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韵十里,村里村外葛飘香

字体:[] [] [] [打印] [关闭] 发表时间:2020-09-06 12:00:04.0  推荐人:朱德成  推荐老区: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  来源:今日老区

通讯员 朱德成

2020年9月5日清晨,笔者一行蹬上汽车,从湖北省襄阳市城区出发,一路飞驰,向革命老区宜城市(襄阳市辖)刘猴镇胡坪村奔去。

汽车在宽阔的柏油路上奔驰,城市隐退,路两旁的风景飞速地后退。革命老区襄阳的初秋一片色彩斑斓:天空像大海湛蓝得空灵澄澈,空阔辽远;踊跃的山脊是起伏的碧浪,偶而闪现红艳的"色彩";田野是大块大块的姚黄,成熟的稻子谦逊地低垂下饱满的头颅,微风吹拂起稻浪微澜;风里带来些老区乡村酒娘般醉人的气息,更让你心旌摇曳。

胡坪虽然是个小村,却储藏着生机和希望。而这生机和希望,如阳光和月辉一般,照耀着老区群众最为真实、最为纯净、最为完美的的世界。汽车不停的往前奔跑,一座座山岗,一个个村庄闪过后,车子在宜城市刘猴镇“湖北葛百岁葛业有限公司”门前停下。

迎接我们的,是一个三十出头、目光炯炯的小伙子。他是葛百岁公司的老总,尹为。

放弃高薪,回乡务农

尹为,典型的“80后”,阳光、帅气,从时尚穿着打扮上,找不出一丝传统农民的痕迹。

1984年出生的尹为,是宜城市刘猴镇胡坪村人。2008年,他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获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和武汉大学经济学双学士学位,进入深圳发展银行总行工作。五年时间,他从普通员工做到信用卡中心法务主管,管理一个近50人的团队。家庭年收入超过50万元,还在深圳中心城区买房,令人羡慕。

但尹为一直念念不忘并不富裕的家乡和父老乡亲。

2013年,在秦巴山区房地产市场打拼多年的叔父,积攒了一笔资金,面对房地产去库存大背景,正谋划转型回乡发展农业。叔父与尹为长谈,希望他放弃优渥的生活,回乡创业。

听说儿子要回乡创业,在农村受苦受累一辈子的母亲免不了埋怨。外出务工后回乡当村支部书记的父亲尹兴权听了,先是一阵沉默,但最终没有明确反对,他知道,儿子真的长大了。好在妻子小朱始终支持,尹为干事创业的决心更大了。

怀揣致富家乡的梦想,尹为毅然从银行辞职,将刚刚装修入住不久的房子出售,果断带领妻儿回到家乡经营农业公司,发展现代农业,打造以葛根种植加工全产业链为主、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循环农业综合体。

众所周知,深圳近几年房地产市场火热,当年尹为出售的房子,价格上涨了4倍多。可他并不后悔。他说,“现在是在为自己干事业。”

尹为出任公司总经理(业内称CEO)。他与叔父约定,在公司未盈利之前,不领一分钱工资。叔父则许以期权。

规避风险,优选项目

选择葛根种植加工,会不会是钱多脑热?尹为的回答是否定的。他说,这是运用银行风险管控思维,经过细致分析,加上8万公里的实地考察得出的结论。

众所周知,搞农业面临两个风险: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尹为认为,资本下乡,搞当季必须收获且不耐储藏的一般粮食、蔬菜作物,风险太大,经不起市场波动。

他们反复调研,认定葛根种植加工。

葛根,药食两用,有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之功。此前,也有人利用野生葛根加工葛粉,但囿于资源限制,市场开发有限。

葛根为多年生植物,行情不好时可放在地里,加工后也可存放多年,受市场波动影响小,风险较小。这也适合当地干旱气候。更重要的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葛根的健康价值日益受到重视。

选准了产业,他们并未盲目投资,而是按工业理念先拿出了初步规划,把未来几年要做的事,分出步骤,计划逐步实施。

回乡租地。原来农户间土地流转,每亩租金一二百元,公司平均出价600元。不少乡亲等着看笑话:我们种了大半辈子田,每天尽心尽力,每亩挣不到千把块,你们这是钱多闹着玩的吧?

尹为带领大伙拿着规划,逐户登门拜访,为乡亲们描绘光明前景。长年在泥里劳作的乡亲们将信将疑。

从2013年9月份开始运作,短短3年,公司投资修建了长达33公里的环形水泥公里,整修灌溉堰塘近50口。这让乡亲们刮目相看:这是真干事!要知道,多少年来,村里的水泥路不足2公里,每当下雨,山路泥泞难行。堰塘淤塞,每逢天旱,乡亲们只能望天收。

很快,公司在胡坪村多个村民小组流转土地5000亩,其中4000亩轮流种植葛根,1000亩发展葡萄、桃和苗圃。

目前,公司已投资一亿余元,在宜城市刘猴镇、流水镇建成两个标准化葛根种植基地,位于胡坪村的葛根加工厂,于2015年12月建成投产,“葛百岁”系列葛根产品上市销售。工厂现有的两条生产线年可生产优质葛根粉1000吨,葛根丁2000吨。

紧盯市场,深耕农业

“找市场这步棋,还是走慢了,要是公司开办之初就着手营销策划,形势会更好。”见到尹为,这是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最近一周,他都在深圳、武汉等地找市场。

说这话,并不是公司营销出现了大问题。相反,从公开的数据看,公司在大手笔投入时,迅速获得回报,难能可贵。公司于2013年底运营,2014年净投入,2015年销售收入600万元,2016年突破1600万元,2017年达到3000万元,2019年突破8000万元,2020年计划突破一个亿。

“以销定产。”尹为将经济学知识学以致用。

公司种植葛根,平均亩产鲜葛根近2吨,卖鲜货亩纯收入可达2500元。如果加工成葛根粉,售价每吨达6万元。如果加工成面条、包子等,附加值更是成倍增长。

“往地里投资,多少钱都投得下去,但难见效益。”在尹为看来,在未找到市场之前,如果盲目投资上设备,很容易造成企业资金周转不灵。他们另辟蹊径,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班的同学资源,合作开发产品,联手推广市场,力争产品早日进入武商、中百、沃尔玛等更多大型商超。

做市场,产品品质尤为关键。2016年3月至5月,尹为参加湖北省农业产业领军人才培训班,课程内容有团队执行力——企业教练技术、人力资源管理、农业供给侧改革、农业走出去、媒体舆情应对、互联网时代赢思维、农业品牌、省外访学等。边学边改,公司以先进理念为指导,进行了葛粉产品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管理体系三项认证。今年,公司计划进行绿色产品认证、有机产品认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工作,争创省级名牌商标。下一步,公司还将根据市场需求,继续延伸产业链,循环投入葛根药用成分提取等深加工项目,将葛根产业做精、做深。

惠利农户,携手致富

春风拂过,草木变绿。明媚的阳光下,52岁的李光明,招呼胡坪村八组的12名妇女联防喷施除草剂。这些都是土地流转户,水田租金每亩700元,旱地500元,坡地200元。土地流转后,青壮劳力外出务工,留守人员在公司打工,日工资80元至120元。

李光明两口子有责任田12亩,加上流转土地,曾种地30亩,一年收入不到3万元。他将耕地全部流转给公司,年租金8800元,两口子都到公司打工,收入涨了一倍多。“关键是少操心,人轻松多了。”

这并非个案。52岁的王桂香,过去两口子种10亩地,年景好收入万把块,天旱时搞不好就绝收。2013年将土地出租给公司,自己为公司管护苗木,年收入3.5万元,加上丈夫外出务工收入,家庭总收入是以前的五六倍。她乐呵呵地说:“现在是过上了好日子。”

“去年支付土地流转费300万,工资400万。”尹为介绍,公司流转土地后,一方面按时支付流转金,另一方面积极吸纳流转区域内劳动力为公司固定工人,按月发放工资。公司目前已安置固定劳动工人120人,临时工人300余人。实现户均流转金收入9150元/年,户均工资收入22700元/年,合计31850元/年,是流转前的两倍以上。公司还通过资金扶持等途径,培养家庭农场2个,发展农民合作社1个,帮助9个贫困户脱贫。

“连续两年办桃花节、葡萄采摘节。去年乡村游的人数达到4万人次,收入200多万。今年我们准备再次举办桃花节,请网红来直播。还将探索网上众筹领养葡萄,用认养的钱请贫困户务工,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尹为信心满满。

“一年生的葛根可以生吃,也可清炒、炖烫。广西、广东就有把葛根当菜吃的传统。”尹为介绍,公司计划通过发展特色产业,结合当地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推进农业休闲观光旅游业发展。今年扶持5至10家农户发展休闲农家乐,主推葛根系列菜品及葛根养生服务,积极拓宽土地流转后农民增收渠道。

车间透明,心里敞亮

媲美酒店的展厅、带二维码的产品、可以随意涂鸦的儿童休息区……如果不是自己亲眼所见,您能相信吗?9月5日,笔者一行走进葛百岁葛业有限公司生产和包装车间,全方位、立体式的“考察”了“葛百岁”的售前售后,让大家看到了平时看不到的一面。

跟随尹为的脚步,我们走进了一楼生产车间。

干净、整洁、凉爽的车间里,七八个五六十岁的大妈,穿着蓝色的工作服,戴着蓝色的口罩、白色的手套,在一个不锈钢大盆前,专心地打着结。她们的面前,堆着小山一样高的空盒子。

走进看,才发现,原来盆子里装的是一根根白色的魔芋丝,大妈们把细长的魔芋丝从清水里捞出来,挽成结,装到一个长方形的小盒里。

一束细微的阳光,从窗户里钻进来,爬在乳白的魔芋丝上,给一箱箱魔芋丝,调皮地抹上一层银光。

一个戴着金耳环、身材富态的大妈,正聚精会神地干活。那曾打过猪草、浆洗过衣服、穿过针线的双手,此时如蜻蜓点水一般,麻利地抓起一撮魔芋丝,缠绕几圈,打成小结,装入盒子,再放入筐子。

当我们询问她的收入时,大妈饱经风霜的脸上,绽开了笑容,像一朵怒放的菊花。

“一天能装40多箱,多劳多得,我才开始手慢,一天收入七八十元。现在熟练了,一天收入一百多。”

太阳已移至头顶,金色的光芒,倾泻而下,把大地照得亮堂堂的。已是十一点多,大妈们仍然不辍劳作。

一位名叫周传枝的大妈,一边好奇地打量我们,一边双手不停,如穿花蝴蝶。

“我就是胡坪村人,公司一天管三顿饭,不用操心回去做饭。我爱人在公司门卫上看大门,我在车间里装魔芋丝,一家人都在公司吃饭。”当我们问她怎么还不回去吃饭时,她顿时打开了话匣子。

“日子肯定比过去好多啦!过去种地,望天收,一年到头混个肚儿圆。”周传枝笑吟吟地说,然后用手往前一指,“你们去采访灭菌的许文峰,他的变化才叫大咧!”

此时,穿着淡绿色上衣,戴着蓝口罩的许文峰,正在把一盒盒封了口的魔芋丝,往筐子里装。精瘦的脸上,一双大眼睛却格外有神。

原来,许文峰父母常年有病,家庭贫困,妻子前些年和他离婚。窘迫的处境,让他一度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成天在家睡觉,穷困潦倒,成为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

为了让许文峰走出困境,刘猴镇政府驻钱湾村的李万明副镇长找到尹为,让尹为为许文峰安排一个活路,尹为欣然同意。

从此,以前那个白天睡大觉、精神萎靡不振的懒汉,有了一份正当的职业,一份稳定的收入,再也不用为生活无着落发愁,整个人变得乐观自信起来,久违的笑容又回到了脸上。

人一旦有了奋斗的方向,生活便熠熠生辉起来。

秋韵十里,村里村外葛飘香

青山十里,秋水一方,万亩葛。

满目碧绿在协合,葛花葛粉飘葛香,我心飞翔。

在尹为的带领下,笔者一行走进了葛根基地。尹为介绍,菜葛,是以菜葛种植、生产、研发、销售为一体,采用起垄、黑膜覆盖、打土墩、扦插、插站、拉线引藤、打芽剪枝、晒根疏根、打顶坐果等现代化科学高产栽培技术进行生产。

放眼望去,在碧蓝的天幕下,远远近近的田垄里,一畦畦葛根在悄然酣睡。圆形的叶子,在阳光的照耀下,绿油油,亮闪闪的。

有的田里,葛根叶刚钻出营养钵,细细的长藤攀了出来,翠翠的嫩叶子,懵懂地瞅着外面的世界。十几个工人,戴着草帽,在给葛根藤搭架子。

尹为说:“我们基地规划是4000亩葛根、300亩果园、500亩苗木、200亩蔬菜。因为土地要轮茬种,所以,自有基地常年种植的葛根有2000亩左右。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种植葛根近万亩。我们公司目前研发的产品有葛根粉、代餐粉、葛根豆腐、魔芋丝……”

葛根、葡萄、蟠桃,就像尹为襄村振兴路上种下的一个个钱串串。

走着看着,我们在一片茂密的桃园前停了下来。工人正忙着把桃子往箱子里装,刘猴镇党委书记杨丽正好在尹为的桃园为滞销的桃子作助销。

原来,由于今年疫情的影响,枣子销售不畅。今天宜城市人民政府开要求各单位使用工会消费扶贫经费购买果农枣子。难怪,一路上,尹为的手机一直响个不停。

一条光滑的水泥路,通往枣园深处。沿着水泥路往里走,一眼望不到边的枣树上,挂着一颗颗红枣,在片片绿叶的掩映下,散发着诱人的香甜。

离开果园的时候,已是正午,有风,三十多摄氏度的天气,阳光暖烘烘地照着,我们的心里,也暖烘烘的。

革命老区村的一切,都是那么祥和与美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