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角地”变身“聚宝盆”!霞浦这村的做法是……

字体:[] [] [] [打印] [关闭] 发表时间:2025-05-12 19:46:18.0  推荐人:张金霖  推荐老区: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  来源:今日老区

“共富工坊”

谱写新时代“山海经”

在霞浦县松城街道西郊,山风与海潮的协奏中,一座现代化海产品加工坊正焕发勃勃生机。青福村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纽带,创新打造“共富社 海工坊”,串联山区资源与海洋经济,实现村财收入3年增长4.8倍,带动村民户均年增收2万元,走出“山里有车间、海上有货源、云端拓市场”的振兴新路。

青福村,这个曾因“城郊不城、靠山难富”陷入发展困境的村庄,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开展“山海夜话”问需问计,将草莓采摘基地的成功经验转化为“山海共富”的致富经。村党总支通过盘活城郊丁步头8亩闲置土地,争取420万元项目资金,建成3幢2500平方米标准化仓储物流园,配套智能化生产线,吸引海产品加工企业入驻,让“边角地”变身“聚宝盆”,谱写着向山问路、向海图强的鲜活实践。

“上午渔船刚靠岸,下午原料就到车间。”在海工坊的实时供货清单上,长春、下浒等沿海乡镇的供货数据持续刷新。通过党支部牵线搭桥,海工坊与12个沿海村建立“订单农业”合作,年收购紫菜、海带等原料300多吨,解决沿海养殖户销售难题。更与辖区的“馋嘴巴”等电商企业共建山海“云平台”,开发紫菜、海带等20余种加工海产品,通过“云端”实现产销精准对接,带动线上年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让渔获从浪尖直达消费者舌尖。

清晨的海工坊门口,满载海带的货车与电商冷链车频繁往来。车间内,45名村民正熟练操作全自动生产线,其中8名是脱贫户,如今人均月工资达4500元。“在家门口上班既能挣钱,又能照顾老人孩子。”村民陈大姐展示着手机上的工资到账短信,笑容满面。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联动模式,带动了产业富集,企业通过集约化生产降低运营成本,村集体通过厂房租赁和管理服务实现年增收58万元,形成“企业降成本、村社增收益、农民得实惠”的良性循环。

从“最美后花园”的草莓红到“共富社海工坊”的电商蓝,青福村用实践书写了“山海不为远,协作可生金”的振兴答卷。霞浦县松城街道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坚持以念好“山海经”为指引,打造党组织牵线搭桥、山海资源联袂起舞的共富之路,书写松城街道乡村振兴新篇章。

来 源:松城街道机关综合办公室

编 辑:黄光华

责 编:李巧鸿

审 核:郑小倩

监 制:林 喜

总监制:陈秀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