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乡的 “贴心人”,永不褪色的警蓝——追记霞浦县优秀共产党员林强

字体:[] [] [] [打印] [关闭] 发表时间:2025-08-22 19:43:26.0  推荐人:张金霖  推荐老区: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  来源:今日老区

林强,男,汉族,福建霞浦人,1969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1989年2月参加工作,生前系霞浦县公安局法制大队一级警长、一级警督警衔,曾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个人嘉奖4次,获评“全省交通安全综合整治大会战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25年7月15日,林强同志在值班岗位上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不幸因公牺牲,年仅55岁,被追授“霞浦县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畲乡的“贴心人”

永不褪色的警蓝

——追记霞浦县优秀共产党员林强

2016年2月,霞浦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教导员王绍淮在水门畲族乡派出所任教导员,与时任副教导员的林强共事。二人虽仅共事半年,但林强给王绍淮留下深刻印象:“他为人朴实、生活俭朴,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恰是基层民警日常状态的真实映照。”

脚底板量出来的“活地图”

初来乍到的王绍淮望着连绵的茶山犯愁:水门畲族乡23个行政村像珍珠散落在群山里,哪条路通茶园,哪个村有独居老人,谁也说不全。林强二话不说,拉着他往山里钻。

林强(左三)与同事到辖区校园走访并与校领导座谈交流护校安园工作

“这是茶岗村的畲族老厝,阿婆的儿子在外打工”“前面岔路往下是隐患点,雨天容易滑坡”“村头老雷家的孙子有智力障碍,得常留意”……一个月里,两人的胶鞋磨出了毛边,林强嘴里的“家底”却越说越细。王绍淮恍然大悟:所谓“如数家珍”,原来是用脚步一步一步“数”出来的。

人性化执法暖民心

清明时节,水门畲族乡的山间小径弥漫着沁人的茶香,却也潜藏着不容忽视的交通安全风险。满载新茶的农用三轮车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穿梭,无牌无证的状态,让每一次转弯都像是一次与风险的近距离接触。林强深知其中的隐患,他手中的法律文书,承载的不仅是法律的刚性要求,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心中有杆秤:“处罚过严,可能影响乡亲生计;失之于宽,安全底线就可能失守。”

林强(右二)与同事到辖区行业场所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工作

“怎么又是你?”面对第二次被拦下的村民老雷,林强的语气里带着关切与些许无奈。老雷满脸通红,急忙解释:“林警官,真对不住!等这茬茶忙完,我立马去城里考证学习!这次能不能……”

林强的目光落在他那双布满劳作痕迹的老茧手上,深知茶季抢收的不易。他没有立刻开具罚单,而是语重心长地说:“老雷啊,安全是大事!上次,我已经提醒过你,你看,这次你又无证驾驶,这是对自己也是对家人不负责。证必须尽快去考,这样吧,我让乡亲先把你这车茶帮忙送到收茶点,你这车子我先拉回所里,等你考了证,再来所里取回好吧。”正是这份带着克制的督促与信任,让老雷深受触动,当年便考取了驾驶证。

从那以后,老雷逢人便念叨:“林警官的那次扣车教训,当时心里是有点难以接受,可仔细想想,他句句在理,是为我好、为我家好,这份心是暖的!”

“林强在执法时,总会设身处地考虑乡亲的现实处境,他既坚守法律的原则和尊严,又带着对百姓生计的理解与温度,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灵活把握分寸。这种刚柔并济的执法方式,赢得了乡亲们的理解和尊重。”王绍淮深有感触地说。

调解纠纷的“金钥匙”

“林警官在不在?”是水门畲族乡群众常挂在嘴边的话。在基层,鸡鸭走失、林地茶园地界纠纷、邻里矛盾等都是林强工作的重心。每次调解纠纷时,林强都笑脸上门,全面了解情况,找准症结,并联合村干部、乡贤等多方力量,多次以利他角度和诚心态度沟通,平衡双方利益,促使纠纷解决。

茶岗村村民林宏耀种植红美人果树苗,与本村村民雷阿水发生林地纠纷,经村“两委”调解了大半年无果,雷阿水怒拔几十棵红美人果苗,还将林宏耀的老父亲推倒在地,彻底激化矛盾。

林强(左一)与同事到辖区行业场所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工作

林强接警后第一时间赶到,了解双方情况并及时调解。他先是从林业局调出原始地界档案,又向村干部多方求证核实,最后与当事人谈心,“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乡亲,红美人要结果,人心更要结果啊。”雷阿水赔了苗钱,双方握手言和,圆满化解纠纷。“他有公心,真的为我们着想,是个好警官!”林宏耀至今感激不已。

林强(右一)与同事开展道路交通管理工作

“林强既尊重群众,又善用基层力量,把执法与民生、法理与情理巧妙融合,让山区治理既有力度又有温度。”王绍淮说,从茶山到畲寨,从调解室到执法路,林强把自己变成了畲乡的一分子,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化解矛盾,用执法的“硬度”守护平安,用共情的“温度”贴近民心,在平凡的岗位书写着不平凡的坚守。

记 者:李巧鸿

编 辑:张烙莹

责 编:李巧鸿

审 核:颜晨曦

监 制:林 喜

总监制:陈秀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