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竹湾,永远的红色记忆!

字体:[] [] [] [打印] [关闭] 发表时间:2021-08-05 21:40:27.0  推荐人:张金霖  推荐老区: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  来源:今日老区

文旅霞浦

小竹湾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革命精神

水门畲族乡小竹湾村是我省第一批重点革命老区基点行政村, 辖小埔(后称小波)、步竹、大湾等三个老区基点自然村,地处霞浦县城东北部,与福鼎市磻溪镇接壤,距离霞浦县城约48公里,170户627人。村域面积1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833亩,山林15037亩,覆盖率为79%,平均海拔600多米,平均气温15℃。小竹湾村村名诞生于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由叶飞取小埔、步竹、大湾3个自然村名组合命名而成。

在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中,小竹湾一带连绵起伏的山峦和茂密的丛林成为闽东红军游击队的主要依托地之一。中共闽东特委霞鼎办事处、中共霞鼎中心县委、中共霞鼎县委和霞鼎县苏维埃政府曾在大湾办公时间长达一年多。1933年11月,闽东革命先驱之一的许旺等人来到该村宣传革命道理,进行革命活动,秘密发展大湾村的陈阿城、小波村的陈阿潘等人参加革命,并建立了秘密交通站。经过半年的宣传发动,步竹村的70多户村民揭竿而起,举行暴动,没收了地主的土地,不向反动派交捐纳税。1934年4月,大湾、步竹先后成立了中共霞鼎步竹区委(三区)、步竹区苏维埃政府和赤卫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分田运动,领导苏区人民取得了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1935年4月,时任中共闽东特委书记、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政委叶飞率领独立师陈挺特务队30多人,从寿宁甲坑出发绕道浙江泰顺于5月来到大湾,与中共霞鼎中心县委书记许旺领导的闽东红军独立师第四团(亦称红四团)会合,随后叶飞主持召开大湾会议,对红四团进行整编,陈挺任团长。经过革命战火的考验,步竹、大湾的赤卫队改编为游击队,配合红四团转战霞鼎边区,参加了攻打福鼎秦屿、霞浦武坪和西家宅大刀会的战斗;在双拱桥伏击战中,全歼进山“围剿”的敌人。

这里还是新四军的发源地,1938年2月,叶飞、陈挺等同志从小竹湾带走300多名优秀儿女(其中40名是小竹湾籍,25名西胜籍),他们和闽东各路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3支队6团(亦称老六团)一起北上抗日。此后,从小竹湾走出的这支以红四团为主体的新四军老六团,东进抗日,浴血苏南,大湾村人吴立夏带领新四军“江抗”东路军三支队,屡建奇功、战功卓著,后为著名京剧、电影《沙家浜》郭建光英雄之原型之一。

在漫长的革命斗争岁月里,小竹湾人民为革命做出巨大牺牲。国民党反动派为割断群众与党和红军游击队的联系,在步竹建筑炮楼,在大湾村边的山坡挖壕沟,对小竹湾的三个自然村施行“三光”政策,杀害苏区干部群众达158人,使17户人家绝户;村民财产大至耕牛,小至洗脚桶,统统被抢劫一空;全村先后5次遭敌人完全摧毁,共烧毁房屋772间,仅大湾村20座房屋及9座宗庙、纸坊4次被焚烧,60多户人无家可归,青壮年逃离他乡,余下的老弱全被强迫迁居后垅、湖头、云路洋敌据点周围,使苏区成为“无人区”,田园大片荒芜,原来五六百口人的村庄,在土改分田时仅剩百人。

小竹湾资源丰富,有成片的森林资源和吴立夏故居、大湾会合、大湾会议、红四团大湾整编遗址、双拱桥伏击战遗址、中共霞鼎步竹区委、区苏维埃政府旧址等革命遗址。水门畲族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开发,2012年春,建成小竹湾红土地牌坊一座,设立纪念碑两块;2015年在省老区办的大力支持下,建成革命历史文化长廊、纪念亭和纪念园;2021年重修纪念园,新建停车场、纪念碑及雕塑群。

§§

出品:文旅霞浦

整理:文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