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湖北省《恩施日报》记者 付瑞勇 通讯员 向玮玮 邓传铎)

(巴东县2025年动物防治员技能比赛现场)

(第三届恩施工匠职业技能大赛上,巴东选手(右四)上台领奖)
“14秒59!”9月,革命老区第三届湖北省“恩施工匠”动物疫病防治员职业技能竞赛上,来自巴东县的青年兽医黄君军以快、准、精的手法,在鸡心采血项目中夺冠。
走下颁奖台,他在笔记本上写下感言:“技术是硬性的,手感是灵活的;指尖有温度,心中有尺度。”
一句质朴的话语背后,印刻的是黄君军一颗匠心的淬炼与成长。4年前,黄君军走出校园,扎根到基层兽医事业一线,用双脚丈量书本理论到田间实践的距离,在动物疫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阵地上练真功、强技能,从“业务小白”转身成群众致富的“专家顾问”。
今年,“干部素质提升年”号角吹响,巴东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启动“青年兽医入场户”行动,黄君军和同事们脚尖朝下、端口前移,将畜禽养殖场作为考场,与养殖户面对面解难题、攻难关,并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在竞技中寻找差距、蓄积能量,脚踩训练、比赛、考评“三步阶梯”,一步步走向工匠型兽医的蜕变之路。
匠心织梦,“畜”能追光。中心紧扣“干部素质提升年”行动要求,探索“以训促能、以赛促优、以考促建”的“三阶育人”模式,创新构建“培训+比武+考核”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机制,全面、深度激活基层专业技术队伍内生动力,构建人才梯队,唱响新时代田园牧歌。
95后卢德洋是基层畜牧战线的一名新兵,虽身材消瘦,清秀的眉宇间,藏着一种不服输、不畏难的气度。
1400余个日子,卢德洋的岗位在畜牧产业发展指导、疫病防控到行业管理间轮换,他以一颗不变的进取之心,向书本求知、向同事取经,在技能竞赛中摘得奖杯,在管理服务中赢得口碑,成为一专多能的种子选手。
把本领提上来,将身子沉下去,中心践行“练兵比武+下沉服务”模式,探索“培训赋能-比武竞技-激励表彰”全周期人才培养机制,通过人才驱动、服务下沉,锻造一支技能强、作风硬的基层畜牧人才队伍。
“把服务直通车开到养殖场、农家院落,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满意指数,值!”目前,中心深入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和“青年兽医进场护产”专项行动,组建畜牧科技服务小分队,精准对接养殖户“急难愁盼”问题,常态化送技术、送服务、送政策上门。
同时,丰富便民服务供给,下放畜禽运输车辆备案权限,推动审批提速、服务提质,助力群众获得感、满意度双提升。
强“内力”壮筋骨,借“外力”赋动能,中心在“内外合力”中,一边建强筑牢畜牧人才“蓄水池”,一边深化“产学研用”协同机制,联合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武汉轻工大学等科研院校,聚焦特色畜禽肉质提升、食品保鲜技术等关键领域,开展联合攻关;
依托湖北省农科院博士专家团队,科学编制并正式发布实施《巴东黑猪养殖标准》,填补区域性标准化养殖空白,为品牌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数据显示,目前已累计开展实用技术培训40期,覆盖养殖户、基层技术人员超4000人次,有效促进“高架床+益生菌”生态养殖模式试点落地,推广发酵饲料应用技术,实现降本增效、绿色健康养殖的双赢,充分释放“科技赋能、创新驱动”的效能。
厚植人才沃土,助长品牌出圈,巴东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开启了一场人才与品牌齐驱共进的双向奔赴。
在“优质、特色、绿色”的定位坐标上,巴东县畜牧产业跑出了从“卖产品”转向“卖品牌”的满程丰收:2023年,“山味福”品牌亮相第二届中外地理标志产品博览会,实现品牌“走出去”的关键一步;
2024年,巴东牛肉成功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打破了县域畜牧产品“国字号”品牌为零的纪录;
2025年,“巴东黑猪肉”“巴东羊肉”相继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全县“国字号”畜产品品牌增至3个,品牌矩阵初步形成。
如今,人才强基、品牌致远的递进式演变仍在持续深化,巴东畜牧行业成果可圈可点,连续十四年蝉联“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称号,先后获评“湖北省畜禽资源普查先进单位”“湖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农业事业发展工作成绩突出单位”等,动物防疫及体系建设经验获全省推广,在县域乡村振兴中,畜牧势能正加速集聚和迸发。
“下一阶段,我们将继续丰富、拓展训、赛、考‘三阶育人’模式,构建畜牧人才梯队,立足‘产能稳定、品牌响亮、生态友好、安全可控’四个关键点,有力筑牢生猪产业压舱石,打响巴东畜牧金名片,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织密动物防疫安全网,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向着打造‘畜牧强县’的目标奋力冲刺。”巴东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主任田恒书说。
(湖北省巴东县老区建设促进会)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