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苏区抗日青年读书会的建立

字体:[] [] [] [打印] [关闭] 发表时间:2020-06-28 17:54:24.0  推荐人:张金霖  推荐老区: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  来源:今日老区

抗战时期,国民党在文化领域釆取各种强制手段,企图摧残进步文化,蒋介石还发起了尊崇封建伦理纲常、四维八徳的所谓“新生活运动”,用以禁锢人们的政治言论、摆脱共产主义思想影响、控制体现民族精神的抗日救亡文化的发展,并通过颁布《岀版法》《岀版法施行细则》《宣传品审查标准》等反动法令,对凡属宣传共产主义、批评国民党当局对日不抵抗政策和对国民党统治表示不满的印刷品、宣传活动一律查禁。但是,霞浦进步青年、知识分子不为所惧,坚持自主传播进步书刊、开展学习交流,并将此作为当时霞浦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

这期间,叶挺荃、陈子英等人冲破禁棝,热情地向青年学生介绍和推崇了大量抗日、进步的书藉,他们与学生们一道谈读书体会,谈人生,谈理想,向爱好文学的青年学生金学源等人讲鲁迅的著作,谈鲁迅的思想。针对当时一些反动文人反对文艺为抗战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的现象,他们明确指出文学艺术是时代的号角,今天文艺就是应该为抗战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要走出“象牙之塔”,绝不能为艺术而艺术。在叶挺荃等人的影响下,众多爱好文艺的青年学生自发组织成立了“霞浦青年文学学习会”,学习会以创办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影响内容的壁报、刊物等形式,揭露、抨击国民党反动统治和社会上各种丑恶现象。

在抗日运动深入发展的同时,蒋介石反动集团却加紧了反共降日活动,国统区的政治也越来越反动、腐败,广大民众在苦难深渊中呻吟,在死亡线上挣扎。中国的出路究竟何在?叶挺荃、陈子英等进步青年在苦苦地思索。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最困难的1943年,为了追求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寻找光明解放的道路,叶挺荃、陈子英在组织开展“霞浦青年文学学习会” 活动的基础上,共同发起组织了一个以社会进步青年为主体的“霞浦青年读书会”(下称“读书会”)。“读书会”成员由一批关心国家前途、同情人民疾苦、以青年教师为主的爱国青年组成,主要成员有叶挺荃、陈子英、温汉钦、陈侃、林登第、王建勋、林樾、郑粦如、刘宜坤、方培榕、张学松、游艺等十几个人。这是一群热爱祖国、追求进步、具有共产主义理想青年自愿组成的学习组织,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共同进步的愿望,他们如饥似渴地学习进步书刊,寻求真理。他们充分利用时间阅读中外名著如古典文学《三国志》《史记》和苏联名著《静静的顿河》《母亲》《铁流》以及大量社会科学、时事类进步书报刊,撰写读书心得文章,定期举办讨论会、辨论会,互相交流,共同提高,加深对国内外反法西斯形势的认识,对树立人生观、世界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时在青年读书会起核心作用并受大家拥戴的叶挺荃、陈子英为人热情、性格开朗、意气风发,活动能力强。叶挺荃学识丰富,对新旧文学、历史深有研究;陈子英对社会科学及国内外时事颇有钻研,对时事的剖析往往具有独到的见解,经常撰写评论文章,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读书会所聚集的霞浦优秀青年,各人都有特长爱好,如林樾的木刻艺术、温汉钦、游艺的诗歌创作、郑粦如的歌舞,都具有很强的凝聚力、感召力。从而使读书会的活动深受学校青年师生的欢迎,在各学校团结了更多同学,在读书会周围聚集了一大批进步青年,使出生于剥削阶级、封建家庭的方培榕等一批热血青年积极参加读书会活动。时任霞浦中学庶务主任的方培榕加入“读书会”后,以顽强的毅力,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大量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并经常参加“读书会”成员的政治时事讨论会。“读书会”的绝大多数成员,在叶挺荃等人的指引下,后来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随着知识的增长,视野的扩大,“读书会”成员的思想境界渐渐不再局限于个人的得失,更多的是对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国内风起云涌的抗日形势的学习交流,针贬时弊。当时正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读书会组织读书会成员,传阅革命书刊,讨论时事政治,出版墙报,揭露国民党发动内战的真面目。读书会青年经受国际形势和抗日救国的教育、锻炼,大家经常公开抒发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关心关注,对国民党统治压迫穷苦人民、镇压青年学生进步运动的强烈不满。叶挺荃坚持每周为《霞浦导报》写一篇短评,评论国内抗战形势和国际反法西斯形势,指出抗战必胜,世界法西斯势力必定灭亡,对坚定霞浦人民抗战的信心起了很大作用;陈子英受聘为《霞浦民报》主编后,经常以“恣鹰”“陌生”“隼”为笔名,在报刊上发表针贬时弊的文章;温汉钦参加“读书会”后,经常以“七星”“郭洛”为笔名在报刊发表新诗,以风格清新流丽的诗体,揭露社会丑恶的文章,为文学青年所喜爱,被当局列为“左倾分子”;林登第撰写的《霞浦人民需要活下去》论文,犀利地揭露了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和社会的黑暗面,这篇文章在上海《大公报》发表后,深受读者赞扬。而且“读书会”中叶挺荃对历史文化的论述文章,陈子英对国内外时事述评、剖析,温汉钦的诗歌创作,林樾的木刻画艺术作品,都体现出很高的创作水平,表现了强烈的抗战救国思想和时代气息,深受民众的赞赏。由于“读书会”经常发表激进的言论、文章,活动频繁,开始引起国民党反动当局的注意。陈子英屡屡在《霞浦民报》上发表的针贬国民党反动的文章后,引起国民党当局注意,被列入“异党嫌疑分子”黑名单, 并逼其辞职;林登第的《霞浦人民需要活下去》的议论文在上海《大公报》发表后,县三青团干事长徐文焯立即向上密报“霞浦青年读书会”是左倾组织,叶挺荃 、陈子英、温汉钦是异党嫌疑分子(该密报信解放后在擒获县特种秘书李朝阳的保险箱中缴获)。

为此,霞浦国民党当局密谋破坏该组织并迫害叶挺荃、陈子英等进步青年,1945年夏,“读书会”被迫解散,转入秘密活动,改名为“求真读书会”。“读书会”虽然被迫解散了,但对于推动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积蓄革命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追求真理,陈子英、温汉钦、王建勋等到福安师范读书,寻找革命道路,先后加入了共产党组织;叶挺荃经过学习思索,终于找到了马列主义真理,决定到福州寻找共产党组织;郑粦如(女) 后在陈子英介绍下加入福建城工部组织,成为闽、古、林、罗、连五县中心县委成员之一;林登第、陈侃、方培榕入党后,仍坚持在霞浦继续开展进步活动。“霞浦青年读书会”的产生和实践,为霞浦地下党(城工部)的孕育产生提供了组织基础和思想准备,后来叶挺荃、陈子英、温汉钦、陈侃、林登第、王建勋、林樾、郑粦如等人都成为霞浦地下党(城工部)的骨干和领导者,而霞浦“读书会活动的开展,在闽东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在福安师范学校及闽东各地扩展了新成员,使闽东知识青年从中接受了共产主义进步思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