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霞浦|陈雪峰《糍粑美》

字体:[] [] [] [打印] [关闭] 发表时间:2023-01-26 19:22:02.0  推荐人:张金霖  推荐老区: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  来源:今日老区

霞浦融媒 霞浦新闻网 2023-01-25 21:00 发表于福建

糍粑美

捏糍粑/曹家勇(摄)

“噼噼拍,噼噼拍,糍粑打得软又腻,后门阿姆煮糖糍。”农历十二月,年关的日子总有让人期待的幸福,每当心中响起这首古老的童谣时,糍粑的绵香甜糯就闻之欲出了。

糍粑是春节必备的佳食,象征着丰收、喜庆、祈福和团圆。

祭品中有糍粑,厚厚的大糍粑上贴着红纸摆在案桌上,承载着虔诚的祈福和深远的追思;老人做寿,用红寿桃黄金糍答谢亲友,那是健康长寿的共同祝愿和分享;女婿送丈人糍粑等年货,是晚辈的感恩和内心的孝敬。

远近亲友走动,未到用餐时间先上一碗煮糍粑,是一份熨贴的安抚;过年请戏,夜里散场后饭桌上的宵夜一定有一碗热气腾腾的煮糍粑;初一早上全家人围着饭桌的第一餐,少不了一份糍粑;过年第一次走出家门,回来一碗红糖煮糍粑在守候:寓意一年四季行好运。“糍粑”,霞浦方言与“时”同音,糍粑作为美食是多么的应景!

糍粑的吃法可多了,糖水煮糍粑,白煮糍粑蘸糖,炸糍粑块,红糖花生芝麻炒糍粑,白菜芹菜蒜苗瘦肉香菇炒糍粑,鲜香海鲜煮糍粑炒糍粑……糍粑作为地方特色小吃是多么容易激起人们的烹饪热情!

也许有人会说,糍粑不就是米做成的吗?可不是,米到糍粑这过程太神奇!

把晚秋收成的一种圆圆胖胖的粳米浸泡在井水中,搓洗沥干;把山上叫“猴提树”的树枝烧成灰盛在篾篮里,用热水烫淋,过滤,澄清;把清清的黄黄的“猴提树”灰碱水淋注在白白胖胖的粳米上,粳米一下子变得黄澄澄了;把搅拌均匀的粳米架上饭甑,燃起木柴,灶台上方便水汽泱泱;把蒸熟的粳米倒入早已洗得干干净净的石臼里,才可以打糍粑。

“噼噼啪,噼噼啪……”沉稳有力锤击声在回响。打糍粑要好几个壮汉通力合作,一个壮汉叉开两腿抡起石搥,槌起槌落,连门槛都会震动,用力使他在大冬天头顶上也汗气蒸腾;一个壮汉撸起袖管,乘槌起时环抱米团翻转,槌落时正好缩回脖子和手臂,他有时沾沾冷水,但是整个手臂手掌还是被烫得通红。抡锤的汉子换了好几回手了,糍粑香气热气在槌起槌落中四处乱窜。总有人担心,如果抡石槌的一不小心砸了另一个的脑袋或手臂手掌呢?还真没有听说过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打糍粑的汉子配合就是这么好!

当石臼里的糯米饭团在反复捶击揉翻中慢慢变成黏稠,直到抓一把又完整地缩回去时,舂糍粑的工序才算完成,于是有人把这黄澄澄的糍粑叫黄金糍。

八仙桌上早已摆上不同图案规格的木模子,还有装饰用的黄栀水了。取一个个黄糍团按入抹了菜油的木模子里,脱模后的糍粑图案立体感极强,再把五只竹筷子绑在一起,蘸上黄栀水,在黄金糍凸起的图案上点上了亮黄的梅花印,黄金糍分外美艳。

孩子们从打糍粑开始就兴奋地跑来跑去,在印模时,总能得到一些糍粑团,那个糯而不黏的清香,叫你舍不得一口气吞下,有时剩下一两口把它放在手里搓呀揉呀,黄黄的糍粑一会儿变成蛇,变成绳子,变成石鼓,又揉捏变成胖小猪,再想吃时,黄黄的颜色变成可疑的黄中带灰。不捏了,让它在衣服滚一滚,衣服上好像变得干净一些,但糍粑的颜色更可疑了。不浪费粮食,赏给二师兄!

每年打糍粑时,祖母总是交待多印一些小糍粑,初二渔家阿姆会来发糍粑。渔家阿姆就是疍民阿姆,初二那天早上,阿姆们会带着幼童们携篮结群到村里串门,唱贺年歌,祖母会把黄金糍、年糕仔仔细细地放在他们的竹篮里,一个都不落下。阿姆们一家接一家地唱,竹篮里都有收获,而我的祖母会特别怜爱那些幼童,例外给他们炒米糕、曲确糖。临别时,大家都喜气洋洋互相祝福,期待新年的美好!

作者

陈雪峰

霞浦县第七中学教师

霞浦县作家协会理事

朗诵

郑燕宁

霞浦县第三小学高级教师,福建省合唱协会会员,宁德市第二届小学音乐学科带头人,霞浦县朗诵协会副秘书长,霞浦县音乐协会理事。

来源:霞浦县融媒体中心

责编:李巧鸿

编辑:温涛霖

审核:林建忠

监制:陈秀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