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英烈谱】谢坤:威震敌胆的“谢老虎”

字体:[] [] [] [打印] [关闭] 发表时间:2021-09-14 09:34:11.0  推荐人:朱德成  推荐老区: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  来源:今日老区

朱德成 杜明豪 杨东升(整理)

[前言]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为此,湖北省襄阳市老促会协同党史研究中心,推出【襄阳英烈谱】宣传专题,介绍在襄阳革命历程中涌现出来的重要党史人物,以此丰富党史学习教育内容,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为襄阳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汇聚磅礴力量。

今天,让我们一起分享威震敌胆的谢坤,“谢老虎”的故事吧!

谢坤(1913—1941),又名谢显祖,湖北襄阳襄州人,红九军二十六师副师长谢耀武之子。1938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司令部警卫营教导员。

1928 年,谢坤在家乡襄阳黄龙兰家垱任儿童团团长。1930 年,随父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 年 4 月,已是一名红二十六师战士的谢坤亲眼目睹其父谢耀武(红二十六师副师长)壮烈牺牲,誓言:“为父亲、为死难的革命烈士报仇,消灭一切反动派,将革命进行到底!” 1932 年夏,随着革命形势恶化和“左”倾冒险错误的影响,襄枣宜根据地全部丧失,许多红军战士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为保存革命力量,党组织指示幸存的革命同志转移到外地。谢坤潜入到国民党军队第十四军十师五十八团机枪连当一名机枪手。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谢坤回到枣阳,经地下党组织安排,全身心地投入到宣传党的抗日政策活动中,后任枣阳赵楼党支部书记。1939 年 4 月,通过鄂中区党委的统战工作,驻防随枣的川军同意以“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二集团军政治部特派员办公室特工总队”的名义,组建一支抗日武装。随枣地委根据区党委的指示,迅速组织发动,

在短短 10 多天内即组建完成,特工总队由区党委直接控制,共300余人,下设 3 个中队。谢坤率襄东 50 多名由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组成的小分队参加了特工总队,并担任支队政治教导员。8 月,国民党顽固派在鄂北的反共活动加剧,特工总队奉命开往京山八字门与李先念领导的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会师,后被编入豫鄂边区抗日保安部队司令部。

1940 年 1 月,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整编为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新四军第五师前身)。谢坤调任纵队司令部警卫排排长,负责司令部首脑机关的安全保卫工作。为从战略上配合兄弟部队,粉碎日军对大别山根据地的猖狂进攻,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主力跳出外线,寻机歼敌。谢坤率领警卫排跟随司令部机关隐蔽于大花岭山中,后因消息泄露,被千余名日伪军包围。紧要关头谢坤率领一支小分队,在司令部驻地后面数里宽的荆棘带中,用大刀砍出一条 5 里多长的秘密通道,并扼守山头,顺利完成掩护司令部机关后撤的任务,歼敌200 余人。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司令员李先念称其为“智勇双全、威震敌胆的老虎”。从此,“谢老虎”这个名字传遍整个纵队。

1940 年 10 月,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1941 年 1 月 7 日,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并于17 日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1941 年 1 月 20 日,中共中央军委颁布命令,重建新四军军部,统一整编华中新四军部队为 7 个师 1 个独立旅。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奉命整编为第五师,4 月 5 日组建完毕。国民党豫鄂边区游击总指挥王仲廉率新二军 3 个师、2 个独立旅,以及地方反动武装,向鄂豫边抗日根据地发动疯狂进攻,妄图消灭边区抗日根据地党政领导机关和新四军五师。鄂豫边区党委为了牵制国民党顽军的进攻力量,减轻根据地压力,决定从党委警卫团和新四军五师司令部中抽调了100 余名战士,由谢坤、宋彬各率一支部队,会同襄(阳)、枣(阳)、宜(城)、随(县)的地方武装,在襄河以东地区开展敌后游击斗争(两支武装后整编为鄂北游击支队)。

1941 年 5 月 29 日,谢坤率部到达蒋家湾与当地地下党联络员蒋顺鼎取得联系后,留下部分战士扩招新兵,自己带一个班的人回家探视。5 月 30 日凌晨,谢坤率小分队折返并赶往约定集结点徒山白石头,因叛徒告密被设伏的国民党保安四团一营和黄龙垱、耿家集一带反动民团共 400 余人包围。战斗中,腿部负伤的谢坤趁刚打退敌人一轮进攻的间隙,将随身的公文包交给一名战士,命令大家从火力较弱的东面山沟方向突围,自己留下作掩护。但战士们齐声反对,争相要求留下来阻击敌人。谢坤严令战士们立即突围,并用连续不断的枪声吸引敌人火力。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最终只有 3 名战士成功突围,年仅 28 岁的谢坤在战斗中壮烈牺牲。战斗结束后,凶残的敌人惨无人道地扒开谢坤的胸膛,掏出心肝“泄愤”。

鄂北老苏区人民为缅怀谢氏父子,曾撰写过一副挽联:“父革命, 子革命,父子革命;老光荣,少光荣,老少光荣。”并有诗赞到:“少小随父投红军,一生浩气世人钦。襄东至今说谢郎,扁石岩上惊鬼神。”

  • 附件

(0)