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红色遗址保护利用和红色旅游乡村振兴融合发展调研报告
三明市老区建设促进会

字体:[] [] [] [打印] [关闭] 发表时间:2024-07-03 14:04:00.0  推荐人:常乐宝  推荐老区:北京市.市辖区.石景山区  来源:今日老区

根据福建省老区建设促进会《关于印发<红色遗址保护利用和红色旅游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专题调研方案>的通知》(闽老促(2024)6号),三明市老促会对调研工作进行部署,在组织各县开展调研基础上,通过走访、阅读各县报告和有关资料,综合先前已掌握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三明市地处福建中部,总面积2.2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87万人。三明是中央苏区的核心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红旗不倒的革命根据地,伟人革命的重要实践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叶剑英、杨尚昆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这片红土地上进行过革命斗争的伟大实践,共和国十大元帅有八大元帅在三明战斗生活过。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每次与三明相关:是第一次反“围剿”的筹粮扩红之地,第二次反“围剿”的决胜之地,第三次反“围剿”的决策之地,第四次反“围剿”的指挥中心,第五次反“围剿”东北门户的重要屏障。毛泽东在这里挥笔写下了二首著名的词篇——《如梦令·元旦》和《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称赞这里到处“风展红旗如画”。

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有多少英雄儿女血洒战场,就有多少处可见的革命遗址和红色文物。目前,全市列入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达341处,总量位居全省第二;全市可移动革命文物2516件/套,数量位列全省第三;市政府先后公布两批红色文化遗址名录共计119处167个点,25个中央红军村;三明11个县(市、区)全部列入第一批国家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全市未列入革命文物红色文化遗存保护的共有170处(个)。宁化县现有革命遗址94处,现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共42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

宁化县有包括国家一级文物《中国工农红军军用号谱》在内的 2575 件(套)可移动文物。建宁县有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41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5处。领导人故居和重要机构旧址17处,包括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总前委旧址暨朱德毛泽东旧居、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暨周恩来旧居、红一军团司令部旧址、水尾闽赣基干游击队司令部旧址等。

泰宁县内仍保存红军街、东方军司令部、大洋嶂阻击战旧址等一批革命历史遗址遗迹。目前全县登记在册的红色文化遗址旧址数量33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县级文保单位16处;非文保不可移动红色文化遗存15处。明溪县现有不可移动红色文化遗址共34处,其中省保单位4处,县保单位12处。沙县区共有革命旧址遗址 33 处。永安市全市现有红色文化遗址遗迹99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全市有红军标语1066条。大田县现确认革命遗址遗迹75处,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有61处,其中国保2处、省保33处、县保26处。

二、主要做法:

一直以来,三明市各级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红色遗址保护利用工作,立足老区苏区优势,加强红色资源保护,挖掘红色文化,创新发展路径,唱响“风展红旗 如画三明”品牌,推动红色资源“活”起来、“火”起来,为三明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注入“精神动能”。

(一)加强组织领导,让红色文化遗址管理有法可依。2017年3月1日,我市颁布实施全省首部红色遗址保护政府规章——《三明市红色文化遗址管理办法》,为更好地保护革命文物提供更有力的法制保障。先后公布两批红色文化遗址名录,共计119处167个点。实施红色文化保护利用“六个一”工程。编制完成《三明市革命旧址保护利用规划》和《三明市革命旧址保护利用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革命旧址维修设计方案180个,有84个省保及83个县保方案获批复。织密革命文物法规制度保护网,投入900多万元,完成了84处109个点的县保以上革命旧址修缮工程设计方案的编制工作。设立了红色文化遗址保护专项补助资金,自2018年起每年纳入财政预算文物保护专项经费400万元。在全国率先开展“中央红军村”命名保护工作。11个县(市、区)全部列入国家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在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中,我市宁化县列入长征片区(红一方面军)分县名单。加快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三明段)建设,让红色文化焕发出新的发展活力。

永安市成立了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工作领导小组。以文旅部门为管理主体,设置专门管理机构,统筹协调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实现对全市红色文化资源的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建立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联席会议制度。由民政局牵头制定《永安市红色文化遗存保护利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联席会议制度的组成单位、机构设置、工作职责、工作规则等事项,定期研究解决红色文化保护和利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建立革命遗址保护公益诉讼检察联络制度。成立了永安市文物保护公益诉讼工作协调小组,构建常态化协调联动机制,充分发挥诉前程序作用,加强文物保护法律宣传力度。

(二)积极筹措资金,让革命旧址保护有物质保障。近年来积极向上争取文物保护资金,全市有140个项目获资金补助14033万元。宁化县2019至2023年,县文保中心先后八批申请到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3725万元,涉及27处重要革命文物。2020年县财政预算还安排2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的项目前期、红色文化的研究宣传等,每年预算安排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及文物点日常管护经费35万元。从2021年开始,每年预算100万元用于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泰宁县积极向国家部委、省市部门汇报对接,中央红军转战长征泰宁旧址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获得资金补助2000万元。已争取到新桥乡岭下村遗址群、东方军司令部、中共泰宁县委和县苏维埃双坪旧址等革命遗址修缮经费共计1000余万元。打造大田乡少年红军文旅小镇文旅融合项目,总投资15000万元。

沙县区富口镇积极自筹和向上级争取资金 800 多万元,对红军司令部(通讯部)、红军印币所、红军食堂、红军井、红军亭、红军墓、炮台、红军亭等旧址群进行修复,使荷山村成为红色旅游景点。夏茂缜2021年以来先后投资720 多万元,对文昌宫、张廷发将军故居、罗夏茂红色主题广场等进行修缮建设。建宁县近年来争取专项资金6000万余元,实施中央苏区红色革命旧址遗址修缮、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园基础建设等项目,保护开发东山大捷塔、沪明合作研学旅游大本营等项目20余个。永安市近年来共争取各级财政资金6000多万元,用于红色旅游专项提升工程、革命遗址提升工程、苏区展馆运行、文物保护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向上争取1.1亿元专项资金,完成吉山村和沧海村国省保、省立农专、国立音专等一批永安抗战遗址群修缮。明溪县近年来对红军战地医院旧址建设项目基础上进行提档升级,共投资1689多万元,建成革命英雄纪念碑广场、红色宣传连廊、景观工程以及相关基础设施。

(三)挖掘记录整理,让历史故事永葆灿烂光辉。为用好红色资源、革命文物这笔宝贵精神财富,我市积极广泛开展红色三明故事宣讲、三明党史故事宣讲等活动,2017年以来,启动了全市上下“风展红旗,如画三明”红色品牌大宣传活动;加强了对苏区史、长征史的挖掘提炼,先后编印出版了《血师》、《三明红色文化读本》《风展红旗如画——走进中央苏区三明》、《三明重要革命遗址遗迹》、《湘江战役文史资料汇编》等一批三明红色文化读物;拍摄了《我的军号》《韭菜花开》《绝战》《无悔的心》、《血战深坑岭》等一批红色影片,其中《我的军号》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出。2021年出版发行的《风展红旗如画——走进中央苏区三明》红色读本,成为建党100周年党史学习教育和第二批主题教育的地方特色教材。创作的情景交响音诗《风展红旗如画》等一系列红色文艺精品,走进了国家大剧院。

(四)突出重点工作,让革命之声永恒回响。我市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重大发展机遇,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工作专班,梳理制定项目任务分解清单,以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加快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三明段)规划建设,宁化、清流、建宁、泰宁、明溪等5个县纳入国家规划主体建设范围,其余6个县(市、区)均纳入福建段建设范围。策划生成65个总投资达110.95亿元的长征项目,其中宁化凤凰山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核心展示园等2个项目列为国家规划重点项目,35个重点项目列入福建段项目库。宁化县抢抓建设机遇,策划的17个项目被纳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福建段建设保护规划》,总投资18.84亿元,已全部开工,完成投资约8.3亿元。截至2023年底,三明段35个重点项目已完成投资累计完成投资23.9亿元,其中,宁化县长征精神教育基地、凤凰山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群保护修缮项目等10个重点项目建成或部分建设开放。

大田县2023年以来把保护与利用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大田“第二集美学村”列入为民办实事重要项目,成立了大田县“第二集美学村”保护与开发工作指挥部,县委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多方筹措资金,将利用3年时间把大田“第二集美学村”打造成国家3A级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沪明红色文化交融示范基地。

近年来各县加大工作力度,先后建成了一批重要红色场馆。宁化县投资2.1亿元建成长征出发纪念馆,建宁县投入3000万元修缮客坊水尾村红色旧址群,明溪县争取国家资金2000万元开发建设明溪县红军战地医院遗址,永安市投资265万元建成永安中央红军标语博物馆。截至去年底,我市164个革命文物保护项目获得国家及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1.55亿元,使大批亟须维修的低级别革命文物将获“新生”。

宁化县长征精神教育基地,如今已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红色主题场馆之一,自2021年开放以来,累计接待党政企学习团队6400余批次、60万余人次,一批又一批游客在长征精神、苏区精神中汲取力量。

(五)深挖红色资源 ,让“红色+”助力乡村振兴。我市利用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把红色文化植入青山绿水间,提升旅游业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重要的精神要素和文化符号。目前,全市拥有红色旅游主题型4A级旅游景区1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7个。市文旅局联合发改委等十个部门积极策划,以市政府办文件出台《关于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若干意见》,大力扶持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的创新发展,保障“红色+生态旅游”“红色+乡村旅游”新模式快速发展。结合革命史迹和红色旅游资源禀赋,策划推出“重走长征路之旅”“反‘围剿’斗争之旅”“北上抗日先遣之旅”主题线路,将全市重要景区和重点红色村镇串联起来,打造3条主要红色旅游线路。其中,永安-泰宁-建宁、永安-明溪-清流-宁化两条精品线路,被列入全国65条抗战主题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将红色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建宁县精心打造红色旅游景点,大力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产业,因地制宜推广种植通心白莲、黄花梨、黄桃等兼具观赏性的作物,以花为媒、以节为点,持续举办插秧季、赏花季、采摘季等系列活动,形成“一月一活动、一乡(镇)一品牌、一季一特色”的全域旅游新格局。据统计,2023年上半年,全县接待游客159.3万人次,同比增长24.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4亿元,同比增长34.7%。宁化县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宁化段)建设为抓手,勾画独特的红色文旅路线,着力打造“红色故里”,为文旅融合发展注入红色动力,加大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力度,发展“红色+”旅游新业态,促进红色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上半年,全县接待旅游人数169.51万人,旅游收入12.66亿元,分别增长21.1%、30.3%。建宁水尾村打造‘红色小镇’旅游品牌,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每年接待游客达8万人次,由落后村变为了‘网红村’。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抓住沪明对口合作新机遇,保护传承利用红色文化工作再启新程。两地先后联合举办了“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展”和“沪明情 向未来——上海、三明两地红色文化传承主题展”,联合拍摄了新闻纪录片《沪明往事》,沪明青少年红色文化研学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分别在宁化、清流、明溪举行。会同中共一大纪念馆、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编制三明红色文化发展中长期规划。创作新闻纪录片《沪明往事》展示两地交流历史,打造音乐剧《幸福的烟火》展现两地前缘,在永安抗战文化公园国立福建音专旧址挂牌红色音乐实践基地。启动“数智人”开发、红色文创赛事等项目,深度发掘泰宁影视产业合作空间等,抓住沪明对口合作新机遇,我市保护传承利用红色文化工作翻开新篇。

通过项目带动,把红色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三明苏区脱贫攻坚的步子迈得更加坚实有力。据了解,“十三五”期间,三明市红色旅游景区(点)共接待游客145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9.4亿元。红色旅游景区直接吸纳就业人员4500余人,带动7000余村民增收。

回望来时路,红色浸润着这片土地;展望新征程,三明市把握发展机遇,让红色资源发挥最大效力,在加快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进程中,注入永不枯竭的强大动能。

三、问题建议:

近年来三明市红色遗址保护利用和红色旅游乡村振兴起步呈现较好发展态势,但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主要是:红色文化产业缺乏整体规划,红色资源保护与村庄建设的矛盾突出,资金投入不足,策划及宣传力度不够,产业开发融合发展深度不够,管理维护不规范,人才队伍素质有待提高等。建议:

(一)抓好相关文件贯彻。要认真抓好《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红色文化遗存保护利用工作的意见》和《三明市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管理办法》的贯彻落实,加强与相关部门协作,多做跟踪推进工作。

(二)推动资源融合发展。坚持以红色旅游为龙头,大力推动资源整合,全力打造全域红色生态康养旅游。做大红色+生态旅游融合发展;做强红色+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做好红色+革命教育融合发展;做实红色+区域合作融合发展。

(三)加大政策资金支持。要着力破解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过程中资金短缺问题。策划打包生成重大项目,细化并动态储备管理项目库,争加强国家、省上项目对接,取获得省及以上重大项目、资金支持。要积极跑部、跑省、跑市,主动向中央、省、市争取红色文化传承保护利用资金。

(四)弘扬传承红色精神。深挖文化内涵,进一步提高红色历史研究水平,深度挖掘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价值。创新展览展示,开展红色业态文创产品征集大赛,集中社会力量研发推广红色文创产品,征集推出一批红色主题和元素的伴手礼、工艺品、土特产品,引导电商企业在产品包装设计、店铺文化打造方面植入红色文化元素,扶持线上线下相关红色文创产品网销企业,打造红色业态文创产品体系。加大宣传推介。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合、政企联手机制,举办在全省、全国有影响力、宣传效益明显的大型活动,推介红色旅游品牌;整合涉及红色资源的相关部门职能,多途径、多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红色宣传;加大红色文化专业人才队伍的培育,着力解决红色讲解人员不足问题,并通过选派人员到全国重点红色景区跟班学习、比赛选拔、培训提升等方式,充实红色宣讲员队伍。

(五)凝聚红色发展合力。加强工作力量,成立由文旅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及乡(镇)为成员的红色旅游产业工作领导小组,整合部门力量,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强力推动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拓展红色教育培训,制定专项培训计划,加强红色文化人才业务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从业人员队伍。在当前人员编制还不能有效解决的地方,通过公益性岗位配齐红色革命遗址专(兼)职管理人员,建立乡、村两级文化协管员队伍,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打造一支活跃在基层一线的“志愿者”红色文化建设生力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