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漫笔 _____感慨教育的沧海桑田

字体:[] [] [] [打印] [关闭] 发表时间:2025-03-22 21:50:21.0  推荐人:张金霖  推荐老区: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  来源:今日老区

作者:罗纯秋

一位身着白色裤子的“白马王子”从小学木楼上走下木梯,一位帅气翩翩的老师,立在我的眼前!这是我第一次认识他至今仍一如往常刻骨铭心的记忆,掐指一算至少38年。虽然农村教育设施简陋得不可描述,这一所崇山峻岭中的小学,还算是郊区比较有规模的学校。

这一幕情景,诱发我的写作冲动,非在“月光如水照缁衣”的夜阑人静时漫笔一番了了。以点带面,我看到了教育界半个世纪以来的沧海桑田。

有一年,我去南京旅游,玄武湖水波荡漾,中山陵庄严肃穆,明陵沉淀历史沧桑,六朝金粉秦淮河夜游,领略桨声灯影之恍惚。作为一名教师,更热衷向往秦淮河边的夫子庙,“弟子三千,贤人七十。"可谓人才济济。盘桓其间,顶礼膜拜祖师爷孔子的教育理想,憾不能完全做到有教无类。有一年到得福州,同样登堂入室拜谒文庙,规模虽比夫子庙小,但四面墙上,颇费设计者的良苦用心,在七十二位贤人画像下,我一一拜读释文。

庠和序,古代学校的称谓。庠,可追溯到比两千多年前春秋时代的孔子更早的夏朝;商朝时又称序。私塾,也称书塾,作为民间私学教育的重要部分,春秋末期雨后春笋般出现,直至清末废除科举丶民国末期。它们各自承载着不同朝代的教育理念与文化精髓,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教育文化画卷。

而班级制教学最早出现在16世纪的西欧,那时封建王国里出现一线资本主义的萌芽,18世纪60年代一直到20世纪初,工业革命潮流浩浩荡荡,绵延一百多年,迫切需要培养万万千千适应大机器生产的人才,中国发展也融入与世界发展接轨。当今,中国倡导全球化经济共同体,更为教育的全方位发达注入生机与魅力。

教育,千秋伟业,万年传承。东方渴求的世界大同,古希腊柏拉图构想《理想国》,基本追求大抵是少有所学,壮有所事,老有所养﹣﹣当然,有别于以另一个乌托邦角度逃匿的桃花源。人生哪一阶段不倚重教育?对于懵懂混沌待开蒙的少年,尤为迫切。教育是他们人生头一遭介入社会的发端。

百废待兴丶拔乱反正时,改革开放发端,教育是何等模样?宫、庙、观、祠,农家大院,皆可辟为教室,教学设施之简陋、之奇缺,无以复加。一滴水折射七彩阳光。从一篇小学生作文说开去:一个小学生上午上课时坐的凳子,放学后将凳子搬进办公室,供老师办公、用餐用,下午上课了,老师把凳子搬回教室,周而复始,没完没了。作文表达的中心是传递师生感情,而我用这个故事道出了教育的寒碜丶无奈。山区、边远小学校来到平原大校淘课桌椅,将摇摇欲散架的桌椅修整 后使用。

作为一个年轻老师,大老爷们儿,觍着脸,上门讨要学生的学费,生怕与家长一言不合两散,比给学生教一道无解方程还难于上青天。家有五斗粮,不做孩儿王,我说从事教育,不像搏风斗浪那般凶险,却难为学费的交缴。家长并非奸商赖账,实为一个字:穷。

教育硬件设施不足,软件师资配备也差池。师范文凭的教师屈指可数。常言道:要当先生,先当学生,这是一种对人生对事业的谦逊态度表现。可这个不知真伪的传说,却颠覆了我们惯常的认知。一位女老师,晚上在家由丈夫扫盲,第二天上课堂教学生;遇到学生质疑问难,要求学生回去晚上思考,老师请教他人,第二天给学生作答。表面看来荒诞的演绎,力透纸背道出道道来。而乡中学,被戏称为该学区的师范学校,却是真实的扎心话。

每每临近小学毕业,挂在老师嘴边的安慰话: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多少年了,表面看去豪迈壮怀,实质上是考不上初中,男生拿锄头(务农),女生拿笊篱(家务),可怜兮兮,他们的初始文凭:小学毕业。

在一所简陋的学校木梯拐角墙上,夸美纽斯名言: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心头燃烧的热情之火,在我们与改革开放同步嬗变时,给我们的事业照亮了前程。这也可以说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真实体现吧。

嗬!俱往矣,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

教育,即一切能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教育已然是人的生存、成长、文化素质丶道德情感等等养成的决定性因素。教育,不存在真空中,跟经济政治关系血脉相连,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政治决定教育的性质,方向,方针,决定培养人才的范式。经济更是教育发展的有力杠杆,给教育投入资金,便于深化教育规模,促进教育科学研究。而教育促进经济发展成几何级数发展的反哺作用有目共睹。

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放眼望去,校园塑胶跑道上,蹦蹦跳跳着孩子们的矫健身姿,教学楼宇堂皇,信息化时代,多功能教室里施行多媒体教学,声光化电一应俱全,学科实验设备齐全。坚持“拿来主义",建构全球化教育命运共同体,吸收八方教育先进理念,同化改进我们东方特色教学。教育新生代,小学教师学历水平早已大专化,从当年的凯洛夫到皮亚杰,到布鲁纳,与灿若星辰的教育大师“面对面”,研究中外教育家理论,融化到个性化培养人才的课堂实践中。教育的沧桑巨变,是我们曾经想都不敢想的奢侈。

搁下笔,走上楼顶阳台,一轮圆月已上中天。两千多年前,祖师爷孔子提出“庶(人口)•富•教”三个要素发展教育,在我们古老的东方大地上,早已不是梦。我感叹道:教师!的的确确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