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巴东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黄华 阙晋伟 通讯员 邓传铎)
2025年7月1日,巫峡深山革命老区湖北省巴东县溪丘湾乡营盘至峡门口乡村公路整修现场,工人们忙着开挖排洪沟、绑扎箱涵钢筋,紧张有序的施工场景赢得沿线村民连连称赞。
“这质量搞得扎实,都是用的20mm的螺纹钢,10来吨的载重车辆通行也没问题。”村民宋秀城兴奋地说。
俯瞰营盘村,平阳河一泓清水滋润着两岸的千亩柑橘园、茶园;河堤内整齐排列的民居“挤压”着仅4米宽的坑洼村道,让村民、车主苦不堪言。
营盘至峡门口路段虽然只有3.1公里,却是营盘、大土坪两个村4000多村民出行,以及柑橘、茶叶等农副产品出山的交通要道。
“恼火得很,平日里就堵车,尤其是摘柑橘、采茶叶的时候更堵车,绕道又增加运输成本。”宋秀城深有感触地说,院坝连着公路,公路连着河堤,根本没有多余的空地,有时堵车只能在村民院坝里掉头、错车。
道路一侧民房密集,路面狭窄、破损,部分较宽路段外侧搭建有杂棚。农产品运输难、村民出行难,制约着美丽乡村建设进程。
今年初,溪丘湾乡借助平阳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机遇,投资1200万元建设平阳坝产业附属项目,其中投资300多万元,对营盘至峡门口路段进行改造升级。
溪丘湾乡党委研究决定,挑选了三名年轻党员干部,由副乡长、平阳河小流域综合治理指挥员杨祖奎带领,组成工作专班负责协调施工。
房前是河堤,房后全是基本农田,如何拓宽道路?难题,摆在工作专班面前。
“看到就头痛,总不能让村民腾出院坝拓宽路面吧?”汪扬说。这名入职5年多的年轻党员,此前一直在机关工作,这次和另外两名同事被抽调到专班。
工作专班与村“两委”反复讨论,没有别的办法,只有让村民腾出院坝,拓宽路面。
此举谈何容易?
杨祖奎副乡长带着专班、技术人员实地走访、踏勘,结论是:村民院坝的占用面积不等,多则1.5米,少则不足1米,有的村民门前刚建好花坛又要被拆除,少数村民院坝不被占用,所有占用地没有补偿,村民心里不平衡。
路要通,村民的心要先“通”。走访、谈心,从清晨到夜晚,工作专班逐户上门,走访村民100多户,与村民交心谈心,最终得到村民的支持。
村民宋秀奎的院坝原本就窄,只有2米宽,但这次要切1米多,心里不乐意。杨祖奎多次上门做工作,宋秀奎的心“通”了。“杨乡长的话在理,路修好了,受益的还是我们。”宋秀奎笑着说。
开工了,任年森、叶联前、宋文毕等村民主动拆掉院坝边的花坛,黄庆交、宋发炯及时将在路边搭建的杂棚拆除。
施工现场,工作专班的身影无处不在,协调工人挖切院坝,监督施工质量,帮助村民拆掉杂棚。专班成员穆世佳在帮村民拆杂棚时,险些被一根支撑杂棚的圆木砸倒。“没事儿,村民比我们付出更多。”事后虽然心有余悸,但穆世佳依然忙碌在施工现场。
白天施工时时堵车,影响施工进度;晚上施工影响村民休息。怎么办?工作专班和村“两委”一合计,分组担任交通“指挥员”。每天至少有两名干部蹲守在施工现场,指挥交通。
经过两个多月的施工,挖切村民院坝86户,拆除杂棚子6户、115平方米,道路雏形基本形成,村民们的高兴劲儿溢于言表。
院坝变窄了,影响了村民的活动区域。工作专班和村民们商议,决定在沿河堤内侧较宽处修建3个、共1500平方米的“微广场”。“不影响您们跳广场舞。”在与村民们商议时,杨祖奎打趣道。
不仅如此,溪丘湾乡党委政府通过奖补方式,对沿线村民的房屋实行特色民居改造;为消除院坝变窄带来的安全隐患,引导村民修筑“微花坛”和安全墩。
“我们以村民需求为导向,把解决村民所期盼的道路提升、环境改善、产业发展,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有力抓手,努力实现乡村美、产业强、村民富的美好愿景。”杨祖奎副乡长表示。
(湖北省巴东县老区建设促进会)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