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康寨湾::一个革命老区村的嬗变

字体:[] [] [] [打印] [关闭] 发表时间:2020-01-15 16:06:37.0  推荐人:朱德成  推荐老区: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  来源:今日老区

1月13日一大早,我们下乡采访的车子从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城出发,来到黄堡镇革命老区寨湾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幢三层的装修别致的村委会办公大楼,镶在办公楼上的“寨湾村党群服务中心”几个红色大字鲜艳夺目。进入办公大楼,我们看到一楼大厅设置的一排办事窗口前坐满办事的群众,村干部正在热情为群众办理各种申请事项。

看见我们一行的到来,正在为群众办事的村干部安排好手中的事务之后,陪同我们开展采访,所到之处,令人耳目一新。

我们登上山头俯瞰寨湾,满目青山绿水。只见水泥路宽畅,村落整洁,家家户户门前灯笼高悬,一个美丽乡村的风光尽收眼底。寨湾村位于保康县黄堡镇东南部,距黄堡集镇18公里,共97户336人,版图面积7.3平方公里,人均耕地面积1.4亩。近年来,寨湾村紧紧围绕人居环境整治要求,以保护生态、美化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发动各方力量,采取多种措施,使得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先后荣获“保康县2016年度最美乡村暨休闲农业建设‘先进单位’”“基层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称号。2018年5月,寨湾村入选“省级美丽宜居乡村示范项目”。

保康县黄堡镇寨湾村是省级贫困村,全村曾有一半以上的村民是贫困户。近年来,在省、市、县三级老促会的帮扶下,寨湾村整体脱贫出列,成了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示范村。近日,笔者一行来到寨湾村,了解革命老区的扶贫故事,分享老区人民的幸福和喜悦……

一、将扶贫重心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

在进入寨湾村的必经之路上,有一座精美的石板桥。桥两侧的石板上刻着优美的诗句和精致的图画。这座桥叫做幸福桥。对寨湾村的村民来说,这座桥不仅连接了村里村外,也将他们的生活与幸福相连、与希望相连。

寨湾村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4户。2016年初,襄阳市老促会和保康县老促会在寨湾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襄阳市老促会长张克启回忆初到寨湾村的情景,两年多过去了但仍历历在目。“主要是交通闭塞,村子里的基础设施太落后,村民们面临一大堆的日常生活问题,怎么还有心思发家致富呢?”实地考察后,张克启决定将扶贫重心放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上。

架桥、修路、安装路灯……在襄阳市老促会和保康县老促会的共同努力下,惠及民生的工程一项接一项地完成了。如今,寨湾村道路宽阔平坦,村民们夜晚伴着明亮的路灯出门散步跳舞,有了桥之后,村民们再也不用蹚水过河了。

二、加快建“两园” 助力产业兴

2019年春以来,市、县两级老促会配合寨湾村村支“两委”及省、市、县三级(武汉科技大学、市住建局、黄堡镇卫生院)工作队集中时间和精力,组织村民推进“两园(茶园、葡萄园)”建设,并将其作为乡村产业基础抓实抓好,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在谋划2019年全村产业发展工作时,根据市、县两级老促会的建议,村支“两委”决定在调整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加速推进“两园”建设。按照规划,全村农户新建茶园100亩,改造村集体茶园100亩,新建、改造集体葡萄园50亩。此举既可壮大村集体经济,也可增加村民收入。

很快,2000根葡萄架水泥桩柱以及6545棵葡萄苗全部按要求栽到地里,全村也掀起了建设、改造茶园的热潮。

寨湾村海拔在600米左右,适合发展茶叶。2019年,保康县出台政策促进茶产业发展,每发展1亩茶园,政府补贴1500元。为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寨湾村村委会决定对种植茶叶的农户每亩再补贴200元。

2020年元月中旬,全村新建、改造50亩集体葡萄园工作已经完成;农户新建100亩茶园和改造100亩集体茶园。

三、发展乡村游 拓宽致富路

基础设施的问题解决了,,市、县两级老促会又开始盘算着怎样让村子发展起来。与村“两委”商讨后决定利用已有的资源,大力发展产业,在乡村旅游上下功夫。

蛮河弯弯曲曲,贯穿全村,村里空气新鲜,生态环境良好。近年来,为发展乡村旅游,寨湾村在建设旅游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发展大棚蔬菜,种植了桃树、李子树等多种果树,开办了8家农家乐,果断对过去以养羊为主的产业结构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

在扶贫工作队和市、县两级老促会的帮助下,寨湾村新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2处,建起220亩观光采摘园,发展农家乐,并建成景观坝、垂钓园、水上乐园等。今年春节前举办的旅游年货节,更是吸引了近万名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如今,寨湾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寨湾村获得“保康县最美乡村暨休闲农业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还入选“省级美丽宜居乡村示范项目”。

谈及未来的打算,任建云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在乡村旅游上做文章,争取把寨湾村打造成全省一流的乡村旅游示范村。”

四、搬出幸福新生活

“上面有好掌舵的,下面有好撑船的。如果没有这些好政策,我们就住不上这样的好房子。”1月13日,住在寨湾村易地扶贫搬迁大块田安置点的二组村民周善礼激动地说。

周善礼今年73岁,因大胯骨骨头坏死、腰椎滑脱导致行动不便,不能外出务工,妻子刘元菊患有类风湿、高血压等疾病,需要常年吃药,儿子在保康县城务工,一家三口勉强度日。

周善礼说,以前在山上住的是土坯房,房顶的瓦破了,每次下雨都会漏雨,还担心塌方,“看病坐车就更不方便了,有时候只能硬扛。”

在政府的帮助下,2016年冬天,周善礼一家搬进了安置点的新房。“从山上搬下来住,用水、用电方便多了,还能在门前种点蔬菜,出门买药看病也能很快搭上车,儿子回来看我们也方便!”周善礼说。

走进离周善礼家不远的张宗保家,笔者看到,张宗保正忙着画线裁板,盘算着把原有的蜂箱加长、加宽。“2017年年初搬到这个安置点,山上的老房子离这里有四五公里远。”张宗保告诉笔者,老房子在山上,电压经常不稳定,周围的路也全是黄土路,一到下雨天,出门就非常困难,“用土话讲,仅仅是‘柴水方便’,其他都不方便。”

张宗保说,搬到这里后,骑摩托车20分钟就能到做工的工地,家里有事也能及时赶回来,照顾两位老人很方便,还能在门前的地上种些蔬菜吃。“这里离后山近,今年准备在后山种200平方米的天麻,4月份左右就能买种子了。”对于未来,张宗保充满信心。

五、“种”出甜蜜好日子

“别看这些树现在光秃秃的,等过几个月挂满了果,别提有多喜人啦!”说起自家栽种的果树,种植户邓前贵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今年57岁的邓前贵是寨湾村村民,平常就她和老伴两人在家。由于年近六旬,出门打工不方便,老两口的生活并不宽裕。正在邓大姐为生活发愁的时候,村里的扶贫工作队给他们带来了好消息。

结合寨湾村大力谋划产业促发展的政策和邓大姐家的具体情况,老促会向邓大姐提出了种桃树的建议。此外,为进一步减少农户的成本,老促会还免费向邓大姐提供了100多株桃树苗。就这样,邓大姐在自家门前的空地上种上了桃树,搞起了采摘。

工作队的人也会经常到邓大姐家看看情况,及时帮助她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去年,村里还专门组织了技术员培训,旨在进一步提升农户的种植水平。

在老促会的帮助下,邓大姐的桃树长势喜人。邓大姐介绍,每年的7月份是桃子采摘和售卖的旺季,一天能卖出几百斤桃子,不少顾客还会提前打电话订购,短短十几天就能把桃子卖完。去年,天气干旱导致大量桃子受损。尽管如此,按照3块钱一斤的价格卖出,邓大姐的收入也达到3000多元。“感谢工作队的帮助,让我们在家门口能幸福地生活,今年估计能挣个四五千块钱,未来还是很有希望的!”邓大姐满脸笑容地说。

六、干出一派新气象

1月13日,天气晴好,暖暖的阳光撒在大地上,寨湾村也变得格外明媚、暖和。顺着崎岖的山路往上走,笔者远远望见张德山的妻子张德芝正在门前坡地上放羊。“加上那两只小羊羔,现在一共有11只羊,过不了多久,又会下新的羊羔!”谈起自家养的羊,58岁的张德芝高兴地告诉笔者,“去年卖了5只羊,还挣了三四千块钱呢!”

张德山今年59岁,全家共有五口人。因为不懂技术,也没有外出做活儿,全家人仅靠一亩三分地吃饭,生活艰难。2014年,张德山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近年来,在老促会的帮扶下,一家人齐心协力,通过种植、养殖和外出务工多种方式顺利脱贫,过上了幸福的好日子。

2019年,张德山家养了15只羊,种了2亩魔芋,改造了10亩油茶,还从政府那里获得了1万元的产业奖补资金和2万元的危房改造资金,孙子上学每年还有1000元的教育扶贫资金。“除了政府的帮助,我还在附近干活,一年也能挣几千元,家里还养的有猪和鸡,有时候再卖点香菇,也有一定的收入,我对现在的生活很满足!”张德山笑着说。

来到张德山家,笔者看到,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改造过的房屋焕然一新,屋旁种着一棵樱花树,树上的樱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美丽。“去年杀了猪,猪肉挂了满满一屋,没有卖完的现在还挂着,不过也不多了。”提及未来的打算,张德山希望能继续把现有的产业干好,全家人身体健康,日子越过越红火。

撰稿人:朱德成 史根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