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英烈谱】潘文郁:《资本论》最早的翻译

字体:[] [] [] [打印] [关闭] 发表时间:2021-09-14 09:35:21.0  推荐人:朱德成  推荐老区: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  来源:今日老区

朱德成 杜明豪 杨东升(整理)

[前言]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为此,湖北省襄阳市老促会协同党史研究中心,推出【襄阳英烈谱】宣传专题,介绍在襄阳革命历程中涌现出来的重要党史人物,以此丰富党史学习教育内容,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为襄阳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汇聚磅礴力量。

今天,让我们一起分享《资本论》最早翻译者之一潘文郁的故事吧!

潘文郁(1906-1935),原名潘问友,又名潘成文、潘东周、潘文育、潘玉华,号冬舟,湖北襄阳人。192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周恩来同志曾用“有重大贡献而过早牺牲”评价其光辉短暂的一生。

1922年,潘文郁考入湖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读书。1923年,转入武汉共进中学读书。1925年五卅运动期间,被选为湖北学联代表,参加武汉人民反帝爱国运动。同年9月,被中共武汉地委选派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留苏期间,曾任莫斯科中山大学俄文翻译、中共中央驻莫斯科共产国际代表团秘书长。1928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苏联莫斯科召开,潘文郁作为指定代表出席会议,并担任大会俄文翻译。

1928年,潘文郁奉命回国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负责主持中宣部日常工作。此时的潘文郁作为一名党内具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知识分子,主张无产阶级必须通过阶级斗争和武装革命推翻剥削阶级的统治,从根本上改造中国社会。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理论家,潘文郁积极参与筹办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参与领导《布尔什维克》等刊物的编辑出版发行工作,并担任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布尔什维克》的副主编,开始运用党的喉舌,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红旗》自1928年11月20日创刊,到1930年8月2日停刊,共出版了126期,潘文郁以“问友”的笔名为《红旗》撰写社论、评论、时事论文多达60余篇。潘文郁还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生活》等刊物上发表了很多文章,充分展现了其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

党的六届三中全会后,1930年7月,潘文郁任中央总行动委员会委员。受党内“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影响,1931年5月潘文郁被调离中央,安排到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任干事,负责地下联络工作。7月,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1932年,潘文郁保释出狱,在失去与党组织联系,心里十分苦闷情况下,开始翻译《资本论》,先后翻译了第一卷第二、三分册(约40万字),并以潘冬舟为名,分别于1932年8月、1933年3月由北平东亚书局出版。其与陈启修所译第一卷第一分册,同为《资本论》的最早中文译本。这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期间,潘文郁曾在鲜明地抵制日本侵略者推行奴化教育的冯庸大学任过教。《资本论》的发行让中共地下党“北京特科”找到了潘文郁,1933年潘文郁又重新为党工作。

1934年2月,张学良被蒋介石任命为豫鄂皖三省“剿总”副司令,代行总司令职务。潘文郁化名加入张学良的东北军。张学良十分欣赏潘文郁的博学和见解,把他从北平调到武汉徐家棚“剿总”司令部,任机要组中校秘书。潘文郁利用在张学良身边工作的便利,向张学良介绍《资本论》,宣传团结抗日。潘文郁结合日军侵占东北,把《资本论》讲得有理有据,入木三分。潘文郁还利用张学良的信任和工作之便,圆满完成了“北京特科”交办的各项任务,为党提供了许多国民党“围剿”苏区的核心机密。

1934年底,国民党北平宪兵三团捣毁了中共北平地下市委机关,搜到一份“豫鄂皖剿匪兵力配置图”,由于叛徒出卖,潘文郁的身份暴露。宪兵三团将此事电告蒋介石后,蒋介石电令张学良将潘文郁逮捕处决。惜才的张学良多方庇护,电复蒋介石,为潘文郁求情,指出“这个人通6国语言,很有才华,这样的人中国还极少”,招致蒋介石的严厉斥责。蒋介石遂派专人到武昌监督将潘文郁逮捕。1935年3月,潘文郁被秘密杀害于武昌徐家棚,时年29岁。

  • 附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