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苏区——霞浦

字体:[] [] [] [打印] [关闭] 发表时间:2023-02-10 09:22:42.0  推荐人:张金霖  推荐老区: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  来源:今日老区

霞浦县老促会 张金霖

霞浦,山川毓秀,地灵人杰。是福建省重要的苏区县,是闽东苏区的主要县份,是新四军老6团的重要兵源地。

从20世纪30年代霞浦革命斗争进入鼎盛期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到30年代后期的霞浦子弟兵北上抗日,再到40年代的迎接全中国解放的革命斗争岁月里,霞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三座大山”的斗争如同星火燎原,党的组织蓬勃发展,土地革命风起云涌,工农武装发展壮大,游击战争如火如荼,革命斗争惊天破石,成为霞浦新民主主义时期革命内涵最为丰富、环境最为艰苦、史迹最为突岀的重要时期。霞浦苏区红旗不倒,革命薪火相传,为闽东革命斗争的开展,为霞浦的解放大业,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霞浦新民主主义时期的革命斗争,呈现出五个鲜明特点:

一、革命火种遍地传播,党的组织发展迅速

由福安点燃的革命星火,在霞浦逐渐燎原。早在1930年,中共福安县委、福安中心县委就派施霖、马立峰到霞浦传播革命火种,先后在溪墘楼、后樟、里马以及柏洋、青皎等地进行党组织的建立工作,开辟革命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经过两年多的秘密活动,革命火种在霞浦的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广泛传播。1933年3月至9月,在霞浦境内建立隶属于中共福安中心县委的中共霞浦支部。是年底,在霞浦、福安两县交界的松罗乡孟尾村建立中共福霞边委,一个月后改称县委。1934年1月,继青皎等红带队配合闽东红军两度围攻霞浦松城后,中共霞浦县工作委员会在盐田乡南塘下青山村建立;4月,中共霞鼎县委在柏洋乡陈罗洋村建立;5月,中共霞鼎泰县委在上西区建立;6月,中共安福县委在福安里楼村建立。至此,霞浦县境有福霞、霞鼎、安福、霞鼎泰4个县委和一个霞浦县工作委员会,在霞浦境内辖有16个区委、党员1200多名。其中福霞县委在霞浦境内辖有上西区、下西区、小南区、湖岭区和西关区等5个区委;安福县委在霞浦境内辖有坑口区1个区委;霞鼎泰县委在霞浦境内辖有柘荣区(一区)、富溪区和田头洋区等3个区委;霞鼎县委在霞浦境内辖有桃坑区(一区)、步竹区(三区)、陈墩区(五区)、陇头区、牙城区、上万区、里洋区、东坡区等8个区委、170个党支部、500多名党员。在此期间,党领导下的群众团体组织相继建立,共建立了霞鼎、福霞、安福等3个团县委。1935年后,又建立了桐霞县委。

1934年10月,国民党反动派对闽东苏区发动疯狂的军事“围剿”。1935年,福霞县委和安福县委的部分人员在反“围剿”失利后,相继退到霞鼎境内,得到霞鼎县委的保护和支持。同年春,敌人以为闽东共产党、红军游击队已被消灭,因此撤出大部分军事力量。霞鼎县委乘此机会,立即派出县、区工作团深入乡村发动群众,恢复了桃坑、绸岭、岚中、长岐等地苏维埃政权,在游击队活动的重点地区发展党员50多名,建立支部12个,使霞鼎县的革命斗争又蓬勃发展起来。1936年冬,国民党反动派于对闽东苏区发动了更大规模的第三次“围剿”,霞浦苏区的党、政、群团组织和工农武装力量均遭到重大损失。抗日战争爆发,红4团北上抗日后,留在地方的革命力量被迫转移隐蔽,霞浦党的组织暂时停止公开活动,革命转入低潮。

解放战争时期,霞浦重新开始党的组织活动。这个时期的党组织,主要是在中共闽浙赣区党委城市工作部(简称城工部,下同)闽东工委组织的影响和支持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1943年,向往光明的霞浦进步青年叶挺荃、陈子英等发起组织“青年读书会”,在国民党顽固派的白色恐怖下,寻求和宣传革命真理,积极向党靠拢,通过各种渠道寻找党的地下组织,为霞浦重新建党奠定了思想准备。1946年底至1947年初,“青年读书会”的发起人和主要骨干叶挺荃、陈子英、温汉钦、王建勋、方瑞榕、金学源、罗永锜、谢瑞杰等人,先后加入福州、福安等地的地下党城工部组织,他们回家乡后,积极宣传革命真理,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建立城工部霞浦组织。1947年11月,城工部霞浦工委建立。1948年2月,城工部闽东工委在霞浦召开整党整风会后,霞浦工委组织得到了迅速发展,先后建立了霞浦中学支部、东郊组织、松山、福安师范回霞学生组织、南乡组织和游击队政工室等7个党的基层组织,党员发展到229人。同年4月,福建发生了“城工部事件”,陈子英、叶挺荃等12个城工部党员被错杀。此后,霞浦工委在与上级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一边积极寻找上级党组织,一边发展革命武装力量400余人,坚持独立开展革命斗争活动,直到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三野7兵团21军63师189团解放霞浦,建立霞浦县人民政府。

二、苏区政权建立广泛,分田运动轰轰烈烈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叶飞、曾志、任铁锋、许旺、马立峰、陈挺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块红土地上建立县、区、乡、村苏维埃政权,随着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时机已经成熟。1933年底,闽东革命领导人马立峰召集霞浦各区、村革命骨干到松罗岭头村开会,研究布置迅速建立各级苏维埃政权工作。1934年5月至12月,霞鼎、福霞、安福、霞鼎泰县苏维埃政府相继成立。至此,霞浦与毗邻地区的工农民主政权组织共有4个县苏维埃政府,其中在霞浦境内的区苏维埃政府有16个,村(乡)苏维埃政府173个,分布在1194个自然村。苏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64.7%,人口约62600多人。各级苏维埃政府除主席外,还有文化、财政、粮食、肃反、土地、军事、交通等委员。县、区苏维埃政府还有妇女会、共青团、工艺团、互济团,并建立了警备连、肃反队;村苏维埃政府建立了贫农团、妇女会、互济会、少年先锋队、劳动童子团等群众团体以及赤卫队等革命组织。当时参加革命人数达40000余人,其中少数民族7000余人。在各级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在1934年春夏之际,霞浦苏区为全面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召开了各区委书记和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土地委员参加的联席会议,各级苏维埃政府认真学习闽东苏维埃政府的“分田大纲”,根据福安柏柱洋“梅花形波浪式”的分田试点经验,结合霞浦苏区的具体情况,确定了没收地主、富农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地主本人和反动派的家属分坏田;反动逃亡的地主不分田;富农分的田比地主稍为好一些;中农基本不动;贫农按原耕为基础,以抽肥补瘦抽多补少的原则分配一份好田。另抽取部分好的土地给红军做公田,每乡抽出约3至7人的红军公田的分田政策。并规定畲汉族人民同等对待,一样分田。

会后,上西区、下西区和上万区土地革命先期开展。上西区苏维埃政府主席许旺等来到小竹湾地区,同大湾村陈阿城、步竹村陈阿潘等人一起,发动群众开展“打土豪、分田地”斗争,首先成立步竹、大湾村苏维埃政府和赤卫队,提出没收地主的田地,不向反动派交捐纳税,率先领导农民分得了田地。大湾、步竹的革命烽火很快燃遍高山深谷,邻近的承天丘、八斗丘、碓下、赤溪、湖头、长坑、虎龙坑、云路洋等村相继分了田地。下西区盐田以北的大部分地区都分了田,五斗、三斗、龙潭、龙虎岗等五个畲族村,每人分到水田7分。

为庆祝第一期分田运动的胜利,中共霞鼎县委在柏洋陈墩大园坪召开“庆祝分田胜利大会”,上西区、下西区、上万区的70多个村庄,3000多名群众手执红旗、梭镖、田刀、纸灯等,浩浩荡荡来到会场参加开会。闽东苏维埃政府主席马立峰,闽东特委委员、组织部长曾志,霞鼎县委书记郑宗玉,副书记郭宗如以及当时革命领导人施霖、詹建忠、许旺、董长铃、刘招道等出席大会。会上当场烧毁了地主的田契、租票、债券等。全场欢声雷动,振臂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打倒土豪劣绅!”“苏维埃万岁!”“共产党万岁!”的口号与锣鼓声响彻云霄。劳动人民分到了田地,他们以最喜悦的心情和最热闹的场面来欢庆这一盛事。会后,手执红旗、纸灯等的全体与会群众,携带武器的警备连和赤卫队,参加了示威游行。游行队伍行走在山道上,似长龙飞舞,一路上经过郑家山、林洋、西山宅、土步头、上万、黄土丘、戴家山、神洋、溪兜里等20多个村庄,行程40多华里,至晚上9点钟才回到柏洋。

紧接着又有湖岭区、东坡区、里洋区和牙城区进行分田。至1934年8月,霞浦苏区先后有886个村进行了土地革命,其中有744个村完成了分田任务,142个村进入插标认领阶段。

三、工农武装发展壮大,革命斗争惊天破石

1933年7月,由中共霞浦支部、青皎支部、里马支部组织的红带队(即赤卫队),首先点燃霞浦革命武装斗争之火。接着,在闽东高涨的革命武装斗争形势推动和霞浦党组织的领导下,革命武装组织迅速发展壮大。1933年底,闽东游击支队在霞浦西胜寺成立,下辖3个连,共计300多人、200多支枪。闽东游击支队打下赛岐后,队伍不断扩充,于1934年1月在西胜寺成立闽东红军独立团,下辖3个营9个连,另设1个特务连,全团910人枪。她是闽东红军独立师的前身。1934年1月,建立了福霞游击队,队长陈新棋;同月,闽东红军独立团海上游击独立营建立,营长柯成贵。4月,组建霞鼎独立营,营长陈宝鼎。5月,建立福霞独立营,营长汤才弟;安福游击队,队长叶明弟;霞鼎泰警备连,连长陈阿满。6月,建立闽东红军独立第10团,团长连成法(后叛变);霞鼎泰游击队,队长吴细弟;将霞鼎泰警备连扩编成霞鼎泰独立营,营长袁周现;接着建立霞鼎警备连,连长韦步增。8月,北上抗日先遣队与闽东独师会师后,留下的500多名伤病员,大多数被安置在龙潭、五斗等地红军医院治疗,他们伤病痊愈后一部分编入闽东独立师,一部分人枪留在霞浦,促进了霞浦工农革命武装力量的进一步迅速壮大。其时拥有福霞游击队、霞鼎游击队、安福游击队、霞鼎泰游击队等4支游击队和福霞独立营、霞鼎独立营、安福独立营、霞鼎泰独立营、闽东红军独立团海上游击独立营等5个独立营以及霞鼎警备连、霞鼎泰警备连2个连。此外,福霞、霞鼎、安福、霞鼎泰4县,苏维埃政府都建立了游击队、赤卫大队和肃反队;乡村级政府一般都建立有赤卫队、警备排和肃反队。至此,霞浦革命武装力量达到6000余人。

从1934年10月开始,敌人向闽东苏区大举进攻,闽东苏区大部分沦陷的情况下,霞浦革命武装坚持斗争。经过1934年冬和1935年春残酷的反“围剿”斗争,闽东红军独立师由1300多人锐减到不足200人枪,其他县县委、县苏所辖的武装力量也损失十之八九。只有霞鼎武装力量反而有所发展,人数达300多人。1935年2月,许旺把这些力量集中起来,创建了红4团。其作战范围北到浙南,西抵政和,南达闽侯,在独立师中始终保持着人数较多,战斗力较强的位置,直至后来改编为新四军北上抗日。3月,霞鼎独立营被编入红5团(即鼎平独立团)。4月,红4团转移到外线作战后,又重新建立霞鼎独立团(或称新4团)。此后,霞鼎县还向红5团输送了一批兵员。期间,被叶飞誉为“中国人民海军前身”的海上游击独立营,以西洋、浮鹰、北礵等岛屿为根据地,经常神出鬼没地在霞浦、福鼎、福安、宁德、罗源、连江等海域,截击敌人的海上交通运输,封锁海口,为陆上红军购买武器、医药以及配合陆上红军作战等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

1936年4月,霞鼎县挑选了100多名优秀青年送到福寿根据地,为红4团增添了新的战斗力量。期间,闽东红军独立师和红5团的前身霞鼎独立营也经常以这里为根据地向周围敌人出击。霞鼎和福寿、宁屏古根据地一样,成了闽东三年游击战争的主要依托地之一。霞浦人民在中共闽东特委霞鼎办事处和霞鼎中心县委的领导下,独立自主地开展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游击战争,保存和壮大了霞浦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的有生力量,为抗日救亡斗争打下基础。1938年2月,霞浦人民的300多名优秀儿女参加的闽东红军独立师第4团随队改编为新四军第3支队6团,随叶飞、阮英平等同志踏上抗日的征程,这支部队参加大小战斗数百次,歼敌数万,取得夜袭浒墅关车站、火烧上海虹桥机场、郭村保卫战、半塔集战斗、黄桥决战、车桥战役等重大胜利。1946年内战爆发后,以6团为基础组建的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参加了鲁南、宿北、莱芜、孟良崮、淮海、渡江和上海等大小战役战斗100余次,被军界称之为“百旅之杰”。1949年2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军,后为第20集团军,今属83集团军。

1948年,解放战争胜利消息,给霞浦县工委的全体党员极大的鼓舞,在与上级党组织失联的情况下,县工委积极与浙南党组织联系,坚定了建立革命武装,开展武装斗争的信心和决心。1949年2月,县工委在松港街道江边村的竹下寺召开扩大会议,确定了组织革命武装,建立南广山“山头” 根据地。并从分散隐蔽转入公开建立革命武装,发动游击战争,壮大“山头” 武装,策应人民解放军进军霞浦,开展了策反吴邦轸、坂头缴枪、解放三沙、策动柘荣警署起义等一系列斗争。

1949年6月18日,霞浦县城解放后,县筹委会对进城的游击队首次进行了改编,整编为霞浦游击大队,以三沙武装队组建的一支队伍为骨干,组成游击大队第1中队,主要担负肃清残敌和剿匪任务;以南广山“山头”下来的游击队为骨干, 建立游击大队第2中队,主要担负保卫县人民政府筹委会与城防治安任务,并建立了霞浦游击大队党组。建立了以城工部党员为骨干的政治工作武装团体政治工作团。在霞浦的解放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游击战争艰苦卓绝,同仇敌忾粉碎“围剿”

霞浦是闽东三年游击战争较巩固的四块游击根据地之一。霞浦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使国民党反动派惊恐万状,电令其军队“应迅速加紧进攻闽东苏区”。从1934年10月起,先后调动陆军第78师465团(团长邓经儒)、新10师第2团、第87师刘安琪的一个旅和省保安2旅黄苏部,向霞鼎苏区疯狂进攻。面对国民党军大规模的“清剿”,在敌我力量对比极为悬殊的严峻局势下,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坚持斗争,霞鼎县委、霞鼎泰县委坚持贯彻落实闽东特委的福安洋面会议精神,审时度势,积极调整斗争策略,将苏区变为游击区。一面随即率县、区苏维埃政府等机关团体向地处深山敌人力量较为薄弱的恒河、后垅、宅中、坪坑一带转移;一面积极坚决地领导苏区群众开展神圣的反“围剿”和保卫秋收的斗争。在经济方面,苏区群众加紧抢收粮食,进行坚壁清野,同时把一部分粮食埋藏在深山森林中,以解决群众和红军游击队的给养问题。在政治上,与敌人采取的碉堡围困,经济封锁,移民并村的“清剿”政策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在军事上,红军游击队在海上游击队的配合下,利用境内高山深涧,溪流交错、森林密布,有利于隐蔽易于游击,有利于袭扰,易于攻守的地理优势,采取“狡免三窟”的游击战术,建立多个游击依托地,以小分队的形式分散行动,环境有利时则集中起来,不利时又分散下去。在斗争方式上,红军游击队易地而战,避强击弱,避实就虚,伏击奇袭,完成了袭击敌人的任务后,回到另一块依托地隐蔽休息,随后又一个急行军,跳到第三块依托地,每次行动不走回头路,来无影去无踪,与敌迂回周旋。“狡免三窟”式的灵活多变的游击战术,沉重地打击了敌人,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

红10团组建后,经常活动于三沙湾(亦称三都湾)沿海,相继攻打了宁德青山、斗帽及霞浦下浒盐仓,将没收的食盐分给群众;还攻打国民党七星海关,缴获敌人的枪支弹药,没收税款,为沿海人民清除了祸害,鼓舞了沿海人民的革命斗志。红4团在福鼎仙蒲以东的枫岔头全歼敌人一个连,又在鸳鸯头歼灭了20多个敌人。这些革命武装组织,在打击反动地方武装,开辟霞鼎革命根据地,全面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反“围剿”斗争和三年游击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1934年9月18日,《福建民报》刊载了蒋介石给闽浙国民党军队的电令称:“闽东军事发展迅速,日来突飞猛进,为向所未有”。12月8日《福建民报》还公开宣称“闽东匪祸之深,实不下闽西各县,而其中尤以福安、连江、罗源、霞浦各县为甚”。

霞浦解放前后,霞浦游击大队积极配合解放军作战,在发动南乡暴动、策反下浒盐警队警察所和柘荣警署、解放溪南、摧毁三洲反动堡垒、开展剿匪反特、县城保卫战、、筹粮支前、解放嵛山岛、三都澳、罗源的解放战争中再立新功。

五、英烈志士前仆后继,民众革命牺牲重大

1934年1月,闽东工农红军两度围攻松城失利后,闽东红带总队的部分队员连同刚建立不久的陈墩红带队以及革命干部共200多人返回陈墩村驻地。为把这里的革命力量扑灭下去,国民党反动派和地方反动势力相互勾结,组织下坪岗、大岭、柘头、洋中等20多个村大刀会700余人,并通过暗藏的反革命分子作内应,于 2月2日早晨突袭陈墩。红带队在未做战斗准备、敌情不清的情况下,临时组织突围撤退,但在桐油岭头被柘头、洋中大刀会截住厮杀,红带队员牺牲47人,群众4人,闽东红带总队政治指导员施细茹也在战斗中英勇牺牲。洋中、柘头两村大刀会在陈墩事件中表现最反动,同时这两村靠近福霞县所在地,是福安通往霞浦的交通要道。1934年2月5日,闽东红带总队在陈墩事件发生后的第三天,决定消灭这两村大刀会,为陈墩死难同志报仇,使柏洋、陈墩地区和福霞县连成一片。不料泄密,敌人早作准备,2月5日,当向洋中进攻的红带队行至水尾山路时,反被大刀会伏击,红带队又牺牲18人。

青皎是1933年11月,举行农民武装暴动斗争特别尖锐、声势最大的地区,国民党反动派为扑灭这一地区的革命力量,又于3月5日,以驻在霞浦县城的新10师一个营300多人为主力,在营长徐英的带领下,与地方反动头子张逸先、张祖光等人组织的小马、溪南、涵江、洪江等20多村的大刀会千余人相配合,分四路于拂晓前包围了整个青皎地区。首先由南塘村逃亡的反革命分子、南塘澳联保主任林俊党带路,在南门外包围了住在该村的富积岐红带队,打死红带队员12人,群众2人,房主夫妇被活活烧死,龙坂头红带队长张金寿被抓到霞浦城关杀害。杀红了眼的敌人捣毁了红带队坛址后,又烧毁邻村洋中厝、七罗洋等村房屋6座,并烧死孕妇1人。与此同时,另一路敌人由新10师徐英营副官吴怡川指挥,伙同小马、洪江、秋竹岗等村大刀会数百人,分东、西两面包围了八堡、龙湾、北山、浿头的红带队,敌人纵火烧山、烧房,烧死红带队员2人,烧毁浿头村洋中厝8榴大厝一座30多间,又烧毁其他民房3座。敌人进入青皎地区后兽性大发,任意烧、杀、奸淫、抢掠,群众的财物被抢光,使这个地区的革命和人民群众的财产遭受严重损失。

据调查统计,在革命斗争中,霞浦有1273名共产党员、干部壮烈牺牲,被杀害和饥饿等死亡的革命群众达12463人;全县有71个村庄被敌人烧光,被烧毁房屋3264间。尤其是一些苏区基点村人民损失更为惨重。柏洋乡里西坑、外西坑两村原来有58座365间房屋,被敌人烧毁得只余12间的破房1座,被烧的房屋占原有房屋的96%。福霞县的龙潭、马地、三斗、五斗、笊篱山5村原有房屋33座468间,先后被敌人烧毁9次,最后只余笊篱山1座12间的破房子。霞鼎县步竹、大湾、小埔、纸池溪4村,先后5次被敌烧毁房屋772间,致使苏区成为“无人区”。

霞浦籍参加6团北上抗日的322人中幸存者仅有数人,他们在抗战中建立了赫赫战功。时任6团3营教导员的戴炳辉,指挥过安徽南陵县西河镇湖水缺、强家湾和铜陵县鹅桥的战斗,连战皆捷;带领3营五次参加了保卫繁昌的战斗,立下了彪炳功勋。后在调任中共福建省委委员、闽东特委书记时牺牲。来自小竹湾的吴立夏,历任连长、副营长、营长、团副参谋长、副团长、团长等职,身经百战,先后8次负伤,身上留下22个子弹的伤疤。夜袭浒墅关是他北上抗战建立的第一功。1939年9月,吴立夏在江阴顾山战斗中负伤,同新四军伤病员在沙家浜养伤期间,与日伪军进行顽强不懈的斗争,建立起江南抗日根据地。著名京剧、电影《沙家浜》正是以吴立夏等36名伤病员为原型,以他们的抗日斗争史实为题材而创作演绎的。在地方,霞浦沿海人民为保卫海疆和家园,与入侵的日伪军进行殊死战斗,血洒下浒黄安屿,激战三沙岭头顶、牛脊背、桃城顶。为迎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霞浦、解放福建,霞浦人民星夜抢架杨家溪大桥、筹粮运粮支前。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众多霞浦革命志士血洒沙场,人民群众蒙受重大生命财产损失,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的牺牲和巨大贡献。这是霞浦人民的骄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