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近海做“减法” 深海做“加法”
疏堵结合提升海洋活力
为加强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提高海域资源综合利用率,从2024年5月起,霞浦县掀起超规划网箱养殖整改热潮,突出港湾及沿岸海域传统养殖“减量”重点,逐片海域、逐个渔排推进违规养殖清退。经过一年多的整治,当地的海域生态环境和养殖品质明显得到改善。
张羽 摄
霞浦是中国海岸线最长的县份,海水养殖面积达42.29万亩。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带动了海上养殖业迅速扩张,然而,传统养殖普遍存在设施陈旧、养殖技术落后、养殖无序发展等问题,影响水产养殖品质和效益。为科学规划养殖密度,霞浦县深化 “山海联动” 机制,组织工作专班深入海区一线,凝聚工作合力,全力推进超规划网箱养殖区域退养工作。
“截至目前,霞浦县已清退海上网箱727.6公顷,超额完成中央环保第三轮督察指出的三都澳湾区内超规划养殖整治目标任务。”霞浦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崔向新表示。
图源 溪南镇
溪南镇作为霞浦县整改任务最重的乡镇,参加超规划网箱养殖清退攻坚的干部们奔走在海上渔排,积极与群众交流沟通,做好清退对接事宜。同时,溪南创新推行“三色两旗”工作法,引进AI智慧治理平台,设置5个无人机基站,定时对全镇海域进行无人机航拍建模,形成 “超规划网箱养殖清退作战一张图”。通过比对航拍图,及时掌握海面渔排动态变化情况。清管同步,对辖区海域现存渔排网箱进行全覆盖打码固化,实现‘清退一户、销号一户、动态更新’的闭环管理,确保清退整改工作无死角、无盲区。
“清退工作给我们重要启示,后续管理和养殖更为关键。一要引导群众依法依规持证养殖;二要科学规划海上养殖区;三要推动养殖向湾外、深远海发展,通过内湾减量、外湾增量提升海洋经济效益。”崔向新说。
针对湾外沿岸海水养殖密度过大以及与其他行业用海矛盾逐渐显现和加剧的现状,霞浦县以深水大网箱连片区建设为抓手,推动养殖海域布局优化,出台海上网箱养殖 “内转外、浅转深” 工作实施方案,鼓励支持养殖产业由内湾向外湾,由浅海向深海发展,实现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我们通过招商引资建设大网箱鱼排,再转租给养殖户,实现‘拎包入住’式养殖。”霞浦县北壁乡乡长王庭康介绍,北壁乡地处东冲半岛末端,拥有55.77公里海岸线,优质海域适宜多种海产养殖。当地政府积极推动养殖转型,建设湾外大网箱示范带,引导产业升级。
张羽 摄
霞浦北壁乡地处东冲半岛末端,海岸线长达55.77公里,海域水质优良、盐度适中,为鲍鱼、大黄鱼、海参等多种海产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环境。当地政府积极推动养殖转型,全力推进湾外大网箱养殖示范带建设,引导养殖户进行产业升级,依法依规、持证有序开展养殖活动,推动海上管理向更高效、更科学、更有品质发展。
“养殖户原先不敢在外海养殖,主要是对海域陌生且担心风浪大,风险高。我们通过实地考察、引导、协调海域等方式消除顾虑,帮助他们选择适宜品种的养殖区域,然后承租给他们来养殖。”王庭康补充道。
“虽然第一年转养外海存在不确定性,但目前看养殖环境优于内湾。尽管外海浪大些,但整体条件良好。”大黄鱼养殖户徐恩惠表示。
张羽 摄
如今,霞浦县在“依法清、规范养、合规管”的系列“组合拳”下,海域生态环境和养殖品质得到明显改善。曾经的无序养殖乱象已然远去,一个兼具养殖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新型“海上牧场”正在悄然兴起。
记 者:连进喜 郑尚航
编 辑:张烙莹
责 编:李昊锴
审 核:郑小倩
监 制:林 喜
总监制:陈秀静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