还不像现在这么发达,有时为了弄清治淮藏品的历史,找到可靠资料,他就想方设法去找当年水利工程的现在管理单位的电话,联系购买其编发的志书。有的单位不待见,他就隔三差五去电话亭打话给人家,最终有的被感动免费赠送,也有的不好意思再推迟就卖给了他。为了系统挖掘治淮藏品,丰富知识开拓视野,他还挤时间通读了当年淮委档案馆伍海平馆长赠送的《淮河志》(1、2、5),以及自购的《河南省沙颍河志》《安徽省志.淮河志》《洪泽湖志》《沂沭泗河道志》。还有沿淮信阳、阜阳、六安、淮南、滁县、蚌埠、扬州、淮阴、盐城等地区(市)水利志的部分章节。这么多年虽然花去了很多精力和宝贵时间,节衣缩食,经济上也投入不少,但他从不后悔。尤其是在治淮藏品的研究中,让人能了解到很多历史真相,明白好多书本中看不到的东西,获得不少社会认知。由于兴趣的驱使,对赓续传承治淮文化的藏品挚爱,收藏中有时还能带来心情愉悦!

几度草绿,几度花开。现在郭毅挺搞治淮收藏已有二十多年了,坎坎坷坷,历尽风雨,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到目前为止,已收藏到治淮专题徽章近200枚、纪念(奖)册100余本、画册近60本、邮品票券100余件,报刊130多份、志书200多本及奖状、任命书、宣传画、照片等各种文献达200份。在治淮专题收藏系列里,不仅有罕见的解放初期治淮第一章“淮河水利工程总局”证章、新中国治淮工程第一章“1950年淮泛堵堤纪念章”、治淮第一库证标“石漫滩水库”布标,而且有发行量较少的治淮第一校“淮河水专”全品珐琅彩校徽,以及由刘宠光局长、汪胡桢副局长联署的难得一见的《一九五O年淮河防汛慰问通知》(油印有款);还有不多见的五十年代的“淮委实寄封”“淮委任命书”。目前最早的一件治淮藏品是清同治八年丁显的《复淮故道图说》,最晚的一件治淮藏品是《引江济淮工程一期简介和示意图》。有时还将治淮收藏研究成果,撰写成文在全国性的《收藏快报》《中国徽章》《中国红色收藏》等知名收藏报刊上发表,彰显社会价值,以餐读者,弘扬“开国第一治”精神。文章还被国内多家知名网站转发,其中一篇还曾被“中国社会科学院网”转发,一篇曾被“人民政协网”转发,一篇入选《淮南“非遗文化﹒煤文化”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21年7月,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暨第三届全国徽章文化节在北京举办,这是全国性的专业收藏盛会,规模大,档次高,精品多,高手入林,而应邀参展的“伟大的新中国治淮专题徽章”经专家们评审而最终获得特等奖、“一定要把淮河修好专题像章”获得优秀奖。诗作《咏淮》入选“淮南市成立70周年征文作品展”。现正在编写的《开国第一治 新中国治淮典藏》一书即将脱稿。同时,还在研究民国导淮,待时机成熟时会再写本《建国第一治 民国导淮典藏》。2020年岁末,在福建三明举办的第二届全国徽章收藏高峰论坛上,与会的全国徽章收藏联盟党组书记徐晓荣亲笔给他题词“治淮收藏第一人”。事迹入选《全国百名徽章收藏家名典》,还曾被《中国水利报》刊文报道。曾被聘为安徽省收藏家协会首届徽章专业委员会理事、现为全国徽章收藏联盟副秘书长、《中国徽章》杂志编委。郭毅挺先生的这些藏品不仅能赓续治淮精神,而且对传承治淮文化也是极佳的元素!

淮河是新中国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治淮也成了新中国水利事业的开端。治淮展现了当代大禹的奉献情怀,也体现艰苦年代淮河人民治淮的奋斗不屈的精神,为新中国水利事业树立了不朽丰碑!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画册(藏品)

1950年淮泛堵堤纪念章(淮南矿务局,藏品)

安徽省凤台县治淮总队部证章(藏品)

郭文会工作证件(淮委建工局)

郭文会的奖状(淮委响洪甸水库工程局)

建党百年参展藏品(北京,2021.7.)

郭毅挺收藏品参展获奖证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