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坝
——霞浦红色革命故事之一

字体:[] [] [] [打印] [关闭] 发表时间:2020-03-18 10:17:32.0  推荐人:张金霖  推荐老区: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  来源:今日老区

红军坝

——霞浦红色革命故事之一

1934年深秋,正当农民们准备收获第一年种在自己土地上的丰收果实时,国民党反动派调集大批军队前来“围剿”红军游击队,抢夺粮食。一时间,霞鼎苏区大片的苏区土地被敌人占领,无辜的百姓惨遭屠杀,储藏的粮食被疯狂掠夺。在这革命斗争最困难的阶段,霞浦苏区党组织带领红军游击队转入秘密活动,主动撤退到大湾、马兰溪一带山区继续开展革命斗争,开启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的序幕。

这一带山区山高水深,树林茂密,游击队在群众的掩护下,在崇山峻岭中与敌人周旋。由于当时武器弹药十分有限,所以游击队、赤卫队因地制宜地选择交通要道,在隘口的悬崖峭壁上垒石筑坝,用石头来击杀敌人,这种打法,曾一度使敌人闻风丧胆。百姓亲切地称之为“红军坝”。

“红军坝”建造简单,选择在交通要道隘口的悬崖土,用牙藤(一种植物藤)或用竹篾编成的绳子结成网状,两端固定在隘口的崖壁上,在绳网内侧,选用锋利无比石块垒成石坝,游击队员轮流站岗,一旦发现敌人从崎岖的山路走到隘口下面时,站岗的队员只要砍断牙藤或竹绳,坝上的石头就会像万马奔腾似的自动滚落,朝敌群砸去,这种“天外飞石”,犹如晴天霹雳,雷鸣般的声响打得敌人晕头转向,喊爹叫娘,跑得快的闪进道旁的树林躲避,待到石头滚完时,他们才哆哆嗦嗦地从道旁的树林里爬出来,但谁也不敢率先冒险前进,当官的只好用手枪逼着当兵的向前走。可待到他们气喘吁吁,心惊胆战地爬上山时,哪里还能找到游击队员的身影。红军坝成了红军游击队战胜敌人的秘密武器,游击队运用这种巧妙的抗敌办法,在三年游击战争中曾起了很大的作用,震慑了敌人,保护了自己。

1934年9月2日,霞浦东乡游击队、赤卫队近千人,在水门坑一带与敌人展开英勇斗争。敌78师465团团长命令一营营长胡于宁率部由县城出发往水门乡武村平堵剿我红军,经天梯岭向水门坑进剿我游击队。游击营营长陈光世率该营战士在天梯岭设伏,当敌人进到天梯岭隘口时,即遭设在隘口上的“红军坝”滚石打击。游击队则居高临下对准目标猛烈射击,敌人凭借精良武器,负隅顽抗,双方激战9个多小时,敌人死伤多人。当敌人援兵到达之时,游击队早已转移进密林深处,无处找寻了……

从此,敌人惧怕红军游击队伏击,尤其害怕“红军坝”的石头战,曾一度不敢轻易进入该苏区。我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则抓住这段大好时机,收复了部分被敌人占领的老苏区,同时开辟了新苏区,扩充了红军,持续坚持游击战争,直至国共第二次合作。1938年初,霞浦的游击队在叶飞、陈挺等的领导下,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6团,奔赴抗日前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