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渔旅融合 开启海洋经济新篇章

字体:[] [] [] [打印] [关闭] 发表时间:2024-05-25 20:10:17.0  推荐人:张金霖  推荐老区: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  来源:今日老区

原创 霞浦融媒 霞浦新闻网 2024-05-25 08:31 福建

霞浦县独特的滩涂和渔家风光 图/谢玲雄

霞浦县海域面积辽阔,海岛众多,在传统渔业转型过程中,开展“清海行动”,通过实施海上养殖综合整治行动,恢复海上养殖生态,使海域和滩涂回归蓝色底色。依托其海洋资源,霞浦县探索形成渔旅融合的发展之路,让生态旅游、生态养殖结出富民的“金豆豆”。

开展“清海行动”

霞浦县位于我国东南沿海,隶属福建省宁德市,海域面积2.95万平方千米,海域岬角突出,岸线曲折蜿蜒,海岸线长达510千米,更有浅海滩涂265万亩(约1766.67平方千米)、海岛442个,绵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岛屿、港湾形成了霞浦县别样的地理特征。霞浦县是我国著名的闽东渔场所在地,渔业资源丰富,年水产品总量位居全省前列,被誉为“中国海带之乡”“中国紫菜之乡”“中国南方海参之乡”“中国生态大黄鱼之乡”“中国海带苗之乡”。

紫菜新上架 图/饶瑾

以前,当地人仅靠捕捞就能满足绝大部分的生产生活需要,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野生海产品逐渐供不应求。20世纪90年代以来,养殖技术与硬件设备不断进步,霞浦县渔业迅猛发展,海上养殖业开始盲目扩张。

传统渔业养殖密度高,导致水体交换能力下降,水产品病害频发。并且,以木制渔排与塑料泡沫为主体的养殖设施不仅抗风险能力弱,产生的海漂垃圾也让海洋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影响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大量的养殖渔排挤占海上交通航道,影响海上养殖安全生产和沿海港口建设。种种问题使得海上养殖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海上田园 图/陈秀容

2017年,为解决福建省局部海域超规划养殖、高密度养殖等问题,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印发《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的海水养殖超规划问题整治工作方案》,要求沿海各设区市、县(市、区)政府(包括平潭综合实验区)在2017年底前制定本辖区海水养殖整治工作方案;2018年3月底前完成县级水域滩涂养殖规划的编制修订和颁布实施,2018年6月底前完成市级水域滩涂养殖规划的编制修订和颁布实施,并指出宁德市要在2020年底前彻底清退不符合规划的养殖设施。

2018年7月,霞浦县出台《霞浦县强化海上养殖综合整治推进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工作方案》,全面吹响了整治攻坚战的号角。综合整治工作包含两个方面:其一,通过“清海行动”重新规划和调整养殖海域,推动原先无序、无度的养殖向有序、规范化转变;其二,用可再生的环保塑胶浮球替换原泡沫浮球,推动海上养殖向生态、环保、可持续转变。

图/郑小倩

海上养殖综合整治

霞浦县专门成立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和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工作领导小组,由党政主要领导挂帅,下设指挥部及5个工作组,通过一场场专题会、现场会,直接部署、压实责任,并将海上养殖综合整治纳入一线跟踪考察干部和容错纠错范畴,有效形成县、乡、村分级负责、齐抓共管、合力攻坚的良好局面。

经过实地调研、专家论证、反复讨论,2018年,《霞浦县海水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年)》 出台,按照霞浦县管辖的海水水域滩涂,北起福鼎市与霞浦县海域行政区域界线,南至霞浦县与蕉城区海域行政区域界线,向陆一侧至海岸线,向海一侧至领海外部界限,科学划定10个禁止养殖区(以下简称“禁养区”)、20个限制养殖区(以下简 称“限养区”)和7个养殖区等区域。依据规划,对禁养区进行清退,对限养区、养殖区实施升级改造,使海上养殖转型升级工作有章可循。

霞浦七星渔排 图/杨锋

淘汰传统渔排、建设新型塑胶渔排是大势所趋,也是产业发展需要。为打好海上养殖转型升级工作质量的基础,霞浦县强化塑胶产品管控,对全域塑胶产品生产企业及销售单位进行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严格把好质量关,杜绝不过关、不合格产品上市流通。同时加强日常监督检查,从产品原材料、出产检验、产品标识标注等多方面查验是否符合相关要求。

“清海行动”中贝藻类及渔排养殖设施升级改造任务涉及群众多、牵扯利益广、整治难度大。面对“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形势,霞浦县采取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总体思路,分四个阶段扎实开展海上养殖综合整治。

01

第一阶段

以航道建设作为突破口,于2019年初完成官井洋、东吾洋和西洋岛主航道及其7条支线航道建设和322个航标布设,共计58千米。

02

第二阶段

以5个藻类万亩示范片建设带动贝藻类养殖设施的全面改造升级,于2019年8月底湾内湾外贝藻类养殖设施全面改造到位。

03

第三阶段

以6个渔排示范区建设推进全域渔排养殖设施的升级改造,于2020年6月底辖区海域渔排养殖设施全面改造到位。

04

第四阶段

以“百日攻坚”行动推动海上养殖转型升级目标任务的全面收官,于2020年5月底前,三沙湾港口航运禁养区等5个海域禁养区清理到位。

常态化开展海漂垃圾治理,是霞浦县保持海上良好生态的又一项重要举措。霞浦县探索创新城乡生态环境“331”综合治理工作机制,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海漂垃圾综合治理行动实施方案》, 坚持陆海统筹、陆海同治、陆源管控,持续完善海漂垃圾源头管控、海上打捞、收集转运和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体系,全力守护好霞浦县碧海银滩。

霞浦七星渔排 图/张羽

经过两年的努力,截至2020年,霞浦县清退禁养区渔排7.7万口、贝藻类3.3万亩(22平方千米), 养殖区和限养区升级改造渔排64.9万口、藻类35.7万亩(238平方千米),逐步实现海上养殖从“无序、无度、无证、无偿”向“有序、有度、有证、有偿”转变,加速海上养殖“浅转深、内转外” 步伐,构建滩涂、近海、深海多阶梯海洋养殖体系。目前,霞浦县海上养殖实现了“三升一降”,即养殖产量、渔业品质和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养殖密度降低,困扰养殖户的鱼病危害得到有效遏制。在海洋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状态下,对海洋生态环境十分挑剔的“海上大熊猫”——中华白海豚频繁出现在霞浦县海域,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取得显著成效。

生态治理成为“蓝色动力”

良好的生态环境反哺霞浦县海水养殖增收增益,在“清海行动”取得胜利后,霞浦县建立水产育苗、养殖、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条,形成以大黄鱼、紫菜、海带等品类为主的水产支柱产业,实现了海洋食品产业产值的提升。海水养殖清理整治、启动海上养殖网格化管理建设等措施也推进了渔业产业和生态协调发展。

经过多年的技术发展,霞浦县已形成海区选择、筏架设置、幼苗暂养、剔苗夹苗、养殖管理等一整套比较完整的海带养殖技术体系,海带养殖业呈现出稳产、高产、风险小、见效快、效益好的发展特色。截至2022年,全县海带养殖占海面积约30万亩(200平方千米),涉及7个乡镇65个村10余万人;年产鲜海带约150万吨,干品海带约15万吨;从事海带产业的人口超过2万人,惠及人口15万人以上,成为当地沿海群众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晾晒海带 图源《地图》杂志

海带也是海参养殖的主要饵料,拥有丰富海带资源的霞浦县正是适合养殖海参的“福地”。北方冬季气温低,海参生长缓慢,甚至停滞。近年,一项新举措让冬季海参养殖迎来了新的机遇,即 “北参南养”,此项举措可缩短海参养殖周期,解决海参生长缓慢的问题。每年初冬,来自大连、青岛等地的海参苗进行一场千里迢迢的“南迁”,赶在海水结冰前前往南方过冬。冬天,霞浦县最低海水温度仍能保持在10℃以上,海参苗在此继续进食、生长,这样便大幅缩短了海参的养殖周期。得益于海域适宜的水质环境、气候条件,霞浦县出产的海参个头大、肉质厚、口感好。霞浦县逐渐发展成为“北参南养”的主产区。2019年,霞浦县被誉为“中国南方海参之乡”,是继“霞浦县海参” 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福建省十大渔业名牌”之后又一“国”字号品牌。2023年,霞浦县海参产量5万吨,产值达63亿元,占全国海参总产量的30%。

霞浦县溪南镇目屿海域的海参养殖网箱

图/郑培銮

同时,霞浦县也在积极开展海参育苗工作。2023年12月,由福建省水产研究所主持的“2023年仿刺参秋季育苗试验”在霞浦县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此次试验是目前国内海参育苗产业的一次全新尝试,标志着霞浦县在海参秋季规模化苗种繁育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也意味着福建省可以本地培育海参苗,对完善其海参产业链具有重要的作用。

霞浦县出产的海参 图源《地图》杂志

霞浦县对海水养殖也有相应的政策支持,2020年,霞浦县海洋与渔业局牵头对原有的《霞浦县海水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年)》进行修编,经霞浦县人民政府同意,修编后的规划于2020年4月9日正式颁布实施,以优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为前提,以科学引领为支撑,以海洋生态红线、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海洋功能区划和环境承载力等为依据,立足当地海洋水域滩涂资源条件、开发利用现状及未来发展需要,科学规划霞浦县养殖水域滩涂的功能,为合理开发利用养殖水域滩涂资源、保护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提高海洋综合管控能力提供科学依据,科学划定养殖区、限养区和禁养区,明确霞浦县辖区可以用于发展水产养殖业的水域类型、范围、期限。霞浦县海水养殖发展进入快车道。

霞浦县某海洋食品有限公司全自动即食海带加工流水线

图/林建忠

据统计,2023年,霞浦县水产品产量50.4万吨,产值超155亿元,占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5%以上。大黄鱼、刺参、海带、坛紫菜、江蓠、大弹涂鱼六大品种的养殖规模及产量在全国县级均位列前茅。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让霞浦县因海而生、靠海而兴,特色水产品“接二连三”,精深加工不断推进,产业链条越来越长。

《霞浦县促进民营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霞浦县进一步促进总部经济发展实施意见》等规章制度的制定出台,从用地保障、市场拓展、企业融资等方面加大对海洋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霞浦县大宗特色水产品产业园(三沙片区)标准化厂房

图/宁德市溪南半岛开发有限公司

霞浦县重视陆海统筹、港湾联动,推进海岛、海岸带、海洋“点线面”综合开发,加快建设海带、紫菜、海参等四个特色水产加工小微园,持续做大“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品牌。同时采用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的电商直播销售模式,形成特有的电商产业链。2021年,霞浦县入选全国农产品电商百强县。2024年1月,霞浦县发布“栖霞之浦”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形成“区域公共品牌+地标产品+企业品牌”三轮驱动的品牌效应,有效提升网络知名度和影响力,让更多的霞浦县产品走向全国市场。

霞浦县守住了海洋生态红线,改善了海洋生态环境,海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也随之提升,“绿水青山”成功转化为“金山银山”。

图源《地图》杂志

渔旅融合发展新业态

霞浦县拥有优质、绵长的多彩滩涂和引人瞩目的海上风光,其怪石、奇岛众多,景色多样而独特,这些奠定了霞浦县旅游“强磁力”吸引要素。以外浒沙滩、闾峡沙滩、大京沙滩、高罗沙滩、北兜沙滩五大沙滩和以四礵列岛、浮鹰岛、西洋岛、烽火岛、北澳岛、东安岛、竹江岛、东冲半岛、小西洋岛为代表的海岛旅游资源,为霞浦县旅游发展提供了绝佳的休闲度假条件。集“山、海、川、岛、林”于一体的霞浦县不断推动生态旅游发展,并着手打造霞浦县滩涂摄影品牌。经过多年的经营,霞浦县海上日出、海岸滩涂摄影享誉国内外,有“国际滩涂摄影胜地”“中国最美海岸线”等美誉,名列“中国十大风光摄影圣地”之首。

四礵列岛中的东礵岛 图源《地图》杂志

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衍生民宿等新型旅游产业。霞浦县立足自身的区位、人文、自然资源优势和摄影品牌,大力发展民宿产业,并进行大胆探索。发挥滩涂摄影优势,探索“摄影+民宿”发展模式,着力打造中国光影小镇,为东壁、虞公亭、古桶民宿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发挥滨海旅游优势,以打造“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民宿为目标,建设“东海1号”观光道、三沙疏港公路等交通路网,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扩大招商引资,带动滨海景区民宿集聚发展。发挥历史人文优势,将民宿与美食、渔耕及当地的民俗文化等融为一体,举办山海集市、花友会、音乐会等活动,让民宿主人融入当地成为新村民,打造“人情味”民宿。

东壁民宿 图/张羽

2022年12月,霞浦县七星渔排休闲渔业示范基地、霞浦县竹江村渔旅融合休闲渔业基地入选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发布的第十五批福建省“水乡渔村”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名单。2023年6月9日,2023年福建省全民健身运动会(宁德赛区)中国霞浦县休闲海钓大赛总决赛在霞浦县开赛。近年来,霞浦县连续举办高规格的海钓赛事,通过赛事活动切磋技艺和交流文化,以“休闲+旅游”的模式提升海钓基地的硬件水平和服务质量,推动休闲海钓基地建设与滨海旅游、渔港经济融合发展,打造新型海洋旅游目的地。文化旅游业作为霞浦县重要的战略性产业,不断引领地方经济发展。

霞浦县七星渔排休闲渔业示范基地 图源《地图》杂志

霞浦县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对此进行支持和规范,如《霞浦东冲半岛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霞浦县摄影旅游发展规划》《东冲半岛外海观光道》《霞浦县海钓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霞浦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20—2035年)》等,实现霞浦县旅游产业布局规范化、规划目标科学化、发展任务精准化,加快推进渔旅融合新业态。

三沙光影栈道 图/钱永生

霞浦县多样的海耕生产、渔家生活、渔民劳作场景造就了霞浦县独特的渔家风情,多彩畲风、生态山川、灵动溪流构筑了绿色山乡,海防文化、红色文化、古堡文化、信俗文化等沉淀了霞浦县深厚的人文底蕴。丰富多彩的资源基底为霞浦县旅游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按照打造光影特色小镇和多重核心景区、东冲半岛省级风景名胜区、“海上千岛城”的全域旅游“三步走”总战略,霞浦县推进重大旅游项目,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创新发展自驾、康养、海岛、体育等旅游业态,着力打造“滩涂摄影天堂、休闲度假胜地”金名片。

霞浦县长春镇积石公园 图/魏海平

目前,霞浦县共有5个3A级景区、8个水乡渔村示范点(示范基地)、17个省级旅游特色村、2个省级乡村旅游休闲集镇、4个市级旅游小镇、2个星级旅游村、3个省级金牌旅游村、8个市级金牌旅游村、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全域旅游生态小镇、1个甲级旅游民宿。海上平台体验观光区、垂钓平台等海上旅游精品项目陆续落地,从旅游方面拉长了渔业产业链条,海洋生态治理对发展生态旅游的促进效益日益凸显。

霞浦县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持续深入打好海上养殖综合整治攻坚战,擦亮绿色发展底色,发挥特色产业和地标产品带动作用,深入实施全域旅游战略,深度融合一二三产业,让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成为发展蓝色经济的动力,让生态旅游、生态养殖结出富民的“金豆豆”,奏响保护生态环境、促进霞浦县高质量发展的“共赢曲”,成功走出渔旅融合双收益的新道路。

来 源:《地图》杂志

记 者:李巧鸿 颜晨曦 林炜洁

责 编:李巧鸿

编 辑:柯小艺

审 核:郑小倩

监 制:林 喜

总监制:陈秀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