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县三沙镇东山村:昔日穷居深山 今朝迈步小康

字体:[] [] [] [打印] [关闭] 发表时间:2020-07-05 20:05:45.0  推荐人:张金霖  推荐老区: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  来源:今日老区

霞浦圈

近段时间,东山村村民时常在傍晚时分前往村中“感恩路”散步,聊聊这些年东山村的美丽嬗变。

“东山村从无到有,从昔日的穷居深山到如今的幸福畲村,每一位村民都是见证者。在修建这条路时,村民们纷纷建议将这条路命名为‘感恩路’,以此感谢党委政府对东山人民走上小康之路的大力支持。”东山村党总支书记钟祖钦说。

时光荏苒,回首20多年来,东山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面实施茅草房改造、造福工程、异地搬迁、结对帮扶扶贫等系列措施,通过发展当地特色产业,盘活闲置土地等方法拔掉“穷根”,如今的东山村已经成为霞浦县的乡村振兴示范点。

01

造福工程 幸福畲村共创建

“1997年以前,村中畲族群众常年居住在深山茅草屋,生产生活条件恶劣,日子过得艰难。”曾任东山村村主任的林阿瑶告诉记者,当时主村有22户村民住在茅草房里,胡家山、罗五自然村13户村民的茅草房更是搭建在山沟处,仅有一条小路通往行政村,每当遇到恶劣天气常常数日都无法出门。

1997年,省委领导到三沙镇调研“脱贫致富奔小康”工作,看到东山村还有很多破旧的茅草房,强调要“集中力量解决茅草房改造问题”。1998年4月,全省茅草房改造现场会在东山村召开。

“为提升群众搬迁的意愿、信心,当年我们根据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方式进行茅草房改造。”钟祖钦说。

东山村结合“造福工程”和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对于地理环境较好的自然村,就地拆除茅草房,补助资金在原址新建砖瓦房,对于生存条件恶劣的自然村,实施整村搬迁。先后将远离主村、边远偏僻的二坑、三坪等155户少数民族村群众,集中搬迁至东山主村,建设了二坑、三坪两个“造福工程”新村,从根本上改善了边远山区群众的居住条件。

搬下山的东山村畲民 徐烽 摄

近年来,东山村依托“美丽乡村”与“畲族文化特色村寨”建设,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先后投资130万元打造墩柄特色生态古村落,投入660多万元推进改水改厕工作。同时,村中还建设了村史室、畲族文化墙、儿童快乐家园、农家书屋、畲歌楼等,极大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02

安居乐业 “依山靠海”同发展

要安居,更要乐业。

按照“搬出来、稳得住,早脱贫、快致富”的要求,在完成造福工程后,东山村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抢抓机遇整合人才、信息、资金等发展要素,大力发展紫菜养殖、畜牧养殖、茶叶种植等特色产业,带动村财增收、村民致富。

“依山”,东山村积极巩固特色种植业,在引进优良品种茶叶的同时,对原有茶园进行改造升级,并拉动村民种植四季柚300多亩、高优品种茶园630多亩、瓜果蔬菜250亩。“仅茶叶年产值由原来的100多万元,增长到220多万元,120多户茶农收入明显增加。”钟祖钦说。

“靠海”,东山村扶持村民发展紫菜养殖生产。目前,该村已成立淳盛农民专业合作社、紫菜加工厂14家、电商平台1家,建设3800平方米紫菜育苗室和3360亩天然无污染的优良养殖地、1200亩生态绿色紫菜养殖基地,年加工各类紫菜、海带等系列产品1300多吨,总产值达1.2亿元。

“2019年,该合作社社员人均收入达4.5万元,是当地农民人均收入的2.5倍,合作社还带动周边560户农户,发展紫菜养殖面积7500亩,年生产鲜紫菜1万多吨,产值达7600万元。”淳盛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林成强介绍说。

针对贫困户无增收项目、缺资金技术等问题,东山村还投入94.2万元成立福家山农业专业合作社,将12户贫困户的帮扶资金作为“股本”入股,与宁德市乾元太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养殖、销售协议,收取固定分红,从2017年开始每户贫困户每年可获得分红5000元。

03

党建引领 凝心聚力促发展

在完成造福搬迁后,针对新村情,该如何发展?成了村党支部思考的重点,经过反复研究论证,东山村探索推行“支部联姻、村村联建”的办法,通过支部引领、强弱联姻,走抱团式发展之路,有效壮大集体经济。

东山村村委楼 郭晓红 摄

2015年11月,东山中心村党总支成立,实现统一管理、集中办公,达到了“大帮小、富带贫、强带弱”的联动效应,为三个村的产业发展和村民脱贫致富建强指挥部。2016年,在党总支的牵头下,有效盘活东山、二坑、三坪联建村共有的闲置土地3.1亩,统筹三个联建村资金110万元在中心村建立仓储物流基地,首年租金收入达10.2万元。

“今年,东山村作为宁德市委党校示范培训基地,预计投入5000万元。为此,我们村将以建设党校基地作为契机,以党建振兴乡村,将其变为东山发展中又一亮点。”对于东山村的未来钟祖钦满是憧憬。

来源:闽东日报 整理编辑:霞浦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