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窝”蝶变大花园

字体:[] [] [] [打印] [关闭] 发表时间:2020-11-27 10:59:20.0  推荐人:朱德成  推荐老区: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  来源:今日老区

“穷窝”蝶变大花园

撰稿人:朱德成

“今年盖了新房,也配套修了水冲式卫生间,污水经下水管道流进三格式化粪池,进行无害化处理后,已经没有任何污染了。”11月26日,说起“厕所革命”,革命老区——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牛首镇花园村2组的刘怀珠连连点赞。

今年,政府给每户补贴1200元,花园村50多户拆掉旱厕,配建了三格式化粪池。村党总支书记林伟说,今年底,全村400多户全部要完成厕所改造,将彻底告别粪臭熏天、苍蝇乱飞现象。

行走在花园村的乡间小道,鳞次栉比的房子沿路而建,路边的花坛开满鲜花,含苞待放的荷花让人心旷神怡。可谁又能想象得到,在2012年之前,这个村还是典型的难点村、空壳村。

刘怀珠回忆说,当时,花园村几乎没有召开过村民代表大会,村民与村干部之间也没有交流,大家就学校建设、村级财务管理等多项内容不断上访,闹得不可开交。

变化始于2011年底的村两委选举,林伟等新一届班子接过重担,尝试改变贫穷、落后的家乡。“我们接手时,村集体欠了200多万元外债,办公经费更是一分钱没有,是当地有名的穷窝。”林伟说,更可怕的是,老百姓对村干部已经缺乏基本的信任了。

要想脱贫,必须发展产业。林伟说,村里大多数青壮劳力外出打工,土地抛荒严重,花园村出路在哪?

通过座谈调研,林伟瞄准了规模化种植,进行产业调整,引导村民选种莲藕、黑小麦、中草药等经济作物,还大力发展高端农业和乡村旅游。

2012年春,村里开始筹建65亩蔬菜、30亩水果和30亩月季大棚基地。林伟扳着手指算细账:厂家派技术员安装,1人1天300元工钱,村里还要包吃包住,现在村民学会了安装,每人每天只需100元,仅此项就可节省8万元。

“自己干!”林伟带领村民每天加班点自己安装、自己兴建。很快,鳞次栉比的大棚和房子沿路而建,路边的绿化带整洁干净,莲藕、虾稻、花卉、金蝉等产业蓬勃发展,一条3.5公里的旅游公路串点成珠。

引进能人王强建设襄西月季苑,流转120亩土地发展旅游,常年用工18人;村民胡仕雄流转600多亩地集约化种植粮食,2018年投资100多万元办起烘干站,为粮农提供烘干服务;村民王龙种植100多亩莲藕,丰收季吸纳6个村民采藕,每人增收约两万元。

“我们村80%的土地实现连片种植,种植面积超过200亩的大户就有8个。”林伟说,待村集体的大棚基地建成,常年用工需要七、八十人,每年夏季丰金蝉基地每天需要200人抓知了,村里劳力远远不够,还得从外村请。

现在,花园村村集体还清了200多万元的债务,年收入达20多万元。如今的花园村,正在实现由“困难村”到“浪漫花园”的华美蝶变。

村强了,民富了,可林伟上心的是几家贫困户。

刘宏富在花园村是有目共睹的困难户,妻子精神失常,一家人就靠刘宏富帮人拉农家肥生活,但就是这样一个家庭,却从未办理过低保。

为了让像刘宏富这样的困难户应保尽保,村两委成立了一支由村民和村干部共同组成的25人评议小组,让村民决定谁家应该享受低保。低保户由最高峰时的100多户,逐渐减少到现在的不到40户,没有发生一起扯皮事件。

“乡村振兴,要走善治之路,乡风、治理、产业、生态、富裕一个都不能少。”林伟说:“我们村人多地少,大多数青壮劳动力都外出打工,最多时抛荒四五百亩。通过引进种粮大户连片集中流转土地,选种莲藕、黑小麦、中草药等经济作物。”

如今,花园村80%的土地实现了连片种植,仅种植面积超过200亩的大户就有8个。“调整产业,就要走规模化种植,大力发展高端农业和乡村旅游。”林伟介绍:“村里已经建好了集吃住、垂钓、采摘为一体的旅游场所,我们要把花园村打造成一个真正的梦中花园。”

如今的花园村实至名归,每家每户的门前都有一小块花园、菜园,或者果园。城里人渴望的小小院落,在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

夏季,村中的一池池荷花玉立于碧绿的荷叶之上,飘散着悠悠的清香。更有那几十亩的月季,几千株栀子花,还有大片的金叶女贞、红叶石楠,在拂晓、在白昼,在夏夜中摇曳。绕村的水泥路飘带般在池塘边、稻田边、瓜棚边环绕。外来客追寻美丽,不染尘埃。本村人徜徉其间,无限自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