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沉默近90年的红色交通线

字体:[] [] [] [打印] [关闭] 发表时间:2023-12-07 20:19:31.0  推荐人:张金霖  推荐老区: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  来源:今日老区

作者: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作家协会阮承朝

深冬的周宁早就有了凉意,一大早,县委宣传部许胜全常务副部长、县民政局汤祖明副局长又一次带领着由红色宣传员、记者、作协会员、摄影师等计8人组成的小分队,带着上山必备用的绳索、柴刀、创可贴、清凉油、矿泉水等,向着寒风冽冽的麻岭头方向,前去探寻沉默了近90年的红色交通线。

两辆公务用车从宣传部门囗驶向目的地,沿着弯弯曲曲的柏油公路,途经浦源镇缓缓而上。约30分钟后,车停在麻岭头往左10多米处,大家下了车,往左步行十多分钟后,走上了一条坑坑洼洼、杂草丛生的羊肠小道。沿着弯弯曲曲的小道往西南方向走,道路越来越艰险,花了近一个小时,众人才来到一处名为秋坑的地方。这时,队中的张桂全手指正西南方向,为大家讲起“葡萄洋战斗”的故事。

葡萄洋(原隶属寿宁县,今周宁县泗桥乡红洋村)是当年宁德(今周宁县浦源镇紫云、西坑等村)、政和(西门、洞宫)、寿宁三县的交界地,战略地位很是重要,被视为闽北、闽东往来的咽喉要地,1935年8月,闽东地下党曾在此设立交通站(站长郑立波)。1936年8月23日清晨,在新任师长卢文卿和纵队长范义生带领下,第一纵队两百余人分三路攻打葡萄洋反动民团,在激烈的交火中,卢师长、范义生纵队长等12位指战员英勇牺牲。残酷的战斗结束以后,红军战士们将牺牲的同志抬回紫云进行安葬。当时,人们用棺木装殓了卢文卿与范义生两位同志,由于条件所限,无法为每位战士都寻到棺木逐一安葬,只能挖一条长坑,将战士一一摆放好,用竹簟盖住遗体,随后覆上泥土,示以郑重的哀悼。2010年,浦源镇党委、政府及紫云村委会共同将烈士墓重新修造,并在墓前建立纪念亭、树立碑刻记述紫云革命历史,以供世人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传统、弘扬老区精神。

“他对这里的一山一草一木怎么这么熟悉?这么有感情?”带着这个不解,我问起队员肖金堂,并从肖金堂口中得知,在探寻这条鲜为人知的红色线路前,小分队人员几经讨论、商议后才确定请张桂全担任领路人。张桂全(李园村人,现年66岁)从小就在李园及周边的山上放牛,对麻岭头、紫云、西坑、李园、萌源、吴山底等山地十分熟悉。1977年,他积极响应祖国召唤光荣参军,退伍后,县政府将他安排在紫云后门山(即秋坑岭岗头)矿山开发矿石,他善于吃苦、热爱家乡、热爱红色亊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光荣的责任感,作为探寻这条红色线路的领路人,是一位十分合适的人选。听完他所述的“葡萄洋战斗”故事后,小分队更感欣喜:找张桂全带路探寻这条红色线路的确找对人了!

随后,小分队顶着寒风继续前行,从秋坑到源头后门岗到源头岭,沿着源头岭嶙峋陡峭的山崖,有一羊肠小道,人行走时只能猫着腰、紧抓着悬崖壁缝上的小树,小心翼翼勉强而过,艰难地通过这条羊肠小道后,大家继续翻山越岭,一路披荆斩棘,到达紫云。

紫云是块红色的土地。1933年3月之后,阮英平、王大尧、郑步青等人长期在紫云村开展地下革命活动。1935年8月,紫云中心交通站成立,同年9月下旬,叶飞在紫云主持召开县、区干部会议,正式成立周墩中心县委,中心县委下辖周墩、宁德、宁屏古县委,书记由阮英平兼任。会议决定打通闽北、浙南交通线,把闽东、闽北、浙南三块游击根据地连成一片,在周墩建立一个巩固的后方。从萌源前往紫云方向途径路线为:火烧山垄→吴厝→上洋→仕洋→麻岭或吴山底→紫云。这一线路在“萌源地下交通站单线联络图”上标得一清二楚,而近两次我们所探寻的这条“沉默近90年”的红色交通线,则从未被“萌源地下交通站单线联络图”与“周墩特种区三年游击战争地下交通站(线)示意图”所标识,探寻这一红色交通线难度极大并且意义深远。此次,我们为了了结老红军生前的遗愿及继承革命传统而来此地进行探寻,所走路线依照老红军郑连华的口述史实,张桂全曾与这位老红军有过交集,以下来自于张桂全的叙述:

“36年前的秋天,也就是1987年秋,紫云村老红军郑连华不幸生病住进了县医院,我当时因得了肾病也在县医院住院治疗,恰巧我俩住在同一房号,一同住了整整18天。由于住院时的‘同甘共苦’,两人的友谊与日俱增,每当挂完瓶,我们总会闲聊家中的油盐酱醋的小事以及终身难忘的往事。

据郑连华的记忆,1934年,他与另一老红军郑步青(享受离休待遇)途经浦源村时,无意间听到两个国民党兵窃窃私语,说要‘前往泗桥’,他们当即暗下决心,除掉这两个‘孬种’!考虑到走山路隐蔽性强,但需要走相当于三倍于那两个国民党兵所走的路程,他们迅捷地拿上两把枪,连走带跑,途径麻岭头岗顶(现称仙凤山)→两巡检司→秋坑岭头→源头竹林岗头→源头岭头→新厝岭头→碧连坑长坝头石排兀→家池谭石亭,设伏在二国民党兵必经的石头亭旁。待其临近,他们英勇地开枪射击,打死了那两个士兵,并缴获两支枪,归红军所用。”

在艰苦卓绝的闽东三年游击战争期间,面对国民党重兵的“清剿”围堵,地下交通工作极其残酷和艰巨。周宁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怕牺牲、不畏艰险、前仆后继、战斗不息,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并从中涌现出了众多有名及无名的战士。他们行走在一条条秘密的红色交通线上,行走在敌人的枪口、刀刃上,出生入死地用忠诚和勇敢守护着党的秘密。据周宁县老区办统计确认:全县红色交通站计246个,交通线计39条,地下交通员计356人。从1932年至1949年,周宁县被评为革命烈士的共计542人,他们克服了令人难以想象的重重困难、为新中国的解放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将永载史册!

如今,我们仍旧孜孜不倦地探寻着这些秘密的红色交通线,追寻着这些英雄和先辈的足迹,倾听着关于他们的故事,感受着他们当年的英勇与赤诚。年华虽远,然初心不改。

本文参考资料:

1、《周宁县革命老区发展史》

2、《闽东革命简史》

3、《福建省周宁县组织史资料》

4、《宁德文艺第008号》

5、《绝密木桶 红色文物》

作者:阮承朝

联系电话:1395052889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