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忆
千鲜之城
即使是深夜。太康路
海鲜的汪洋。依然席卷了我这个
从东坡故里慕名而来的过客
我不知从哪一只生蚝、牡蛎、鲍鱼、土笋冻……
下手。它们,都是这里的原土著
从小吃的是海风、海草、海泥、海泪
听的是海歌、海人的传情故事
一切的苦涩与香甜。从来都不曾阻止过
它们孕育并生长一种无与伦比的鲜
从鲜的出世到鲜的入世
鲜。是霞浦的味蕾
霞浦的迎客之道
与渔网、渔船一起入海、上岸
脆生生、嫩滑滑、金灿灿
而千鲜之中。最鲜最劲道的
还是那向海而歌、生死如海的霞浦人
他们。迎送在风口和浪尖
捕捉和烹饪着生活的鲜、世界的鲜
又在不知不觉中
把自己鲜成了大海的语言
霞浦的精气神
东壁村
东壁村的黎明。起得比我早
枕着昨夜的涛声。我睡得很安详
东壁村。被大海的温情宠爱着
被时光的惊艳,刷上一层水白的心思
拾间海、壹栖壹、愉村半舍山庄
云缦观海、三宅行深、云上扶摇
左邻右舍、画本里、逅海……
民宿们的生活美学与艺术空间
将一处无法安放的岛坡
错落得简约意趣、精巧闺秀
蜿蜒着水道与沙滩的水乳交融
修补着小渔村的苦难与幸福
驮着码头渔船丰收的壮阔
我是一条游弋于夕照里的绝世的鱼
在一块圩里。游入渔民先祖
一张孤独的空网,驱他满脸的愁云
一起回到昨天的家
今天的田园
在东壁村。日出与日落,滩涂与海,集市与民宿
从未停下梦想慎密的脚步
再如画的光影。再繁花的人流
都不及生活在这里的妈祖
她。一边擦拭着渔民灾难的泪痕
一边把海鲜赶集的好消息
第一时间告诉他们
拆船厂
柳洲湾。下浒码头
一艘艘的工业乡愁。在这片热土
永久地上岸栖居
那些曾经辉煌的滔天巨浪
船舷、铁链、锚、桨、桅杆
被肢解。也被重新组合
传统与现代。在这片热土
聆听金属锻造着波涛
汽笛声。斑斑锈迹
嘹亮一种技艺的记忆
一幅画卷。一段工业文化之旅
变幻的是时光文明的舞台
不变的是海这位观众
坐在用船身做成的凳子上
峥嵘过往一一回到现实
咖啡与奶茶。曼妙今日的渔姑
正一点一滴甘甜着谁的痛楚
阴沉船木
在霞浦博物馆。我更加确定
历史是有香味的
自然村。这株樟木
在2000多年前,斑驳着锯痕、轴痕
10米的身高、3米的胸襟
躺下。就是一艘未完工的大船
海上丝绸之路“福船”的有力证据
“温麻五会”最原生态的表达
这株神木。似石非石、似炭非炭
似人非人、似黑非黑
却具有人间最和蔼慈祥的气质
它。安安静静馥郁着时光的味道
呼吸着本土的新鲜气息
山川、河流、植物、动物、海洋生物的力量
在这里神奇
它。从原始森林来
岁月。是它最杰出的伯乐、知音
它知道枯木和神木,流的不是同一种血液
枯木,是没有香气的
这株神木。寿命的馨香,比我的想象长
它正扬帆远航在沧海桑田
滚滚的诵读中
(原载《福建文学》2025年第6期)
· 作者 ·
许岚
当代作家、新田园诗人、诗想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眉山市作协副主席,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三苏祠博物馆驻馆诗人,中国作协“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优秀作家。作品见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诗刊》《星星》《扬子江》《山花》等刊物。出版诗集《中国田园》《农民工博物馆》,著有诗集《我们的苏东坡,世界的苏东坡》《中国先贤100人》《眉山记》,思想短语录《岚言集》。作品曾获路遥青年文学奖、东坡文艺奖、李白诗歌奖、薛涛诗歌奖、曹植诗歌奖、徐志摩诗歌奖等。代表作品:《党耀中华,祖国芬芳》《幸福古村》《大国工匠》《西索民居》《美姑的色彩》《一根针》《一把斧头》等。
来 源:岚言集
编 辑:方献霆(实习)
责 编:李巧鸿
审 核:颜晨曦
监 制:林 喜
总监制:陈秀静
图片
✦
霞浦县融媒体中心新媒体矩阵
✦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点亮图片和图片
转发分享更多人
↓↓↓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