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巴东县试点推行“暗标盲评+席位制”评标机制获市场好评

字体:[] [] [] [打印] [关闭] 发表时间:2025-11-13 10:46:30.0  推荐人:邓传铎  推荐老区: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来源:今日老区

本网讯(巴东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黄华 通讯员 范绪浩 邓传铎)

“现在我们评标拿到的资料都是一份单纯的技术方案,根本不知道来自哪家企业。”2025年11月11日,在湖北省巴东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一位刚参与房屋市政评标的专家介绍。

当天,巴东县老体育场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民族体育场改造工程总承包(EPC)项目在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标。该项目吸引了多家潜在投标人投标。

今年,巴东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推行的“暗标盲评+席位制分散评审”(简称“暗标盲评+席位制”)机制被纳入省级改革试点,此举旨在致力于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从根源切断评标环节“人情链”,确保公共资源交易在阳光下运行。

10月20日,巴东全县首个“暗标盲评+席位制”项目——巴东县装配式建筑及配套产业安置小区房屋建设项目,在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标,创下了137家投标单位参与竞标的“火热”场面。

面对如此庞大的评标工作量,传统的集中评标模式极易因专家间相互影响、外部干扰等因素引发公平性质疑。为此,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对该项目实行“暗标盲评+席位制”,为项目“阳光交易”上了“双保险”。

所谓“暗标盲评”,即投标文件的技术标部分被完全“匿名化”。巴东县装配式建筑及配套产业安置小区房屋建设项目在项目评审中,137份技术标书的所有企业名称、标识等身份信息被全部隐藏,并由电子交易系统进行随机排序、随机切割后,再随机分发给5位评标专家。5位评标专家并未在同一个房间内讨论,而是采用“远程异地+席位制分散”模式,主场3个评委被随机分配至独立评标间和评标舱,副场2个评委在孝感市孝南区。每个席位都是一个“信息孤岛”,专家通过分布式评标系统独立评审,全程“零交流”。全景监控与门禁系统则确保了评标过程的密闭与安全。

“这就好比高考的‘隔离阅卷’,从物理空间和技术手段上双管齐下,切断了专家之间、专家与外界之间可能的信息传递路径,让‘打招呼’‘递条子’无处下手。”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负责人表示。

经过14个小时的“马拉松式”评标后,系统自动汇总生成最终结果,巴东县装配式建筑及配套产业安置小区房屋建设项目顺利完成评标工作,整个过程高效、有序,且未收到任何关于评标公正性的质疑与投诉。

推行“暗标盲评+席位制”机制,使专家们将全部注意力聚焦于投标方案本身的质量,有效杜绝了“熟人分”“印象分”,让市场竞争回归到纯粹的技术与实力比拼,标志着巴东县在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实现了从“阳光公示”到“阳光评审”的深度延伸,营造了“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良好招投标环境。自10月份以来,全县共有15个房屋市政、交通水运项目实行了“暗标盲评+席位制”评标机制,所有投标人无论中标与否,都对“暗标盲评+席位制”的评标新模式表示信服。

(湖北省巴东县老区建设促进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