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九银(1908—1979),石首市横沟市镇拦河坝村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原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政治委员,总后勤部营房部顾问等职。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为了这位传奇式英雄人物,石首市档案馆、石首市老促会和石首市横沟市镇人民政府专门收集整理了周九银的部分档案资料,这里叙述的是有关他的三个小故事。
瓦庙集战斗,贺老总夸他“比关二爷还要厉害”
1932年3月17日,时任湘鄂川边区“清乡督办”的国民党第四十八师师长徐源泉,集中15个团的兵力逐次“清剿”皂市、天门一线以西的襄北地区。
3月30日上午,著名的瓦庙集战斗正式打响。敌军先头部队在瓦庙集以东和梅家湾、卫家场附近与红军侦察警戒分队接触后,抢占了瓦庙集、梅家湾一带村庄。红八、红九师随即进入战斗,战斗十分激烈。由于敌强我弱,我军伤亡很 大。为保存有生力量,红三军遂主动撤离战斗。但周九银所在的红八师二十四团则奉命担任掩护转移的任务。
战斗十分激烈,到处硝烟弥漫。至黄昏时分,周九银所在的红九连连长、指导员相继牺牲,全连三个排长仅剩下周九银一人。危急关头,周九银义无反顾担负起阵前指挥的重任。
周九银清点人数,发现阵地上只有四个战士还活着。为减少伤亡,他果断命令两名是党员的战士跟他一起掩护另外两名战士撤退。敌军见状,再次组织密集火力射击。战斗中,一名战士光荣牺牲,另一名叫周仁和的战士被机枪打断右腿。弹雨中,周九银勇敢地冲上前去,赶紧搀扶周仁和撤离阵地。突然,一发子弹飞来,不偏不倚击中周九银右眼。周九银一手捂住眼睛,一手搀扶周仁和顺着战壕撤退。在战友们的拼死护卫下,他们终于脱离了险境。
此时夜幕降临,周九银和周仁和搀扶着艰难地走了很久。正在感到无望之际,团部收容队赶上来了。一阵忙碌,他们两人当即被送到军卫生部医院急救。医生见状,果断决定摘除周九银已经打碎的眼球。医院没有麻药,周九银强忍剧痛,凭着坚强的意志和毅力,硬是配合医生一举摘除了血糊糊的右眼球。后来,红三军军长贺龙(人称贺老总)听说后,专程赶到医院看望他,深有感慨地说:“古有关云长刮骨疗毒,今有周九银无麻药摘除眼球。我看呐,周九银比关二爷还要厉害呢!”
为红军筹集粮食,贺老总夸他“是一条铁汉子”
1933年3月,周九银随部队攻占湖北鹤峰,并以湖南桑植、湖北鹤峰为依托,投入创建湘鄂川黔根据地的斗争。
1933年6月,蒋介石任命徐源泉为湘鄂边“剿共”总司令,并组织3万多兵力向红三军围攻。当时,周九银担任红十九团军需长。他不仅要时刻冒着枪林弹雨筹集粮款,而且要调剂全团各营连的收支盈亏,尽量保障部队指战员不能挨饿受冻。
10月的一天,周九银奉命率领一支由24人组成的筹粮队伍,到湖南来凤县石门坎地区筹集粮食。在当地老乡的支援下,筹粮队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如愿以偿。然而,要把这一批粮食运到红三军驻地湖北鹤峰去,却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湖南石门坎至湖北鹤峰,有300多里的山路。沿途山大林密,道路崎岖。周九银率领筹粮队挑着重担,一路挥汗如雨。他们经过武陵山古村落丁寨、忠堡,逢山翻山,遇水涉水,一日行程上百里。为了优先保障部队的供应,周九银和筹粮队员坚持不吃自身运送的大米,一路上全靠野菜充饥。周九银说:“粮食是红军的命根子,贺老总和战友们正急等着用粮呢,筹粮队要优先保证他们有饭吃。他们不吃饱,怎么有精神去打仗?如果我们先吃饱,都来当筹粮队员,谁还上阵杀敌?”
周九银率领筹粮队负重行军,走交罗村,过官庄坪,第四天下午时分好不容易才来到三岔寨。大家知道,这里离目的地不远了。不知是谁一声吆喝,筹粮队员顿时虎虎生风,鼓足劲向前赶路。然而,扑通一声,有人却一头倒在了路旁。大家上前一看,原来是军需长周九银。——原来他是被饿昏的。路上每人发5个菜团子,他硬塞给别人两个,还说自己饭量小。筹粮队员喝野菜粥,他总是舀最上面的清汤水,把锅底粘稠一些的粥留给他人。
堂堂军需长,竟然饿得一头昏倒在运粮的路上。贺老总听说后,也感动得泪花闪闪。他动情地说:“周九银公而忘身,是一条铁汉子。有这么好的同志,何愁打不垮白狗子?”
10万套军装换来一只眼膏,贺老总夸他“劳苦功高”
1949年1月,中央军委召开全军后勤工作会议,时任西北军区后勤部军需部副部长的周九银参加了这次会议。会后,周九银调任西南军区后勤部军需部副部长,为贺龙率十八兵团进军大西南做后勤保障工作。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天,贺龙直接找到周九银,命令道:十万火急!为解决十八兵团进军大西南的军服问题,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在山西临汾完成加工10万套军装的任务。
加工制作10万套军装,这是周九银从事部队军需工作以来所接受的最大一项任务。一想到全国即将解放,周九银浑身劲头十足。然而,当他兴冲冲赶到山西临汾时,看到的却只有几个缝纫店和裁缝铺,而且能够从事裁缝加工的工人不到30人。30人要在一个月时间内缝制10万套军装,难度可想而知。怎么办?周九银顿时头痛欲裂。
困难吓不倒英雄汉。毕竟周九银具备多年被服厂工作的经验,他立即把整个临汾地区所有能够裁剪、缝制的工人都组织起来。同时,他又请来原被服厂的老师傅,剪出清样,统一裁缝,使军装制作有了统一标准。当地的工人听说是为解放军进军大西南做军服,而且还有工钱,一个个热情高涨,大家不分白天黑夜拼命干了起来。
为了加快缝制进度,周九银还找来地方政府干部,让他们把临汾农村的妇女也组织起来。经过挑选,地方政府选出心灵手巧的妇女3000多人,建立了100多个加工点。同时,周九银在每个加工点都配备有经验的老师傅作指导,保证了军服缝制质量。就这样,3000多名工人裁的裁,缝的缝,把复杂的军服制作技艺变成了流水作业。临汾,一时间成为全国最大的服装制作工场。
周九银全身心扑在完成贺老总下达的任务上,不仅失明的右眼深处疼痛不止,而且左眼也发炎红肿。终于,在临汾各界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10万套军装提前3天完成了加工缝制任务。
解放军十八兵团的指战员们穿上崭新的军装,个个精神抖擞。贺老总看在眼里,喜上眉梢。他当即让通讯员找来周九银,第一个动作就是热情伸出手臂拥抱了一下他的爱将。看到周九银为赶制军装而疲惫不堪的身子,贺老总动情地对众人说:“周九银劳苦功高,为进军大西南立了头功。”接着,贺老总从衣兜里拿出一只青霉素眼膏送给周九银:“拿去吧,这对你最实用。”
周九银从一名英勇无畏的红军战士,成长为人民军队的高级后勤干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人民军队的后勤建设贡献了毕生的精力。1979年10月31日,周九银因心脏病突发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