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桂岳 | 生命无价
——霞浦文学作品欣赏

字体:[] [] [] [打印] [关闭] 发表时间:2020-04-12 17:53:01.0  推荐人:张金霖  推荐老区: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  来源:今日老区

原创 康桂岳 书香霞浦

十八岁花季的往事, 依旧在我的人生旅途中回放。每当听到关于车祸,我的手就会不经意地触摸到那个遥远的忧伤,然后打开心扉,一股记忆又牵住我的感觉走进那段阳光和灰色的日子,走进 那条石板阶梯和那截热闹又杂乱的公路。

我与熹儿都居住在三沙马头嵿,我们只隔一条岭。我住在石板阶梯的岭上,她住在石板阶梯的岭下。每次上学不是我站在岭上呼她,就是她站在岭下呼我一起去。一个名叫颜儿的,与我们住的也只隔着两条紧挨着的小巷里,通常上学放学均与我们结伴同行。喜儿长得像国外人,一头长而卷曲的头发金黄金黄的,在白里透红的脸上,长着一双大大的眼睛和一副长长的眼睫毛,在高高的鼻梁下,长着一个樱桃小嘴,身材匀称且丰满 ,活像一个洋娃娃 。

那个春天的中午,月儿 , 喜儿 , 颜儿我们三人像往常一样坐在那条被岁月打磨过黑而发亮的石板台阶上, 太阳正当空 , 暖暖的照在身上 , 仰望着坐落在屋后山的那片绿 , 绿的像蓝天上垂下的一条瀑布。我们谈论着生活的趣事 , 吐露心中的小秘密 ,心里的焦虑 ,以及对未来的向往。我们又兴高采烈地手拉手向屋后山跑去 ,尽情分享春天带来的草地 , 五颜六色的野花 , 翩翩起舞的蝴蝶 ,在愉悦中唱起当时最流行的歌曲:“幸福的花儿 / 竟相开放/爱情的歌儿/ 随风飘荡/我们的心儿/ 飞向远方/憧憬那美好的理想/ 啊.....”

快乐的时光总感觉很短暂,一个中午在欢声笑语中悄悄的失去 ,耳边仿佛响起预备上课的钟声。于是 ,我们如同燕子一般,从山坡上飞到山坡下,从岭上飞到岭下 ,飞向学校。

下午上的课程是:语文 , 语文, 政治。虽然,我不喜欢上政治课,但任课的叶老师 ,以人格魅力深深的吸引我 。一眼望去,他戴一副眼鏡,温文尔雅 。虽个头不高,个子不大,可他给人有一股正能量的感觉。平时他爱生如子, 对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上课生动有趣。那天上政治课的内容是:“美好生活的导向一一生活处处有哲学。’’ 面临将要放学,叶老师布置课后思考题:通过学习辩证法,学会认识事物,处理事物一分为二。思考 1. 我们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2. 我们为什么活着,又为什么死去?3. 快乐是什么 ,幸福在哪里?

放学了,我们三人不约而同,出了教室,走过小操场,来到大操场,只有寥寥无几 几个男生在打蓝球。太阳落山,风凉凉地吹着,晚霞染红了天边,把余辉悄然洒在校园里,挂在一棵棵白玉兰树上, 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可我们脑海里却不平静,带着老师布置的作业,一边踏着夕阳慢慢地前行, 一边思索着,争论着,不知不觉过了洋坪里,再走一段路后就到了三沙渔业公司的地段,路的两旁摆满着各种小摊小贩,有卖吃的, 有卖用的,应有尽有, 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此时, 谁都无法预料死神会悄悄的临近。我们肩并肩,我走在里面, 喜儿走在中间,颜儿走在外面,听到后面有车的声音就渐渐走向渔业公司的围墙边。忽然,震耳欲聋突隆隆的拖拉机声音在身后逼近,我猛然回头一看,一辆六轮的拖拉机像一匹野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朝我们三人中间撞来,千钧一发之际,我迅速向靠近渔业公司围墙边垃圾堆土上一跳 , 右边的手臂被车箱猛烈的一击,形成惯性,身体摇晃,面临生死的临界线,又一次以惊人的速度往里跳跃,使身体紧贴围墙,扭头一看,触目惊心的一幕在眼前展现:喜儿像一只美丽的蝴蝶轻轻飞起, 落在血泊之中,脑浆流出。一刹那,四面八方的人群向我们涌来,嘴里喊着:"不得了,出人命了! 出人命了!是谁家的女儿!是谁家的女儿!" 我眼前一片模糊,泪水不断往外涌 ,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不敢相信悲剧就在我身边发生。我一个劲地,不断地向家的方向奔跑,还看到了制造车祸夺走人命的公社通信员,又把拖拉机撞到九键二工段的围墙处。我再往前跑,看到喜儿的母亲由闽东站的方向,挑着一担柴火从冰厂上来 , 我哭喊着:“阿姨 , 喜儿她.....”话音未落 , 她见到路上急匆匆的人群中传出杂乱的声音 , 知道大事不好 , 放下肩上的担子,泪如雨下, 一路上连跪带爬 , 叫喊:“女儿 , 我的女儿!你别走呀!我来啦!”又站起来, 踉踉跄跄地去喜儿出事的现场。

我拖着疲惫的身驱, 步履艰辛回到家, 母亲搂住我 ,用担忧,欣慰的眼神注视着我说:“月儿, 你能平安回来就好!” 我问:“阿爸,哥哥, 姐姐.弟弟他们都去哪了?” "他们一听说, 就出去找你了。”

一场噩梦袭来 , 大脑就像灌了水银似 , 木然而沉重, 悲哀在我身边静静的留守,脑海里鲜活着得那幕最难以承受的记忆 , 化为泪水决堤 , 体内寒冷如铺开一层坚冰 , 犹如连那个傲雪冬梅也甘拜下风 。连连在心里打几个问号 , 人的生命为什么这么脆弱?中午三人还在游玩,畅想 , 下午还在讨论 佛家的“一切都是空, 幸福在天堂”;叔本华的“人生就是一场悲剧” 等 等。转眼间, 喜儿已是位于天地两茫茫之间。

我心的安宁被扰乱 , 冷漠与恐惧占据心里 , 夜不能寐 , 入睡后经常惊醒 。说起来很奇怪 , 喜儿去世后的一个夜晚 , 天上没有星星 , 下着毛毛细雨 ,天气阴冷, 我早早装进被窝 , 睡意很快袭来 , 很快就入睡。半夜, 忽然感觉有一种轻轻的声音悄悄地靠近我的耳边说:“我头很痛,明天是七七四九天”。第二天早上 , 我带着一颗沉重的心 , 从岭上 ,慢慢地 , 一个阶梯一个阶梯地往岭下走 , 去喜儿家看她母亲。见她母亲披头散发 , 衣冠不整 ,一脸憔悴坐在那 , 用沙哑的声音哭啼:“女儿呀! 这么早你就离我们而去 , 芳龄才十八岁呀!当时如果有一只贵手把你拉开 , 就免遭这场灭顶之灾。” 是的 ,女儿一切刚刚开始 , 就葛然而去 , 白发人送黑发人, 该是多么巨大而沉重的悲哀和锥心的思念 。我靠在洗的发白的木板门上 , 眼泪簌簌往下流 , 不知用什么话语来安慰她。她母亲抬起头来问:“这几天你有没有做关于她的梦?”我将昨晚睡觉时听到的话告诉她。她母亲回话: “ 是的 , 今天是七七四十九天。头疼是真的呀 , 因她头颅也受伤。” 喜儿之事发生后 , 我和颜儿的欢乐也大打折扣 , 话也少了。那天放学 , 夕阳还是那么一抹 , 孤独的泛红。我们两人心怀伤感,还是肩并肩的走。走到渔业公司喜儿出事的地段, 颜儿用手指着说:“那天本来是我走在中间,后来不知怎么又走在外面。”接着又很认真的告诉我 :“我做一个梦, 梦见一个红脸的人追我 , 抓住我 , 我努力把他挣脱后 , 那个红脸的人 , 又去追喜儿 , 把喜儿抓住了 , 我的梦就醒了。” 我在睡意朦胧中所听到的, 颜儿在梦中所见的 , 起初我感到很诡异 , 在心里一直是个谜,很纠结。最终我相信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 , 认识事物应该用全面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去分析问题 , 我们所谓睡时听到的,和梦中见到的,都是在惊吓中产生出来的幻觉。

经历这场生死离别 , 我对这个世界和生活越来越充满依恋和幻想 , 并且把抹不掉的,淡淡的忧郁悬挂在心灵的一角。春去夏来 , 阳光依然渗透着校园的每个角落。校园里绿化带草木生机盎然 , 翠绿的松柏在花的衬托下无比引人瞩目 。来来往往,朝气蓬勃,同学们笑盈盈地在校园里穿梭 , 可是它们在我的眼里是如此的不屑一顾。叶老师针对我的思想情绪 , 不是家访,就是做心理疏导,令人难以忘怀的那个夜晚,还召开主题班会“生活处处有美好”。在班会的过程中叶老师强调:生老病死 , 悲欢离合 , 在生命流程中人人都会遇见的口岸。那么人生有何价值 , 生命有何意义?我们学习的《生活处处有哲学》。老子认为道法自然,从容面对人生。既然如此 , 我们何不学会放下 , 把生死看作自然界的景象,有日出日落 , 也有月圆月缺;有寒来暑往 , 也有花开花落。记得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的莫里老人曾在他人生最后的阶段 , 他的学生米奇在记录他出的《相约星期二》的书里,对他这样写道:“没有眼泪和悲伤 ,只有微笑和平静以及爱和智慧 ”。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说:“......你应该发现生活中的一切美好, 真实的东西 , 乐于接受自己赋予自己的一切权利 , 属于任何一个年龄 , 直到老。” 他对死亡的境界是这么的乐观,纯净与安宁。从他身上我们看到 , 一个人对死有所准备 , 对活就更加珍惜。“一旦你学会了怎样去死,就学会了怎样去生活。” 叶老师又进一步引导:马克思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 进而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老师的启发让我豁然开然 , 一棵不起眼的小草 ,却会 破土而出 , 以顽强的生命力, 牢牢地把握住春天里的每一缕暖风,每一丝细雨 , 每一寸阳光 , 给世间带来希望和绿的生机。一块不起眼的小小石头 , 深深的埋在泥土中 , 却为人们铺起一条五彩的路 , 我的心一下子被点亮了。此后,哪怕是身边的一棵小草 , 一块小小石头, 都会让我有一种不离不弃的亲和力,我似乎感到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而且还有诗和远方,身体里潜藏着一些力量——学习、快乐 、不屈、奉献,生命力以及对美好的信念。

窗外,月色如水, 柔和的风轻轻地吹着,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玉兰花香。教室中传出同学们娓娓动听的朗诵声:“生命是美好的,幸福并不遥远。人世间有许多值得珍藏的东西,为了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选择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我听着, 听着泪水在脸上恣意流淌!

作者介绍

康桂岳

福建霞浦人。宁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宁德市音乐家协会会员,蕉城区作家协会会员。创作编导的音乐情景剧《老师心底的春天》、畲族舞蹈《赶鱼儿》《同在一片蓝天下》,分别荣获省、市、区创作一等奖与表演二等奖。散文《黄家酒村行》荣获宁德市黄家酒业有限公司举办的全国征文比赛二等奖。创作的六尺七言对联书法作品,入选福建省宁德市女子书画展和宁德市各县巡回展。多篇散文在福建《生活.创造》《闽东日报》《宁德晚报》《三都澳文艺》《三都澳侨报》《海岸线》等报刊杂志发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