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柘荣县富溪镇岭后村的高标准生态茶园还笼罩在薄雾中,村党支部书记林国宝已带着三名党员钻进茶垄,仔细查看茶叶长势和病虫害情况。远处,“岭后村支部领办合作社”的红色标牌在晨光中格外醒目,与连片茶叶相映成趣。
这幅生动的“茶乡晨耕图”,正是岭后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茶产业为依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缩影。

“以前守着几亩茶田,辛苦一年挣不了几个钱,现在跟着支部干,不仅茶叶卖得好,还能在茶园务工、拿分红!”说起这些年的变化,茶农林石艳打开了话匣子。
2007年,岭后村农民人均收入仅3700元,茶田零散、技术落后、销路狭窄,是制约发展的“三座大山”。
该村党支部决定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分散的茶农和土地资源整合起来,牵头探索出“支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累计流转1360亩土地打造高标准生态茶园,引入绿色防控技术和智慧监控系统;党员带头拟定公约,112户茶农主动加入,共建1800余亩高标准生态茶园;编制村庄“多规合一”规划,建设“四好农村路”,实现“基建惠民”与“产业富民”深度融合。

2024年,村民人均收入突破2.56万元,昔日的“薄弱村”蜕变为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成为全县村企合作的样板。
产业发展,服务先行。岭后村通过“村社、村企、校地”三类共建,为茶产业装上“加速器”。
在村社共建综合体里,“供销社+合作社”的模式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与本土“桂岭”茶企合作发展订单农业,茶农按标准种植,企业保价收购,彻底告别“看天吃饭、看市定价”的日子;与多所高校共建茶产业链示范基地,培养出6余名“懂技术、会经营”的茶产业乡土人才,年均对接10批次大学生“三下乡”团队,深化“政校企”合作成效。

“不仅要让茶叶种得好、卖得好,还要让茶乡‘活’起来、火起来。”这是岭后村党支部班子的共识。
依托“柘荣高山白茶”区域公用品牌,村里联动“桂岭”茶业,借助其“桂岭红”品牌在各级茶王赛中斩获“茶王金奖”的影响力,推动高端市场份额稳步提升;深挖茶文化,打造展示区、体验区,开发茶文创产品,让游客“来了能看、体验能做、走了能带”;以高标准生态茶园为依托,发展茶旅康养综合体,去年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带动100余户村民在“家门口”增收。
该村还主动融入高山白茶产业片区党建联合体,与周边8个村开展跨村联建,成立供销公司实现共建共享,串联资源开辟茶旅精品路线。

“茶更优了、道更畅了、口袋更鼓了!”如今岭后村村民脸上的笑容格外灿烂,正是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真实写照。在党建红的引领下,岭后村正以茶为媒,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行。
文图来源:长寿柘荣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