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的一颗赤子心
——湖北省恩施市革命老区扶贫无私奉献者系列:记湖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刘勇

字体:[] [] [] [打印] [关闭] 发表时间:2025-11-21 15:51:06.0  推荐人:邓传铎  推荐老区: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来源:今日老区

本网讯(通讯员 苏定邦 丁颖慧 张思楚 邓传铎)

夏夜的乡村,星空幽深,蝉虫低鸣,马路边,一声声急匆匆的脚步打破原有的沉寂,大龙潭村一位留守老人突发疾病,一个瘦高身影在夜色中迅速安排后,随即送老人就医,揪心的等待着医院的就诊结果。“这一刻我心中好似躺着一枚子弹,紧张的有些害怕,希望老人家能好起来”。

刘勇,大龙潭村党支部书记(2017.12—2020.7),土家族,1975年10月出生,湖北恩施人,1996年10月参加工作,199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7年12月,到大龙潭驻村并任村党支部书记。2021年4月,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湖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用真心换真情

“乡亲们的事,我总是慎之又慎,因为他们的幸福,是我坚守的意义”。走进乡村,“归零”的心态让他有“时时放心不下”的工作劲头。把精准扶贫工作摆在首位,真重视,真落实,重实效。

他自己的联系户原来是一个四处漂泊无法联系的单身汉,自成他的联系户后,想尽办法取得联系,该户长期在外污水处理厂、酒店打临工或做保安,因贫困户在村内也没有居住地,工作在哪里漂泊在那里,为更细致的了解他的情况,多次到务工的地方去看望,就是在反复的沟通探望中,创造与贫困户“别样的浪漫”,贫困户信他,有了真感情。为了让贫困户真正定下来,有个家,刘勇四处奔走,寻找政策,协调土地,联系了就近当保安,让他有了回乡建房的勇气,如今,在大龙潭村大龙潭组这位贫困户也有了一间自己的二层平房,真正实现了脱贫。

后来他还为发生重大变故的家庭处理后续事宜。一天上午只听一声巨响,在老水井进口处一挖掘机侧翻,摊落在一小车上,主驾驶当场离世,车上3人,其中一名老人为驾驶员父亲,身受重伤,双腿失能,事情发生后,这户人家人失去了主心骨,生活的依靠,刘勇主动帮忙申请提供补助,协助处理安葬事宜。他深知逝者亲人的悲痛,主动与残疾老人接触,鼓励他们生活还是充满希望的,还有孙子,还有未来更美好的明天。

正是这一件件实事让刘勇的工作“渐入佳境”,他也因此深得群众信任,群众家中的大事小情也愿意在他面前倾诉,拉近了距离,真正正把自己融入到贫困户家庭成员中去,走进了群众的心坎里。

探寻“脱贫攻坚”的成功密码

抓党建,强支部堡垒。以基层党建整办提升为契机,“五星”合格支部创建为抓手,不断提升支部的战斗力。作为党建工作的好手,刘勇科学制定支部工作年度工作计划,明确支部成员分工,培养3名后备干部跟班锻炼,明确1名支部委员为村书记后备人选,将3名年轻有为的同志列入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吸收1名同志为中共预备党员,对13名老党员建立台帐并定期走访,制定80岁以上老党员生日看望的制度要求,在生日当天进行看望慰问,让党员同志在支部有归属感,有家的感觉。还将支部党员科学划分成3个党小组,将有履职能力的部分党员设岗定责(党务村务监督岗、民事调解岗、文明新风岗、安全巡逻岗、政策宣传岗、卫生巡查岗等),更好的发挥党员的双带作用。严格“八事联动”程序,认真开好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开展好学习,上好党课,开展组织生活和民主评议党员,第六期支部主题党日到建始当阳坝村开展“走出去、引进来”的特色主题实践活动。充分盘活村集体资产,以租代管,为村集合体经济增加收入5万元以上。2017年已通过“五星”合格支部的验收。通过“五星”合格支部的创建,促进了支部团结,提升了战斗力。

抓廉政,促作风转变。下村半年,提升村支“两委”干部学习各项规章制度的要求和标准,在脱贫工作上守住底线,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他要求村干部对人民要“心贴心”,做事情要“实打实”,作为土生土长的恩施人,我们都是大山的儿女,生于斯,长于斯,我们也要奉献于斯。要求按照“全面从严治党,重在加强纪律建设,要扎紧党规党纪的笼子,把党的纪律刻印在全体党员的心上”,在支部工作中,反复开展谈心谈话,重点节日开展提醒谈话,做到知晓规矩、认同规矩、遵守规矩、维护规矩。将规章制度入脑入心,严格按党性原则办事,按政策法规办事,按制度程序办事。认真开展禁整无事酒的宣传和治理,全村未发生违规整酒事例,严格财务管理,在征地拆迁补偿等工作中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通过两个责任的落实,不断强化干部的服务意识,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

抓精准,促脱贫攻坚。“难事成于易,大事成于细”,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要按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脱贫的思路持续推进,刘勇带领全体大龙潭村支“两委”工作人员通过半年时间对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85户,224人,实行全面走访,充分了解贫困户的基本情况,摸清户短板,实施制定一组一干的工作模式,开展走访全覆盖,摸清村短板。虽然是党支部书记,自己也是一把尖刀,团队中的一份子,积极支持配合村的各项工作,认真开展夜学及入户走访活动,严格按要求落实好精准扶贫指挥部的各项工作指令,完满完成脱贫任务。全村85户贫困户2019年底全部实现高质量的脱贫。几年来,全村实现危房改造26户、慢性病补助11人、雨露计划5人、劳务补贴107人、募捐58万元奖补贫困户学生。

新建318公路链接大龙潭至何功伟村村级出口路一段(张文廷摄)

点“绿”成“金”

在刘勇的观点里,村支“两委”的同志们,一手握着家乡,一手牵着世界,贫困与小康、落后与现代才能携手相通,而在大龙潭的致富路上因地制宜,干群协助,顶层设计,长久规划才是出路。

一步一个脚印,才能阔步万里,刘勇在职期间始终紧盯村内项目规划,促基础设施的改变。加大对建恩高速建设过程的矛盾纠纷及工程建设协调力度。做好快速通道及清江防洪工程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对51户拆迁户完成实物清点。争取项目资金90万元,协调宣鹤公司补偿资金240万元,推进全村市政供水项目建设,现供水主管网已基本贯通,入户安装工作正在进行,解决全村吃水难问题。组织辖区企业捐资78万元对村级主干道实施黑色化。协调供气公司,完成全村天燃气全覆盖。投资20万元对大龙洞进行水源保护。斥资400余万元新建318公路至何功伟村的村级出口路。投资80万元改造村级服务阵地等。及时解决群众困难,提升全村基础设施条件,为老百姓谋得实实在在的福祉,真真切切的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后,立足大龙潭村地处城郊、背靠青山,脚踏清江的得天独厚地理条件,发展文旅经济,推进农家乐的发展。

“峡口人家”就是大龙潭辖区内一家有特色的农家乐。2016年“峡口人家”的生意可以用“惨淡”来形容,老板黄涛起初也不太有经验,同时店内配套设施也不太完善,2017年刘勇到任后多次走访了解,希望为其找到出路,一次机会,街道脱贫致富积极分子开展技术培训,刘勇心中一喜,一定要让自己村里的人走出去看看,便极力推荐,为“峡口人家”农家乐老板争取到去浙江进行考察学习的机会。黄涛也是十分的认真如同海绵一般疯狂的吸收各种相关知识,详细了解当地农家乐成熟的发展模式和经验,并迅速针对自家农家乐的发展现状制定一套因地制宜,抓住周边旅游资源,打造宜居、宜游、宜乐的乡村旅游农家乐的方案。这一年,转变经营理念的“峡口人家”一改之前的面貌,增设观景台和按摩椅等休闲配套设施,内设小型KTV供游客休闲娱乐。把“走地鸡”“山泉水鱼”端上餐桌,这使得对于饮食口味非常挑剔的顾客也不禁一次又一次的光顾“峡口人家”,同时农家乐们还大力购买建档立卡农户的蔬菜,还大力聘请农闲时村民到农家乐进行短期务工,补贴家用,就这样形成为良心循环大龙潭村的农家乐相互学习,团结互助,吸取经验,走出具有大龙潭村特色的农家乐之路。

正是这把绿水青山和美味佳肴吸引流连忘返的旅客,点“绿”成“金”,让大龙潭也有了生财之路。

大龙潭村的脱贫摘帽,其实也是刘勇与自己的约定,从农村里走出来,又回到村里,也是一次心灵的蜕变,他常说“不是我带领村民脱贫,而是村民们教会我——沉下心来好好干事”。

(湖北省恩施市老区建设促进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