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霞浦 | 陈健:百年家族树 三代九画家

字体:[] [] [] [打印] [关闭] 发表时间:2024-11-12 20:08:51.0  推荐人:张金霖  推荐老区: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  来源:今日老区

霞浦融媒 霞浦新闻网 2024年11月12日 19:01 福建

百年家族树 三代九画家

——关于丘堤

丘堤(1906年-1958年)原名邱碧珍,字秀昆,福建霞浦人。与游寿先生同学,并为“民国六才女”“闽东四才女”,被誉为“一束绚丽的玫瑰”。丘堤是中国第一代最为激进、前卫,活跃在油画历史上一个才华颖异的现代派杰出女画家,也是中国油画艺术的奠基人之一。先生庞薰琹(1906年-1985年)江苏常熟人,被誉为“中国前卫艺术之父”“中国近现代艺术巨匠”,原中国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创始人之一。其女庞涛、婿林岗、子庞均和媳籍虹是其家族第二代画家。外孙女林延和外孙婿韦佳以及孙女庞铫是第三代画家。丘堤一家三代绘画艺术的延续,在中国现代艺术史上是非常罕见、但又极具代表性的例子。三代人的艺术人生恰与百年来中国现代艺术的发生、发展及勃兴相契合。

丘堤1906年出生在霞浦松城登俊巷,父亲丘和元,是清宣统三年府试正科贡生。1913年,幼年的碧珍就读于官立高等小学堂(后易名为近圣小学,今霞浦实验小学)国民部,民国四年(1915年)转县立第一女子小学就读。十三岁小学毕业与同学游寿(著名女考古学家、女书法家)等人考入福州女子师范。易名为丘堤,喻为抵制一切腐朽势力的一道高岸。毕业后,又考入上海美术专门学校西洋画系,成为学校改订学制后的第二届西洋画系学生。毕业后,同哥哥一起留学日本进修美术,后回国加入决澜社,成为社中为数不多的女艺术家之一,并成为获得“决澜社奖”的唯一一人。1932年与庞薰琹结为伉俪。庞薰琹和丘堤是庞家第一代画家,他们都属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欧洲或日本留学并将现代艺术介绍到中国的一代人。转型期中国社会的发展极其艰难历程,给生活于其中的艺术家提供了机遇和挑战,也带给他们重重磨难。迈出艰辛跋涉的艺术步履,他们于筚路蓝缕中的开拓之功显得难能可贵,尤有价值。丘堤时常将静物和花卉作为主题。但这些作品却没有“老老实实”地画“写实”,而是根据个人的感受将物体进行变形,放弃了一些细节,更为强调轮廓和带给观者的感官反应,被誉为“中国静物画第一人”。

庞薰琹先生是“决澜社”的创始者和主要负责人,为中国的美术运动掀开了新的一页,加快了我国美术运动的现代化进程。庞薰琹先生学贯中西,兼容并包。一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并坚持绘画创作,数十年如一日。他的创作,题材广泛,态度严谨,独具风格。主张艺术必须立足于本民族的传统,又必须不断吸收、融化和创新。擅长油画、水彩及白描,尤精图案和装饰艺术设计,均融入中国民族特色。代表作品有《大地之子》《路》《贵州山民图卷》及《瓶花》等。著有《中国历代装饰画研究》《工艺美术设计》《图案问题的研究》和《论工艺美术》等。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其女庞涛、婿林岗、子庞均和媳籍虹是庞家第二代画家。庞涛、庞均因受家庭环境影响,自幼跟随父母画画。姐姐十四岁、弟弟十二岁时,首次在广州省立图书馆举办画展,同年又在上海义利画廊举办油画展。50年代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后,姐弟俩双双走上艺术创作和艺术教学之路。同样因热衷油画而缔结良缘的庞家女婿林岗、庞家媳妇籍虹,他们的艺术成长过程与庞垮、庞均姐弟各有不同。林岗来自普通劳动人民家庭,1947年入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美术系学习,1950年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成为油画系资深教授。50年代他赴原苏联列宾美术学院油画系学习五年,毕业于约干逊工作室,获艺术家称号。受原苏联现实主义画风影响,成为中国50年代至80年代有代表性的现实主义画家之一。著名作品有《狱中》《井冈山会师》《十里长街》《峥嵘岁月》《恩来东渡》等。80年代经过《沙风》系列的演变,近年日趋转向带有人生哲理的抽象。其艺术风格的变化是为了不受形似或题材约束,直接地运用造型、色彩、韵律等绘画因素,以更概括的方式表达内心意向。籍虹,庞家三代九人中唯一未进高等艺术学府科班学习,靠个人天赋及当时学院外油画进修班严格训练、刻苦学习而成才的画家。她自幼喜欢美术,因不甘心背叛对艺术的兴趣,于1962年断然离开已就读的天津师范大学生物系,改而报考美术学院,但因其父在台湾而未能被录取,后转入北京艺术学校主修油画。结束了学生时代后,她在从事舞台美术设计的同时去各地旅游写生,从绘画中寻找愉快、开朗和明亮。1980年与丈夫庞均定居香港,后又迁居台湾,在照顾女儿、料理家事之余继续绘画艺术探索,喜欢用不同风格和手法作画,创作题材思路广泛,作品色彩多变动人。他们曾共同经历过苦难,但艺术生命的活力与激情始终未曾消退。他们经过半生的努力,艺术成就斐然,形成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多次参加各类型的画展、联展和个展,绘画作品广为中国、美国、英国、日本等地博物馆、美术馆及私人收藏,并入典国内外各类名人录。美国肯塔基大学修华静教授在《庞家的三代女艺术家》中写道:“庞涛是在十分强调写实基础的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放弃写实画风最早的一位。”1986年,庞涛在中国美术学院陈列馆开幕了个人展览,终于让她蓄力已久的《青铜的启示》系列以正式展览的方式向公众敞开。她将青铜器古朴厚重、大气庄严的美感用现代手法进行了转变,变得简而灵,源于古代纹样却又超出规整气质的束缚。“东方,西方,而在回还东方,”关于庞涛的这一系列作品,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孙美兰在“《世纪·女性》艺术展——特展鉴评”一文中这样评述道。作品中线条与色块的层次感与节奏感仿佛将西方的古典音乐和西周的青铜礼乐结合在一起,迸发出抽象艺术的多层次韵律。

外孙女林延和外孙婿韦佳以及孙女庞瑶是庞家第三代画家。比起祖辈、父辈坎坷的人生境遇,他们算是相对幸运的一代。70年代末林延高中毕业,恰逢“文革”结束中国恢复高考制度,她进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学习,毕业后在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执教一年。1985年正当国内艺术风气有所开放之际,她赴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院进修一年,并在荷、英、比等欧洲国家游历考察。1986年考入美国宾州州立布鲁姆斯堡大学美术系攻读硕士。其间与中央美术学院同学、已获宾州州立布鲁姆斯堡大学艺术硕士学位的韦佳成婚。此后夫妇俩定居纽约,成为职业画家,专心从事艺术创作活动,力图在竞争激烈的美国当代画坛取得一席之地。小林延十二岁的庞瑶,“文革”时出生于北京,后随父母迁居香港、台湾,在自由活泼的艺术氛围中长大。1995年毕业于国立台湾艺术专科学校油画科,随后投身至专业艺术活动中,除油画创作外研究并从事服装设计。她个人认为不需要急于公开表现自己而使艺术定型,走向僵化,并展开绘画与设计相结合的艺术探索。敏感细腻、粗犷、有建筑性格,林延的作品似乎很难用唯一的特质来阐释。到了林延这一代,艺术家庭的积累使绘画对她而言,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并不需要刻意为之。身为女性艺术家,她所创作的也早已超出了女性艺术所限定的性别特质,在脉络上无疑是庞涛和丘堤的延伸,精神上贯穿着大胆与独立。

观察其家族树,从第一代庞熏琹、丘堤,到第二代庞涛、林岗、庞均、籍虹,再到第三代林延、韦佳、庞瑶,在风格和语言的探索中如同树干和枝桠一般,生出诸多的朝向。这株树木中的女性一支,作为其中一种脉络,在时代进展中显露出日渐更新的力量。著名女性文化学者姚玳玫教授言:“女性的这种觉醒,跟绘画技术的掌握,即自己拥有一种美术表达能力是有关的。这种能力的提升和自我的觉醒是同步进行的,我甚至认为技术带动了觉醒。她通过绘画观察、感受自己的存在,明白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随着关注度的深入,对画面的技术要求会越来越高,所以觉醒又给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促进了绘画能力的不断提升。”而在一个家庭里,从丘堤现代性风格的绿化红叶绘画,到庞涛源于青铜器图样创作的抽象绘画,再到林延用素色和宣纸创作的与空间关联的装置作品,在关注的内容之外,她们在艺术语言上也不断革新。从庞涛和林延的砂石绘画和宣纸装置,透露出对材质的尝试在不断推演与拓展。而回望前辈的探索,会发现她们的尝试放在当代艺术语境里依然有效,时间差带来的对话反而引来更绵长的深意,这样的对话始于家族熏陶与亲情,终于理解与艺术。

丘堤《玫瑰与漆盒》1943年

庞薰琹《地之子(初稿)》45×37.2cm纸本水彩画1934年庞薰琹美术馆藏

庞涛《青铜的启示—B.20》1990年

林延《橘子静物》38x46cm布面油画1979年

· 作者 ·

陈 健

笔名萧然,1965年1月生,霞浦人。1986年8月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曾任大学教师、报社编辑(记者)、秘书,现供职于霞浦县人大常委会。著有散文评论集《怀念是一条河》《空中的白鸟》《暮去朝来》《水深水浅——闽东作家作品漫评》等。作品曾获《散文选刊》美文金奖、福建报纸副刊评论奖等。系福建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宁德师院客座教授。

图片

图片

来 源:霞浦县融媒体中心

编 辑:黄光华

责 编:李巧鸿

审 核:郑小倩

监 制:林 喜

总监制:陈秀静

图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