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调查丨蓝海粮仓的“宁德密码”

字体:[] [] [] [打印] [关闭] 发表时间:2023-04-30 20:46:25.0  推荐人:张金霖  推荐老区: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  来源:今日老区

霞浦融媒 霞浦新闻网 2023-04-29 21:01 发表于福建

30多年前,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当地大黄鱼育苗技术专家刘家富递交的《关于开发闽东海水鱼类养殖技术的报告》上作出批示,要求集中力量进行科研攻关。

2023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位于湛江市东海岛的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考察时,记忆犹新地说:“当地的一个研究所,把宁德大黄鱼的人工孵化问题给解决了。”

小小种苗,国之大者

“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要求

多年来

我市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

努力做好做精渔业“种子工作”这一篇文章

不断丰盈蓝色粮仓

科研攻关

实现多项首次突破

4月26日,在三都澳东冲口海域,宁德泩泩渔业科技有限公司销售人员向三都镇渔民交付330万尾大黄鱼鱼苗。这些长6.3厘米左右的鱼苗将投放在三都澳环湾海域,明年这个时候,这些鱼儿将长成每只半斤左右的大黄鱼,预计给渔民带来1400多万元的收入。

大黄鱼鱼苗

30年前濒临灭绝的大黄鱼

如今已经成为渔民增收致富的

百亿元大产业

而这样的逆袭

就是从“种苗”开始

大黄鱼是我国特有的地方性海水鱼类,曾居我国海洋“四大渔业”之首。上世纪70年代,平均年捕捞量约12万吨,但因过度捕捞越冬群体,致使大黄鱼资源濒临枯竭。

为拯救大黄鱼资源,我省组织闽东水产科技人员进行了大黄鱼人工繁育与养殖技术研究:1985年开始人工繁育初试;“七五”期间突破全人工批量繁育技术;“八五”期间突破快速养殖技术,并辐射省内外;“九五”期间实现养殖产业化;“十五”以来,致力于构建大黄鱼产业支撑体系与产业升级。

刘家富观察大黄鱼苗生长情况

人工繁殖大黄鱼的过程中,以“大黄鱼之父”刘家富为代表的闽东水产科技工作者勇挑重担、科研攻关,成功突破大黄鱼人工育苗技术。这既是我市科研工作者解决海洋渔业种源“卡脖子”问题的一段科研佳话,更是新征程的开始。

走进福鼎闽威水产车间,工人们忙着鲈鱼加工,发力预制菜新赛道。通过多年发展,闽威已研发出青花椒烤鲈鱼、红焖烤鲈鱼、麻辣烤鲈鱼等多个产品系列,成为鲈鱼预制菜的领跑者

鲈鱼制作成的产品

多年来,闽威将种苗培育环节视为海洋产业链极其重要的一环,长期致力于鲈鱼种业科研攻关,目前拥有全国唯一一家省级花鲈水产良种场,在中国工程院雷霁霖院士的指导下开展的“花鲈生殖调控与室内人工育种技术”已实现年培育优质种苗1亿尾。

该技术解决了

全国鲈鱼育种领域的“卡脖子”难题

是花鲈良种繁育的核心支撑技术

也是目前行业内领先的花鲈人工育苗技术

被评为

“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

2022年8月

该公司入选农业农村部

首批水产种业企业

花鲈物种“破难题”阵型企业名单

闽威鲈鱼基地

“我们实现了花鲈鱼一年产卵3次,亩产量从800万尾猛增到了5000万尾,大大提高了鲈鱼的成活率和产量。通过利用生殖调控系列技术,提前花鲈产卵时间,缩短花鲈商品鱼养殖周期,客观上规避南方沿海8至10月份台风高发期。”闽威水产负责人说。

政策扶持

建设水产原良种场

水产原良种场是水产种业的基础,加强水产原良种场建设和管理是推动落实水产种业质量提升行动的有效抓手。

在宁德泩泩渔业科技有限公司的鱼苗场里,技术人员正在观察鱼苗的性状,这些快乐游动的金黄色“小精灵”是“蓝色粮仓”的宝贵种子。

宁德泩泩渔业科技技术人员陈佳在观察大黄鱼鱼苗性状

该公司总经理陈佳曾在大黄鱼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大黄鱼育种工作。他说:“一方面是保护,另一方面是开发。原种场主要采集自然海域的野生种资源,保护种质遗传多样性,起到保护人工扩繁,增值放流,资源恢复的作用。良种场则是为产业提供良种支持,满足产业对养殖品种优良性状的需求。”

“经过多年发展,我市水产原良种体系初步形成,全市共建有市级以上原良种场12家、全国现代种业示范场2家,并拥有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大黄鱼原种场和大黄鱼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国家级大黄鱼遗传育种中心,范围涵盖我市大黄鱼、花鲈、海带、紫菜、青蟹、乌贼等主要养殖品种。”市海洋与渔业局渔业科科长陈洪清介绍。

育良种,兴产业。以海带和紫菜等藻类为例子,近年来,我市引进推广“申福系列”、“闽丰系列”坛紫菜,“黄官”和“海嘉1号”海带等水产良种。2019年,福建一嘉海带苗业有限公司联合中国海洋大学研发的“海带冬苗培育”,使我国海带育苗生产从“秋苗”“夏苗”向“冬苗”进一步发展,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属全国首创,有力推动了霞浦县海带产业链发展。

霞浦“紫菜田” 郑培銮 摄

“霞浦县福建一嘉海带苗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与科研单位合作开展了海参本土化苗种的繁育工作,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果。”陈洪清说。

种业振兴还需“领头雁”,2022年,宁德市官井洋大黄鱼养殖有限公司、宁德市富发水产有限公司、福建闽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水产种业阵型企业,聚焦育种难度大、人工繁育技术未突破或种源依赖进口和阵型聚焦育种有一定基础但市场占有率不高的物种,为渔业种业赋能。

创新发展

海洋种业提档升级

创新无止步,强化种业产学研合作成为我市近年来海洋种业提档升级的重要举措。

“面对严重危害大黄鱼养殖产业的刺激隐核虫顽疾,自2016年起,我们和宁德企业合作勇闯‘无人区’,将抗刺激隐核虫大黄鱼选育作为第一个选育方向。” 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副院长、海水养殖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徐鹏说。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水产种业产学研合作,与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等合作建设大黄鱼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大黄鱼遗传育种中心,与东海水产研究所共建创新研究院,大黄鱼新品种研发取得初步成效,大黄鱼新品种和新品系的选育得到突破,2022年“富发1号”大黄鱼新品种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我市以建设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为依托

在大黄鱼种业科技创新和良种选育等方面

具有显著优势

2016年

国内唯一的水产类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大黄鱼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

在我市落地建设

2023年获批建设

海水养殖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

不仅如此,我市依托该国家重点实验室平台,与厦门大学、富发水产有限公司等单位密切合作,组成联合育种团队,紧盯大黄鱼养殖产业的良种需求,陆续完成“富发1号”新品种选育,并研发了“宁芯1号”“宁芯2号”大黄鱼基因组育种芯片。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成熟的大黄鱼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体系,已经在种质资源遗传鉴定、重要性状遗传定位、抗病抗逆育种等工作中得到成功应用。

“宁芯”系列芯片

2021年底,大黄鱼育种团队进一步开发了完全国产化、自主可控、经济高效的“宁芯3号”液相育种芯片,目前已在省内外9家大黄鱼育种单位推广应用,实现了大黄鱼基因组育种的全面“芯片化”,大大推进大黄鱼良种选育的高速发展。

大黄鱼液相芯片“宁芯3号” 厦门大学/图

“我们利用海量的基因型数据和表型数据,通过遗传育种算法和大数据计算,我们得以在大黄鱼亲鱼群体中进行优良亲本的遴选,培育抗虫性状明显提升的大黄鱼新品系。”徐鹏说。

大黄鱼从“芯”出发,从2021年开始,我市将“宁芯”系列芯片开放共享给国内的大黄鱼遗传育种科研单位和企业,让大家都能用上“宁德芯”来进行大黄鱼良种选育和种质鉴定评价。目前已有9家科研院所和企业使用“宁芯”,累计完成了1万多份大黄鱼样本的基因型分析。

科研人员在进行大黄鱼选育测量工作

宁德素有

“中国大黄鱼之乡”“中国大黄鱼之都”等称号

去年

全市大黄鱼产量达19.1万吨

占全国养殖总量的80%

产值80多亿元

在中国人餐桌上

每10条大黄鱼就有8条来自宁德

宁德大黄鱼已形成苗种繁育、人工养殖、加工销售、渔药饲料、渔机网具、仓储物流及旅游餐饮等行业组成的完整产业链,在我省及至全国海水养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三都澳新型海上塑胶渔排 蕉城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目前,在宁德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在原大黄鱼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已成功组建了新的‘海水养殖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我们将在宁德市加快建设高水平的海水养殖生物育种和种质创新研发平台,汇聚一支高水平的水产育种研发团队,围绕包括大黄鱼在内的更多的海水养殖物种开展良种选育和种业科技创新,为我国水产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为宁德市海水养殖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徐鹏说。

来源:闽东日报

责编:李巧鸿

编辑:魏海平

审核:林建忠

监制:陈秀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