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廉吏故事 | 筑长溪河三坝——李拔小故事(三)

字体:[] [] [] [打印] [关闭] 发表时间:2022-04-15 19:47:08.0  推荐人:张金霖  推荐老区: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  来源:今日老区

霞浦信用社

筑长溪河三坝

——李拔小故事(三)——

福宁辖地,濒临沿海,境内陂塘、沟渠、港道到处都是。李拔认为福宁地理条件优裕,兴修水利难度不大,他有责任修好这里的水利设施。

李拔说:“为官一任,倘若不兴修水利,任凭雨水横流,白白浪费掉,即使别人不指责为官不为,也有负自己的初心。”于是,他督促辖下各县令,对各自所辖范围内的水利设施,做到应修尽修。

李拔日常巡查到各县,时刻不忘兴修水利的事。尤其在治理长溪河,不浮于表在,亲自一抓到底,用心之至。

长溪河就在福宁府治南边,迤逦二十里,为府城襟带,溪水能灌溉周边田原达一万多顷,海船可以沿溪而上。长溪河上汇山溪,下通海口,河身狭隘。平常之日,涓涓细流,好像没什么可怕的,等到大雨时山洪暴发,溪流汹涌,下游百姓田园、房屋就可能被淹浸,危害极大。

清代以来,长溪河年久失修,河道再次淤塞,河里的水都快溢出溪岸了,时有洪灾发生,危害一方。历任福宁地方官议定,以捐资典宝镜寺、资寿寺二禅寺田一百二十亩,作为每年修河经费。经前任知府组织增修长溪三闸,想引水灌田。不曾想,无雨之时,河水干涸,无水可闸;倘若雨季之时,河水猛涨,闸都关不住,根本发挥不了作用。很久以来,每年组织疏浚河道,疏了又堵,花费更多,一直无法根治。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春,李拔来福宁郡后。霞浦县令向李拔报告了整修长溪河事。

李拔说:“凡事没有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而只抓住其次要方面,当然无法解决问题,何况治理水患呢?现在长溪河堵塞,老办法都是清理积沙。但河道刚疏通很快又堵塞,甚至危及河堤,为什么呢?主要原因是治其末,而忘其本,因此做事虽勤,却很难取得成效。古人云:‘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我有办法,将从其源头开始治理。你们放宽心,不要忧愁。”

李拔亲率诸僚属亲赴西山视察,沿溪而上,但见溪流两岸高深,乱石垒垒,流水潺潺。陪同考察的吏员说:“这就是长溪三坝旧址。已经废坏很久了。”缘该处山势陡峻,雨水汇聚自上而下,势如建瓴,沙石冲激,流入长溪,以致淤塞。

李拔听说过去曾在两山相合处,垒石为坝,后人又在其下筑二坝、三坝,以杀水势,使水势停蓄,则沙石亦赖潆洄,在这里沉淀下来,不致流入淤塞。又于坝的左右引水入田,用于农田灌溉,既除其害又收其利,古人这样做是很有智慧的。

李拔认为,现在如果不修三坝以治其源,而只等河道淤塞时挑土沙疏浚,以清其流;这个办法恐怕不可行,只会将隐患越弄越严重。

霞浦前任知县,曾建议以准提阁寺租,充作修三坝经费,后来因该寺租提解充公,来不及修理。现在三坝虽相继崩塌,但原来的规模基本还在,整修花费银两也不需要太多,可以效仿过去的做法修理。

对如何整治长溪河,李拔进行深入分析与思考,认真总结前人的经验,认为修理长溪,不如修理三坝;而修理三坝,不必另筹别项,只要从每年用于修长溪的田租内分一半就够了。至于长溪河整治工作,李拔考虑非常细致,实施过程抓得很具体,他交代负责的官员,在修筑堤岸时,要多用坚硬毛石堆砌,少用沙石,这样激流冲刷,减少河道淤泥沉积,可以大大省去清淤费用。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秋,得到上级同意,修理款项也解决了,李拔督令霞浦县令,鸠工从事,修复古坝,在其之下再修二坝、三坝,不到一个月就修好了。李拔在郡城西山长溪河源,建坝上亭,他还亲临一线往来督工,曾经在此休憩。三坝修理完,减弱上游汇集下来的水势,拦截冲击而下的沙石,又把水蓄起来,当地田园得到灌溉,百姓的住所既不会被淹浸,又能节省每年修河经费大半,百姓交口称赞。李拔有督抚议禀及捐修三坝记,又刻有《筑成三坝诗》《长溪河源碑》,并亲题“长溪河源”石碑。三坝修筑历多年未能奏效,终在李拔任上取得治河成功。

图片

内容来源:霞浦县纪委监委,“滴水清风”微信公众号,李拔研究会,本微信的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您了解更多的资讯。其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涉及侵权请文末留言告知,我们会尽快处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