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缕红色的记忆永放光芒
——福建省罗源县红色旅游之路成长记

字体:[] [] [] [打印] [关闭] 发表时间:2021-10-21 19:20:12.0  推荐人:常乐宝  推荐老区:北京市.市辖区.石景山区  来源:今日老区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革命历史中,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征战历程无疑是非常浓重的一笔,当年的这股红色铁流曾在罗川大地上留下过不平凡的战斗足迹,对此后罗源的社会、经济等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利。为寻找出路,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命令寻淮洲、乐少华、粟裕、刘英等领导的红七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6000多人从江西瑞金出发,向闽、浙、赣、皖等省运动。并以自己的有生力量吸引和调动“围剿”中央苏区敌人,威胁了国民党统治腹地,起到了减轻中央苏区的压力、策应配合中央红军主力突围和战略转移目的。

1934年8月7日,先遣队抵达福州近郊,对福州北门发起进攻。国民党守军凭借工事、武器等优势进行了顽抗,先遣队几次强攻都未能奏效,只好撤出战斗,向连罗苏区转移。8月10日,先遣队转移到连江桃源,在降虎与敌五二二团发生遭遇战,虽歼灭一批敌人,但也付出了沉重代价。为甩掉尾追之敌并找到一个合适安置伤病员的地方,8月12日,先遣队进入罗源后就在白塔凤坂、百丈一带休整,他们宣传共产党抗日主张,同时还定下了解放罗源城的周密计划。先遣队的指挥部设在百丈村,总指挥寻淮洲先后会见了闽东红军第2独立团团长任铁锋、第13独立团团长魏耿、政委叶如针、参谋长杨采衡及连罗中心县委委员张瑞财等人,对攻打罗源县城方案等作了周密部署。

8月13日晚,先遣队依靠苏区党、政、军、民的密切配合,采取奇袭与强攻相结合的战略战术攻打罗源城。战斗开始时,首先由埋伏在县城内的游击队员里应外合打开城门,一时间,先遣队蜂拥入城,势如破竹,战斗历时两个多小时,至14日凌晨顺利攻克罗源县城,鲜艳的红旗舒展罗川大地。据史料记载,此次战斗“溃敌千余,俘敌300余人,缴获轻重武器数百件及大批军用物资。”第二天清晨,红军第十三独立团、赤卫队就进城清扫战场、接管治安等工作。在群众协助下,俘获伪县长徐振芳、警备队长潘方杰等国民党军政要员40多人,并打开监狱救出40多名革命者和无辜群众。

先遣队进入罗源城后,他们不住民房,不进客栈,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革命优良作风,深受当地民众的拥戴和欢迎。8月14日上午,先遣队在塔兜亭召开抗日救国演讲等群众大会,并在大街小巷刷写“打倒日本及一切帝国主义”“红军是唯一抗日反帝武装”“红军是工农自己的军队”等标语,以扩大红军抗日影响。安置好500多名伤病员,做好俘虏和收缴武器等交接工作。

先遣队于8月15日离开罗源县城,第二天到达中房镇满盾村宝胜山一带,与当地苏维埃政府、赤卫队、河阳区游击队取得联系,受到当地苏区人民的热烈欢迎和大力支持。

不甘失败的国民党军随后调集大量增援部队,以分组急进尾追的方式,企图与红军先遣队展开决战。先遣队探知敌情后,主力部队立即撤离满盾向宁德开进,同时设下阻击部队,以掩护红军主力顺利北上。8月17日,双方在满盾地区展开激战。先遣队利用有利地形,连续击退敌人三次进攻。敌见进攻受挫,派两架飞机飞临满盾上空,对先遣队各防御阵地进行疯狂轰炸,先遣队被迫退到北星峰继续阻击。下午5时许,阻击部队待红军主力已安全转移,乘着夜幕降临向宁德后溪方向撤退。因天黑路远,敌人害怕再受伏击不敢追击,只好就地警戒。

满盾阻击战持续6个多小时的重创敌四十九师的5个连,毙、伤敌人180多人,粉碎了敌人阻截和消灭红军先遣队于罗宁一带的计划,也是先遣队甩开尾追之敌顺利通过闽东继续挥师北上的重要转机。

解放罗源城后,为了安置500多名伤病员,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曾在松山镇的巽屿、北山和外洋村以及中房镇厚富村设立了四所红军医院,使得红军主力部队能够轻装上阵,又为地方留下一批优秀的政工、军事干部。(这些红军伤病员 在当地党组织和广大群众积极 配合与支持下得到及时救治, 他们恢复健康后,大部分又重 新走上了革命征程。)

攻打罗源城是先遣队北上途中歼敌最多、影响巨大且成功的一次战役。它打通了福安、宁德、连江、罗源几块小游击区间联系,使闽东苏区连成一片。在罗源城攻克之后短短的一两个月时间里,罗源土地革命斗争便进入全盛时期。全县乡村苏维埃政府从70多个猛增到170多个,110多个乡村进行了土改分田运动。粟裕将军在《回顾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中写道:“我们在福州和桃源两次作战,都是采取正规战的打法,猛打硬拼,伤亡很大。这次解放罗源城战斗,事先进行较详细的侦察,采用奇袭方法,因而能够以很小的代价一举全歼守敌。这使我们体会到,孤军深入敌区,在作战指导上应有相应的改变。”

先辈们艰苦卓绝的战斗、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永远是催发后人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历史已然远去,但革命的精神却永垂不朽。我们传承红色基因,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的历史使命而砥砺前行!

作为闽东苏区重要组成部分的罗源县也是福建省著名革命老区县之一,全县有143个革命老区村、17处革命遗旧址,其中,与北上抗日遣队相关联的革命老区村和遗旧址分别有八个。为铭记这一段红色历史,罗源县以2013年被认定为比照享受原中央苏区县有关优惠政策为契机,积极推动红色资源尽快形成产业动能,强化资金政策保障,由县财政设立每年12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革命遗址保护修缮工作;近4年还优先安排1605万元扶建资金,支持老区苏区村产业项目建设;同时,县政府还与省级相关单位合作,开发多条红色研学路线。全县有关老区乡村纷纷响应,因地制宜恢复历史街区,以陈列文物、讲解史迹的方式,打造党史学习教育阵地,让人们在回顾、传承历史中获取精神力量,充分发挥红色旅游资源,推动革命老区村经济蓬勃发展。

作为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休整与攻打罗源城指挥部所在地的百丈村陈氏大院旧址,今已修缮一新,通过历史实物、图片资料、视频播放等方式向游客再现了当年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如何指挥攻克罗源城的宏大场景。为配合做好红色旅游,陈氏大院门前还修建了红军公园、广场、剧场、铁索桥、食堂、革命烈士故居等系列项目和配套设施,形成了一片完整的红色体验基地。该指挥部旧址如今已分别列入省、市、县三级政府党史教育基地以及省市革命老区教育基地和福州市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基地等,成为人们缅怀革命先烈先辈、接受红色教育的重要场所。

据百丈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吴在建介绍,百丈村原先是个薄弱村,由于缺乏产业支撑,村里一直得不到发展。近年来,村里通过打造红色研学项目,村民们逐步走上了致富路。下阶段,将推进红军训练场、罗源县青少年户外拓展基地等项目建设,以增强游客获得融入自然的体验感。

打造红色乡村游正成为罗川大地上一道靓丽的景色。和百丈村一样,中房镇满盾村在县、镇两级政府大力支持下,于2020年初在当年阻击战的遗址上依山建起了一座宏伟的纪念公园,作为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的满盾阻击战纪念公园今年七月正式开放后,已接待前来参观的党员干部八百多人次。为更好的发展红色乡村游,提升旅游接待能力,村里还投入200多万元建成了食品加工厂、精品民宿等配套设施。

西兰乡也在努力推进红色教育基地的建设。以磹石村红色资源融合生态优势,打造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展示馆、罗源县人民游击队磹石驻地旧址、叶飞将军临时住所、红军食堂等,介绍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和游击队当年革命战斗的经历,在馆内完整保留了当年红军刷写的标语遗迹;被罗源县委、罗源县人民政府列为红色文化(飞仙岩)研学点。县委宣传部授予其“罗源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磹石村将发挥组织优势,以磹石村市乡级村振兴试点村为契机,依托红色资源,科学有序的推进乡村振兴步伐。

还创立了西兰乡研学小镇中心营地,占地40亩,能容纳千名中小学生,利用磹石村红色资源,开展包括红色革命历史教育,国防教育在内的各项教育活动,扩大红色历史教育的范围和影响。

如今松山镇的巽屿、北山和外洋村以及中房镇厚富村的红军医院也都修缮一新了,通过对这些红色遗址的建设,很好地再现了当年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光辉历程。教育了人们要不忘中华民族的历史苦难,特别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更要听党话,跟党走,为新农村建设献策出力,再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散落在罗川大地上的这些革命遗址犹如一颗颗历史明珠,在这个伟大的新时代,将永远指引着我们逐梦前行。今年年初以来,利用革命遗址开展100多场党史教育。利用这些红色教育基地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累计接待参访、旅游人数达30多万人次,创旅游产值148万元,带动当地土特产品消费。同时,充分利用开展“建党百年、民族复兴”对歌活动,让少数民族群众也聆听了党的好声音。罗源始终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积极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海天一色帆高挂,东风拂面满眼春。在振兴罗源的新征程上,我们将不断讲好红色故事,结合当地新一轮干事创业的澎湃春潮,脚踏实地、鼓足干劲,以时不我待的精气神推动罗源湾港区融入“海上福州”建设,为共同描绘革命老区县的“美丽、和谐、绿色、幸福”家园,不懈努力前行。

(福建省罗源县老区建设促进会 供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