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霞浦 | 陈健:卷里英雄迹 人间正始音

字体:[] [] [] [打印] [关闭] 发表时间:2024-08-08 19:25:10.0  推荐人:张金霖  推荐老区: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  来源:今日老区

霞浦融媒 霞浦新闻网 2024年08月07日 17:30 福建

卷里英雄迹 人间正始音

——元代霞浦陈家六诗人

“中国诗歌之乡”霞浦是诗的原乡,早在元代时期福宁州的陈天锡与其子陈阳至、陈阳盈、陈阳复、陈阳纯、陈阳极一家六位诗人,开创了八闽大地之先河。

陈天锡(约公元1320年前后在世),字载之,号晋齐,元福宁州在坊西巷(今福建省霞浦县松城街道中乘社区)人。初任福宁州学正,后转盐运提举大使。天历二年(1329年)累迁定海县尹;至顺(1330年—1333年)初,改建阳尹。秩满,以六事闻于朝,加奉议大夫,知福清州。至正间(1335年—1340年),任泉州路儒学教授。年未六十致仕归。所著有《鸣琴集》。程矩夫《题陈天锡载之诗后》云:“在在辞家日,悠悠上国心。关河题欲遍,云海梦初深。卷里英雄迹,人间正始音。成连舟已远,空对伯牙琴。”(《雪楼集》卷二六)陈天锡子阳至、阳盈、阳復、阳纯、阳极,并有才名,时号“五陈”;尤工于诗,清新洒落,有《棣萼诗》五卷,元福宁州(今霞浦县松港街道赤岸村)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王都中为之序。

元诗延续了中国古代“人品与诗品合一而论”的阐释模式,将情性看作是诗的本原,重视诗人情性的涵养与抒发。陈天锡的诗构思精巧、用典精到,常有出神入化之境。其《西坡即事》:“人境得佳趣,青松处士家。成行看过雁,数点落归鸦。风动竹彫叶,秋高菊吐花。闲来媚幽独,吾志在烟霞。”这首诗载于清·顾嗣立所编的《元诗选》之中,是陈天锡任福宁州(今霞浦)学正之前所撰写的,他以自己所居住的西巷周边事物、情景为背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诗意是:我所居止的地方,就在青松葱翠的龙首山下的西坡,能够享受到高雅、美妙的情趣。看,一行行过路的大雁向南飞去,几只归巢的乌鸦落在松树上。一阵阵秋风,吹动了竹子,衰叶簌簌落下,深秋的菊花,争相开放。虽清闲之时,总喜静寂独处,但志向仍在山水间。这首即事诗表现出居止于“青松处士家”的作者志在烟霞、意在“山水胜景之间”的人生追求。陈天锡《呈草庐吴司业》:“斯文梁栋在成均,自许儒冠可立身。拍塞胸襟五经筒,清高地位十分春。泰山北斗道行世,赤箭灵芝意自春。多谢春风荐贤筆,肯甘跃冶外陶钧。”司业为国子监的副职,协助主管监务。这首诗则表达了作者以德立身、以法处世的胸襟与志向。

陈阳至,字子善,天锡长子,举贤良,累官汀州知事。诗载于《元诗选》。陈阳至的清新脱俗、诗眼常新。其诗《南禅寺》:“水南山寺逢秋社,几树芙蓉未著花。薄暮凉风渐吹急,月明山路接溪沙。”七绝写了初秋的南禅寺的景象。南禅寺(今南门寺),在福宁州治所南关外,五代后周广顺元年(951年)建;宋元丰戊午年(1078年),进士陈襄重建,内有放生池、迎薰亭、苑亭、虎溪、南轩、东轩。明永乐二年(1403年)重建。明嘉靖已未(1567年)毁于倭患。清后又屡建屡修。这首七绝用了素描的手法,将南禅寺所感受到的景象口语化表达出来。结合宋长溪县令熊浚明的《南禅寺》“最好风光孤坐处,亭亭海月破黄昏”、宋·林仲嘉的《虎溪》“山阔青连海,溪长绿绕城”“梅梢惊岁晚,沙际看春归”,明福宁知州万廷彩《南禅寺》“竹院风帘动夕阳,故人相对坐更深”品读,可见南禅寺当年的风貌,别有意味。

陈阳盈,字子谦,天锡次子,以父荫累官侯官县尉,调泉州府税课司副使,丁家艰归。陈阳盈的诗描写入微,工整形象。其诗《北山尼寺》:“客中无事强登山,为爱清空压市寰。坏榻火寒茶灶静,古祠香冷石炉闲。风生春水披龙甲,雨落晴阶点豹斑。松牖不扃人不到,时看巢燕自飞。”此诗载于《元诗选》、民国版《霞浦县志·祠祀志》,描写了北山尼寺的静谧与清幽。

陈阳复,字子初,天锡三子,工于诗,与兄弟合著有《棣萼诗》五卷。陈阳复诗闲适清丽,意象独特。其诗《灵泉寺》:“上方野马隔器纷,山接灵源一派分。夜静锡闲孤塔月,日高禅定半窗云。翠纱笼壁诗难续,玉斝流香酒易醺。爇柏煮茶清不寐,松风吹籁隔溪闻。”此诗描写的是今城南野猫岭山麓、旧马冠山之坳地龙峰寺隔世忘忧情境。四十都(今霞浦县长春镇渔洋一带)。此寺在旧福宁州擢秀里、一都野马岭(今城南野猫岭山麓、旧马冠山)之坳地,旧时山巅有塔,曰“凌云塔”,塔下有院,曰“灵泉塔院”。据《五灯会元》载:唐时高僧慧恭禅师曾于长溪马冠山咸集僧众讲法。后,久废。1962年重建,现名龙峰寺。

陈阳纯,字子正,天锡第四子,工于诗,与兄弟合著有《棣萼诗》五卷,诗载于《元诗选》。陈阳纯的诗高洁清爽、有声有色。其诗《华严寺》:“千层金碧翠云翻,树满招提竹满山。十里清溪无觅路,水流花片到人间。”这是作者游览福宁州的华严寺时留下的诗篇,远观华严之景,以周边的环境烘托华严寺佛门圣地之幽。

陈阳极,字子建,天锡第五子,举文学,任侯官山长,工于诗,与兄合著有《棣萼诗》五卷。陈阳极诗超凡清空、手法独到。其诗《西峰寺》:“寒山多适兴,远上白云层。遇客每指寺,闻钟不见僧。摧巑横绝壑,堕石抱寒藤。几欲栖寒去,临歧又未能。”西峰寺,在霞浦溪南镇,后周显德四年建(958年)雅公建。宋崇宁二年(1103年)重建,今废。此诗载于《元诗选》。作者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游览西峰寺的所见所闻与发自内心的感慨,诗中出现两个“寒”字,突出西峰寺的冷寂。也表达了想过“石屋寒栖隔雪林”的禅寺生活、但尘缘未尽难以“临歧又未能”的两难之心。《白云庵》:“缘冈蹑丹崖,东风拂瑶草。飞鸟时往还,山间白云老。”白云庵,在旧福宁州大南小柘洋(今下浒柘洋) 。明万历九年重建。今废。这首诗短短二十字,抓住白云庵所处的“山间白云老”的环境特点,选择“丹崖”“瑤草”“飞鸟”等景物,渲染了白云庵的清幽、僻静。

诗歌已经融入我们的文化基因,成为诗意人生的写照、家国情怀的寄托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艺术结晶。传承好诗词文化,对安顿个体心灵、涵养民族精神和增强文化自信,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的先贤,那些伟大的灵魂,他们经历再多的坎坷与磨难,也能够凭借诗词实现对生命价值的内在超越。现代人也可以借由中华诗词,对薪火相传的价值与信仰做出坚定而有诗意的表达。霞浦诗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传承与弘扬必将为霞浦诗旅融合增光添彩!

· 作者 ·

陈 健

笔名萧然,1965年1月生,霞浦人。1986年8月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曾任大学教师、报社编辑(记者)、秘书,现供职于霞浦县人大常委会。著有散文评论集《怀念是一条河》《空中的白鸟》《暮去朝来》《水深水浅——闽东作家作品漫评》等。作品曾获《散文选刊》美文金奖、福建报纸副刊评论奖等。系福建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宁德师院客座教授。

来 源:霞浦县融媒体中心

编 辑:张烙莹

责 编:陈伟滨

审 核:颜晨曦

监 制:林 喜

总监制:陈秀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