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前,1985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2003年参军入伍,随部队驻防宁夏青铜峡市,服役期间曾获“优秀士兵”嘉奖。2005年12月退役。现任石首市桃花山镇小石桥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2022年3月荣获石首市“2021年度全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21年在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二届“最美社区人”评选活动中荣获“最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社区工作者”称号;2023年被省文化和旅游厅、农业农村厅评为“湖北省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他以“兢兢业业工作,踏踏实实办事”为宗旨,扎根基层,服务群众,获得了桃花山革命老区广大干部群众的高度赞扬。
——当好“主心骨”,让支部“强”起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保证。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心骨”,王前通过抓班子、强领导、抓队伍、强管理、抓阵地、强保障、抓制度、强规范、抓服务、强素质、抓载体、强活力的“六抓六强”机制让党支部自身“强”起来,建强战斗堡垒。村内重大事项都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执行,坚持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开展协商议事,收集意见建议。他坚持完善制度机制,用制度来“管人”、“管事”,在最短的时间内,让一个软弱涣散党组织彻底改头换面,如今百姓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在田间地头、农户家中经常能看到他的身影,了解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问题,精准掌握矛盾纠纷源头,提前做好教育疏导工作,对一些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介入,通过调解、协商等途径将问题化解,通过联防联控,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能化解”。
——当好“领头雁”,让村民“富”起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服务功能的重要保障。作为基础薄弱村,他苦思冥想如何蹚出一条致富路。想致富,先修路。他积极向内挖潜力、向外引活力,争取资金200多万元,改善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新修道路6000米,实现主要村道全部硬化,完成了小王线宽6米的“四好农村路”建设;对村活动广场进行美化、亮化,建设群众文化活动阵地,安装路灯100余盏;建立村保洁制度,设立垃圾箱80个。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对村集体土地进行整合,充分挖掘本地林果产业,打造“一村一特色”品牌,基地建设面积有260亩,种植有皱皮柑、橙子等品种,带动30名群众新增就业收入,每年村集体可增收近12万元。发挥山林资源优势,与药企实行产销对接,种植中药材枳壳近200亩,同时引导村民利用闲置荒坡荒地发展庭院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实现强村富民。
——当好“服务员”,让民风“淳”起来。质朴的民风是山区群众的特征,如何引导移风易俗,让乡风文明吹进村子每个角落。他组织德高望重的老党员、群众代表成立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平安理事会,让每名群众参与到民主议事中来,组织完善修订村规民约,围绕群众关心的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邻里矛盾纠纷、红白喜事等方面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引导群众从乡村治理的旁观者变为当事人。组织青年同志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常态化帮扶高龄老人、失独老人、留守儿童,帮助他们代采代买,力所能及解决物资需要、精神需求等方面问题。组织开展“最美庭院”“星级文明户”“致富带头人”等评选活动,选树一批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让“软”引导发挥“硬”效果,全面提升小石桥村的颜值与气质。他以身作则,引导党员群众开展“清渠洁岸·共同缔造”行动,对公共场所、堰塘沟渠、房前屋后进行清理整治,做到美好环境共建共享。
——当好“战斗员”,让精神“立”起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始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入党时的誓言,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在各项工作中发挥着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2024年初的两轮冰雪灾害天气中,他闻“雪”而动,逆“雪”而行,奋战在抗灾一线。2月22日晚,接镇指挥部通知,因连日大雪,需组织对省道S221小石桥村近4公里段面积雪进行清理,做到“双向”两车道畅通。他带领村干部及志愿者前往重点区域,联系机械铲雪作业,直至凌晨4点,一条4公里长的双向车道被清理干净,看着车辆从身边安全通过,此刻的他早已忘记了寒冷,更是忘了自己还在发烧至39度,白天刚刚才输液。在今年6月的2轮强降雨中,他靠着一个手电筒,一件雨衣,一双雨鞋,走遍了全村的25个小组,时刻监测辖区水库、地质灾害隐患点情况,连续多日没有合眼,因为他坚信只有全力答好防汛排涝考卷,这个“家”才能安稳。
习总书记说过:“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在王前同志的身上,就展现了这种精神,让人感受到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人生、不平凡的业绩。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